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職業院校工程測量專業教育幾經調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相當堅實的基礎,近幾年來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國家十一五教育規劃的實施及十二五教育規劃中提出要繼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給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基礎建設市場的快速發展,用人市場需求對專業設置和專業教學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新理論和新技術的出現,對職業院校的學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同時也給我們從事工程測量專業教學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加大,需要大量適應新形勢的工程測量專業技術人員,這就要求我們職業院校培養更多的能夠適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技術人才。
一、測繪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近十年,測繪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測繪學科理論和技術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隨著高科技在測繪領域的應用日益廣闊,傳統測繪業已發展為以高科技為主的現代測繪,傳統的以手工勞動為主的作業方式已轉變為以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為主的作業方式,就象武漢大學張正祿教授對工程測量學的發展趨勢和特點高度概括為“六化”和“十六字”那樣:“六化”是:測量內外作業的一體化;數據獲取及處理的自動化;測量過程控制和系統行為的智能化;測量成果和產品的數字化;測量信息管理的可視化;信息共享和傳播的網絡化。“十六字”是:精確、可靠、快速、簡便、實時、持續、動態、遙測。因此作業員的操作技能已不能只滿足于常規儀器的操作,必須具備測量新儀器和新設備的操作技能以及計算機的操作技能。
二、職業院校工程測量專業的現狀
1、教學內容和設備不能滿足現代測繪業的發展要求
在我國新的測繪技術和新的測繪儀器一般先用于生產,經過一段應用以后才能出現在課本和教學中,這種教學滯后現象極大影響了專業教育發展,對培養適用人才十分不利,在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上我們雖然進行了一些調整,但對于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應用還遠不能滿足專業發展的要求。我們的教學儀器設備還遠不能跟上測繪高科技儀器更新發展速度,無法完全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2、在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低
由于受到國家教育政策等各方面的影響,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不能保證,所招收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比較差。而工程測量專業所要求的基礎知識還比較高,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對于一些新的理論和技術,學生接受和掌握的能力比較差,這樣我們就必須為培養出適應市場發展的、實用型的和有一定創新、創業能力的技術性人才作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3、教學方法不適合當前市場的需求
現在我們的教學方法大部分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依賴性,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靈活,缺乏應變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方法上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教學,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職業教育教學工作。
4、教師的知識結構及教育思想觀念需更新
測繪技術從計算機、全站儀、數字化測圖到衛星定位、信息系統與網絡,這些高新技術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是加強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提高自身素質并率先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
三、職業院校工程測量專業的改革方向
1、重新制定工程測量專業培養目標
現在的人才培養是一個綜合素質的培養模式,既應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質、扎實的科學知識、強健的體魄、熟練的技能,還應具有合作能力、應變能力、抗挫折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對社會負責的態度等綜合素質。工程測量專業也應該確立這樣的綜合素質培養目標,且由于工程測量專業的特殊性,在制定培養目標時一定要加入對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
2、更新專業教學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
隨著測繪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測繪科學技術涉及的領域不斷增加,測繪儀器的應用領域迅速擴大。比如全球定位系統,最初的應用以測繪為主,現在已廣泛服務于工業、農業、服務業和信息產業等行業;大比例尺工程數字地圖與CAD、GIS相結合的一體化系統是工程測量的發展方向;三維可視及多維測量、解析攝影測量、海洋測量發展迅速。所以我們在課程設置上要認真探討,根據培養方向確定工程測量專業課程,并要強調針對性,突出實用。總體來說我個人認為職業院校工程測量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包含以下幾大塊:文化基礎課、計算機類課程、專業課程。文化基礎課以夠用為原則,一定要加大計算機課程所占比例,不但要學習計算機基礎、還要加強AUTOCAD、數據庫、計算機語言等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專業課程除測量課程外,要開設足夠課時的工程施工類課程、數據處理、成圖軟件類課程,在課程內容上要及時補充新知識、新技術等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3、教師要及時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擔負著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業務和能力素質。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教師的科學文化知識結構應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現代教育中,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科學知識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必備條件。同時,教師應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錄像、影視、電腦、網絡等媒體工具。要想培養學生的實用、創新、創業能力,必須使學生對新理論、新知識有所掌握和認識,對新技術和新儀器設備會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關注測繪學科發展,認真學習和掌握專業新知識和新技術,并能及時地將有關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了解市場需要什么樣知識和技能的人員,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學習目標,為他們能夠具備生產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礎。
4、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
要改變傳統的“大鳥喂小鳥”的教學模式,根據職業教育工程測量專業的特點和學生基礎情況,改變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加大實踐課比例,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他們走上生產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另外要多利用多媒體教學,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及新知識、新技術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千方百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動起來才能實現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有在學生在校期間盡量讓學生接觸生產實踐,增強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和信心,使其對未來的就業充滿信心。在教學上可采用講座、參觀等方式,聘請測繪行業專家和技術人員講授一些行業最新知識和最新技術,帶領學生參觀從事現代測繪業的生產單位,使學生了解測繪行業的發展趨勢,激發他們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態度上能變被動為主動。
5、創造良好的專業發展環境
做好自身專業的宣傳工作,擴大本專業的應用領域和知名度,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就業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心理狀態。學校要增加專業投入,保證儀器設備的數量和質量,使專業儀器設備盡量跟上甚至超過生產單位;要做好專業的近期發展和長遠發展規劃,不斷更新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保證專業能始終良性發展。
工程測量專業作為傳統職業教育專業,具有良好的專業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只要適應社會需求和科技發展進行及時調整,該專業必會長興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