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對于戲劇表演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加,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戲劇表演教學迎來了新時代的挑戰,高校教學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本文探究了新媒體環境下戲劇表演的改變、戲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以及探索了戲劇表演教學的新方式。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戲劇表演;教學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世界的需求在逐步增加。由于社會的需求,促進了各項藝術行業的發展,戲劇類行業走進了更多人的世界。同時科技不斷前進,傳輸模式相對地也在發生改變,在新媒體環境下的今天,戲劇、電影、電視等藝術作品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因此,社會對于藝術作品的要求在提高。高校作為戲劇演員的第一培養地,必須提升其教學水平,對教學模式進行新的探索和
嘗試。
一、新媒體環境下戲劇表演的改變
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影響是輻射性的,戲劇表演形式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在不斷變化。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可促使舞臺演出形式多樣化??萍及l展所帶來的數字媒體、全息投影燈技術促使戲劇舞臺的效果更加真實,相對應的對戲劇舞臺演員的表演方式以及表演技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戲劇演員、舞臺演員的主要輸出來源于高校,就現階段社會的需求,我們應在高校戲劇表演教學上進行更多的探索。
戲劇表演舞臺的呈現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從之前的舞臺上只有演員、道具等簡單設備進步到利用LED電子顯示屏、數字影像、建筑投影、3D影像投影輔助舞臺展現,促使戲劇舞臺上的視覺感受更加真實,加強觀眾的觀劇感受。根據以上的現狀,對于戲劇演員的專業技能要求更高,如演員的信念感,在面對虛化的空間和情境,他們該如何進行表演。
二、戲劇教師教學能力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提升
鑒于新媒體環境下戲劇表演的改變,對演員的要求有所改變,那么高校戲劇教師進行表演教學的方式和相關能力的提升就更加重要。
(一)教師備課能力的提升
根據現如今的社會環境以及教學技術,教師對于新媒體技術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際運用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根據戲劇表演這門學科的個性,結合新媒體技術,對每一節課程做一個合理的安排。在課前,大的方向要依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具體到每一節課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的,結合學生戲劇表演技能掌的握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可實施的教學方案。在制定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資源。例如,在進行大一的表演基礎訓練時,可以將多媒體與觀察人物的訓練結合在一起,首先,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觀察,然后用手機照相功能將生活中有特色的人物照片拍下來,用手機視頻功能將其最具表現力的視頻錄下來。
接下來,每一個同學制作好PPT發送給教師,教師對學生資料進行選擇,最終在課堂通過投影技術將PPT播放出來。以上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教師在開展這一節課堂前進行課程設計,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何達到教學目的?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學習從被動轉換為主動,促進其對于本節課堂知識的掌握。戲劇表演教學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實時觀察,進而及時進行調整。根據每一節課堂的課堂效果以及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都需制定相關且相對應的備
課方案。
新媒體技術在戲劇表演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教師來說是一份挑戰,但更多的是拓展更多的教學方式。
(二)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
在信息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相較于以前更多。作為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不斷補充自己的專業技能,堅持追求真理。戲劇專業的教師如何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呢?第一,堅持表演理論專業知識的學習,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里提到的表演術語——“內心獨白”。“內心獨白”的定義從文字上去分析很簡單,但是如何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表演專業術語(如“內心獨白”)對于學生來說是極其抽象的,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我們可以將“內心視象”和“內心獨白”一起進行講解,兩者之間是存在關聯的,通過它們關系的闡述,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對定義進行理解。
針對其他的專業術語講解,也可采取同樣的方法,因此,作為戲劇表演專業教師,我們必須經過自己對專業知識透徹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將專業知識中不同的板塊之間的關系分析清楚,才能對學生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對戲劇專業術語講解過程中,還需要加入更多詳實的例子,通過舉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第二,堅持表演技巧訓練,教師在理解過程中,可采取新媒體技術反復錄制自己使用戲劇表演技術創作人物的視頻,錄制后,自己進行觀看,找出視頻中自身存在的問題,經過訓練,再次錄制,經過以上過程,總結出錯誤與成功的經驗。
通過以上方法,不僅可以加強本人專業技能,而且可收獲無數個實例,便于在課堂與學生分享。另一方面,將視頻分享給本專業同事,根據同事對視頻中提出的問題,再進行調整,由此促進同事以及同行之間的專業交流。第三,定期向行業內專家學習,戲劇表演專業相較于其他學科,具備其獨特性,它是一門實踐與理論聯系特別緊密的學科,沒有大量的實踐經歷就不會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行業內的專家均從事本行業多年,并且一直專注于對戲劇表演的研究,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向專家進行學習,提升自身
能力。
(三)因材施教
面對新媒體大環境,針對戲劇表演教學的特點,高校教師應該注重“因材施教”[2]。由于網絡的發達,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很多,同時也由于網絡的特殊性導致學生無法分辨知識的準確性,學生的意識會被植入一些不正確的理論。面對以上情況,高校教師要學會用辯證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對班級每一個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對其專業知識的進行摸底測試,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每一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某一位學生經過自己在網上的學習,認為網上的理論知識是正確的,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充滿耐心,逐步地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專業理論知識,要求學生進行表演實踐,用網絡提供的方法和表演專業技巧分別進行角色創造,錄制視頻,教師帶領著該生一起觀看視頻,對視頻中的表演進行分析、總結。學生最終會明白哪一種方法是正確且有效的。
推薦閱讀:傳統媒體興辦的新媒體平臺處理批評性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