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產教融合是提升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水平的有效措施。從專業建設內涵的理論視角,對北京市職業院校專業的產教融合狀況展開實證調研分析,發現北京市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產教融合程度處于“產教結合,還未融合”的過渡階段,且產教融合程度與專業建設效果呈正相關等特征;同時,面臨師資隊伍是產教融合專業建設的最薄弱要素、產學研合作是企業參與度最低的專業建設要素等問題。需要從搭建多樣化產教融合專業建設平臺,形成多渠道的教產資源轉化機制;建立多贏驅動的合作動力機制,形成產教協同共進的發展格局;構建產教協同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技能積累機制,提升產學研效果;建立產教融合專業建設標準體系,保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質量;健全產教融合專業建設配套保障制度,形成系統性的政策供給環境。
關鍵詞 產教融合;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管理機制;師資隊伍;產學研合作
2019年1月,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多項措施[1]。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突破口和專業建設切入點的重要價值越來越凸顯。產教融合是提升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水平的有效措施,基于現狀考量來探索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對策非常必要。
一、產教融合專業建設的理論分析框架
“產教融合”是指教育與產業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組成共同體,聯合開展與教學相關的技術服務、生產和科研協作等活動。“專業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包括影響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建設、產學研、管理機制等建設各要素。“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專業建設”是以產教融合為專業建設的方法路徑,由產業部門和教育部門通過良性互動,圍繞專業建設各要素,共同推動專業發展的過程。產教融合專業建設的理論分析框架,是以專業建設內涵為出發點,即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對專業發展各要素進行建設。其中,人才培養目標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是其他要素建設的方向,屬于目標要素;課程、教學、師資、實訓基地是專業建設的基本內容,屬于內容要素;管理機制是專業建設的保障,屬于保障要素。目標要素、內容要素、保障要素之間關系平等、相輔相成。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職業院校專業為調研對象,采用分層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從北京市職業院校專業中抽取樣本。共發放問卷155份,回收有效問卷151份。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形式開展。并在企業參與專業建設的內容、問題、建議等方面有所交叉,互相印證。
1.訪談提綱
訪談提綱以開放性問題為主,圍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專業建設的內容、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展開。訪談對象為北京市職業院校專業負責人、學校負責人。
2.調查問卷
本研究自編《北京市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情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背景信息、校企合作基本情況、產教融合專業建設各要素情況、專業建設效果、存在問題、對策建議六方面內容。其中“產教融合專業建設各要素情況”的問題結構以產教融合專業建設要素理論分析框架為基礎進行設計。在問卷的信度效度方面,研究采用專家判斷法,較好地保證了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調研形式利用網絡調查軟件發布和收集,再利用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校企合作開展情況
1.校企合作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在合作企業數量上,所調查專業全部開展了校企合作。其中50.33%的調查對象與1~10家的企業開展過合作,21.19%的專業與11~20家企業開展過合作,19.21%的專業與21~40家企業開展過合作。在合作時長維度上,開展校企合作時長達到16年及以上的專業占19.87%,這些專業在后續開展的各種評比中無一例外地獲得了各級各類“示范”“骨干”“重點”榮譽稱號。開展校企合作時間較短即1~5年的專業占29.8%。開展6~10年校企合作是占比最高的選項,為32.45%。從合作穩定性看,調查對象中有10年及以上穩定合作企業的專業占30.47%,而僅有1~3年合作企業的專業占17.88%。在合作建立途徑方面,選項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學校主動聯系”“企業主動聯系”“第三方機構搭建平臺”“政府牽線搭橋”“其他”。在合作企業的行業地位方面,55.63%的專業,其合作企業具有行業領導地位;43.05%的專業,其合作企業行業地位一般;只有1.32%的專業,其合作企業行業地位較低。調查對象中高達96.03%的專業都開展了市場需求調研。在開展調研頻率方面,51.03%的專業一學年開展一次,22.76%的專業兩年一次,17.93%的專業一學期一次,8.28%的專業三年及以上一次。在合作企業投入資源方面,按照選項頻率排序從高到低為:技術或信息、人員、課程、實訓設備、場地、品牌、戰略、資金。
2.合作企業的專業建設參與度分析
本研究中采用五點量表方式調查合作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各要素和環節的頻率,以此描述合作企業在專業建設中的參與度。選項中“從不參與”得1分、“偶爾參與”得2分、“一般”得3分、“經常參與”得4分、“企業主導”得5分。得分越高,說明企業參與度越高。
調查顯示,在專業建設各環節和要素中,被合作企業參與情況平均分為3.16分,介于“一般”與“經常參與”之間。比較合作企業在專業建設各環節和要素的參與情況,表2顯示了合作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各項工作頻率的平均分情況。其中最高分為“就業”環節,接近“經常參與”的程度,最低分為“招生”環節,接近“偶爾參與”的程度。
為進一步比較合作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各環節程度的差異情況,本研究計算了合作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各環節的離散系數(CV=S/X-*100%)。按照表2離散系數由高到低的計算結果,合作企業在專業招生環節和產學研方面參與度的差異性較大,在就業環節和專業目標定位方面參與度的差異性較小。
推薦閱讀:職業教育方面有什么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