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改進中職教師繼續教育模式 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職業教育時間:瀏覽:

溫家寶總理在全國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而職業教育是整個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非常有希望、有前途的部分。”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生產技術工人的大量需求,為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中職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的要求。中職教師要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必須高度重視繼續教育,通過多形式的繼續教育,全面提升自己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為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生產技術工人做出新的貢獻。
一、中職教育的優勢     1、初中畢業生報考中職學校的人數有增無減。原因是好多學生家長改變了以往的思維____孩子考上大學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還不如早點學個一技之長早就業。2、政府政策的支持,為中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自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后,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立即行動,各自制定了適合本地區發展中職教育的一系列制度,為中職教育的發展迎來了春天。3、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為中職教育創造了良好的外部壞境。以前很多學生只想混個畢業證,現在他們想的是能否學以致用、能否就業。好多外企、私企招熟練的技工,援外工程也是招動手能力強的一線工人,內因外因推進了中職教育繼續向前發展的步伐。
二、我國就業和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對中職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我國就業和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兩大變化,一是社會勞動力就業,需要加強技能培訓,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培養更多的高級技工。這兩大新變化,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給中職教師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1、教師需具備“雙師素質”。中職教育以培養技能型人才和生產技術工人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首先要求中職教師具有“雙師素質”,既有從事本專業教學工作的理論水平和能力,又有“技師(注冊師、工程師、農藝師、經濟師)”的實踐技能。這樣才能適應當今職業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2、知識和技術要不斷更新。中職教師肩負著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重任,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適應中職教育發展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要求,成為合格的知識傳授者和教育者。3、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要求提高。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新思想、新理念,對中職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提出了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育部專門出臺了《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學習生產實踐中所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并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4、學生就業指導性強化。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還要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擇業、就業,這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對中職教師提出的一項新任務。5、教書與育人的雙重職責加強。教書和育人是中職學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兩者均不可偏廢。教學的本質是育人,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中職學校目前生源素質普遍不高,學生學習基礎、行為習慣較差,我們學校現在的中職生,大都是考不上高中、中考分數低,還有少部分學生家長管不了,抱著送到學校讓老師看孩子的思想,報考我們學校。這就更需要中職教師堅持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既教好書,又育好人,把中職學生培養成既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有良好思想素質和行為習慣的,受社會和用人單位歡迎的有用人才。
三、中職教師繼續教育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1、教師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沒有真正形成,認識上還存在一些偏頗。一是由于中職教育長期受計劃經濟和傳統觀念影響,部分教師觀念陳舊,思維定勢僵化,創新意識不強,對職教改革發展新的形勢、新要求漠不關心,反應較遲鈍。因而對繼續教育缺少積極性,常以工作忙、教學任務重等理由推辭有關培訓學習;二是一些中職學校的領導對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其工作不支持、不投入、不鼓勵,甚至以種種借口加以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積極性;三是由于中等職業學校沒有升學率的要求,學生考試一般由任課教師出題評卷,隨意性較大,教學壓力沒有普通中學教師那么大。長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和環境下,使中職教師易養成一定的惰性,繼續學習、鉆研業務、提高教學能力積極性逐漸減弱,從而影響到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
2、繼續教育的內容陳舊,時效性和真對性不強。一是培訓教材,學習資料、培訓內容,有的已明顯過時,不切合當前教學及生產工作實際;有的內容是已被淘汰的東西,沒有適用價值,但在一些培訓資料中仍在原封不動地講解、敘述;有的培訓學習材料,雖然有新知識、新技術、新內容,但與中職教育的關聯性不大,針對性不強,教師學習后作用不大,沒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與教師職業培訓缺乏銜接。
3、繼續教育的過程單一,教育手段及做法流于形式。一是現行中職學校開展的繼續教育,其過程較為單一,如政治理論學習、教育教學研討、專業知識培訓等,大都是走過場,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往往為了達到教師繼續教育課時而組織培訓學習,沒認真考慮其教育過程所達到實際作用和效果。二是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手段及作法仍未擺脫形式主義的束縛,繼續教育的檢查、考核、評比,沒有突出實際內容和效果,而更注重形式的包裝。這種脫離中職學校實際的形式主義的檢查考核,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能起到多大作用可想而知。
4、工學矛盾突出,教師繼續教育時間難以保證。隨著中職學校招生人數的增加,辦學規模擴大,師資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現,工學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如我們學校建筑部學生總數800多人,專業教師才20多人,師生比為1:40,師資力量總量不足,且結構不平衡,特別是專業教師缺口較大,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大幅增加,平均周學時達20節以上,個別教師甚至高達26節,嚴重超負荷工作。因此,除寒暑假外,平時上課期間,根本不可能擠出時間參加培訓學習或下工廠實踐鍛煉。沖突的解決也只能是繼續教育讓位于教學工作。
5、繼續教育的機制不夠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中職教師繼續教育已開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切合中職學校教師繼續教育的機制還沒有建立健全,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考核機制不夠健全,如我市對中職學校教師繼續教育的考核,沒有建立一套切合中職教師實際的考核機制,而采用的是參考高職院校的考核指標和考核辦法,這些考核指標和辦法,對高職院校教師適用,對中職學校教師未必可行,迫切需要改進;二是繼續教育獎懲機制在各類中職學校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實踐鍛煉等取得的成績,得不到應有的獎勵;不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頂多繼續教育課時數不達標,受不到什么處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三是繼續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不健全。目前,各中職學校辦學經費主要投在教學、實訓設施及辦學條件改善上,對教師繼續教育經費投入甚少,加之上級財政部門也很少下撥這方面的專項經費。這樣,教師繼續教育的經費則很難保障,從而影響到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
四、加強和改進中職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對策
針對中職教師繼續教育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當前就業和經濟形勢發展對中職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和改進中職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1、更新觀念,統一認識,樹立中職教師繼續教育新理念。首先,要從根本上解決中職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觀念問題,克服和摒棄繼續教育就是培訓學習、過場教育、形式主義等不正確認識,真正從思想上重視繼續教育,行動上加以貫徹落實。糾正繼續教育就是補充文化知識的錯誤認識,繼續教育也包括教師實踐技能的提高。其次,要根據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引導中職教師樹立新的繼續教育理念。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用人單位對技工的需求不僅量大,且要求越來越高,要求中職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有知識,懂技術,而且會操作,會生產,動手能力強,就業率高。這對中職教師的教學和實訓指導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再按原來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必須通過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充電提高,更新知識,增強技能,才能適應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否則,就會落伍或被淘汰。所以,每位中職教師都要站在職業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高度,樹立繼續教育的新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為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生產技術工人做出新的貢獻。
2、切合實際,開拓創新,突破陳規,改進手段。深化教師繼續教育內容改革。現行中職學校實行的繼續教育模式,無論從知識結構、培訓目標,還是教學內容、教材體系上看,都與現行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大相適應,需要結合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改革,更新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和創造適合中職學校教師繼續教育、進修培訓、學習提高的新模式,以解決現行中職學校繼續教育與教師教學工作脫節的問題,使繼續教育更好地適應中職學校教學改革和教師技能提高的需要。首先,調整教師繼續教育的體系結構,突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高。各中職學校在繼續教育改革上,要把“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放在重要位置,把繼續教育與教師技能培訓、技能考核、技能鑒定有機結合起來,使中職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通過相關專業的繼續教育,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專業技能,并通過考核,取得相關專業資格證書,成為“雙師型”教師,為深化教學改革,突出技能培養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其次,本著精簡、新穎、實用、高效的原則,改革現行的中職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刪除陳舊、過時的知識,增添適合中職教師知識和技能提升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使教師通過繼續教育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有。由于中職教師年齡差異、知識結構、任教時間、教學水平、教學能力等方面不同,在繼續教育的培訓上切忌“一刀切”、“一個模式”,應針對中職教師的不同特點,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各類培訓。如培訓渠道上,既可組織校內培訓,又可送出培訓,選送相關專業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級教學業務、專業技能培訓或送到企業實踐鍛煉等;培訓形式上,既可請專家講座、課堂講授、專題輔導,也可采取研討交流、外出學習、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改變以往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單一的、灌輸式的講授,增強其實效性。再次,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推出的中職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全面提高中職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實踐教學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不失為一種有效地繼續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培訓模式在中職專業教師繼續教育中的應用應遵循區域性、實用性、發展性三個原則,同時依照校企合作培訓模式的創建流程,提出兩種有效的實施方法,即"請進來"和"走出去",使專業教師的知識與社會需求同步,學校課程的開設與科技發展同步。各中職學校要按計劃的實施要求,結合專業和教學需要,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業或基層實踐鍛煉一段時間,使教師了解、熟悉本專業的生產工藝流程,技術要領,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和職業技能,為教學改革增加新內容、新事例,使職業教學更貼近企業生產實際,縮小學校教育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的差距,以促進職業教育的長足發展。
3、完善體系,夯實基礎,建立健全中職教師繼續教育新機制。盡管中職教師繼續教育已開展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教師繼續教育的體系、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亟待進一步完善。首先,要建立起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長效機制。各中職學校要把教師繼續教育納入學校的長遠發展規劃,結合學校專業調整、教學改革和師資結構的特點,制定出中、長期教師繼續教育計劃和具體的實施方案,并分步實施到位,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其次,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和培訓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教師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即由現行的強硬性、被動性學習變為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從而自覺處理好工學矛盾,合理安排時間進修、培訓,或擠出時間自學、實踐、調研,提升自己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在激勵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要根據中職教師的職業特點,建立行為激勵和思想激勵相結合的新機制。將教師繼續教育的考核新機制,并將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課時、所修科目,實踐、實訓天數以及指導學生就業率等指標量化,作為教師聘任、晉級、職稱評定、獎懲、選拔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條件之一,在教師中營造一種繼續教育的良好學習氛圍。
總之,只有加強中職教師的繼續教育,讓教師不斷補充新知識,新理念,經常在學業上充電,才能做到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須有一桶水。也才能使中職教育不斷煥發新的生機,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 南海.論職業教育的基本問題
  3. 教育部《關于建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的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乌拉特后旗| 阿坝| 巴中市| 藁城市| 安图县| 崇仁县| 抚宁县| 台中市| 从江县| 登封市| 怀柔区| 开阳县| 乌什县| 咸丰县| 惠水县| 图木舒克市| 巴南区| 麻江县| 乐至县| 青海省| 晴隆县| 龙里县| 孟津县| 普兰店市| 伊宁市| 中方县| 桓台县| 黄山市| 米脂县| 湄潭县| 新巴尔虎右旗| 舟山市| 广河县| 玉林市| 台中市| 邯郸市| 昌黎县| 桦南县| 青冈县| 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