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績效評價體系是以實際的業績效果為考核評價依據的價值衡量體系。是管理部門進行管理的重要工具,對其進行恰當的選擇和正確的實施有助于價值創造活動的開展。文章發表在《黑龍江史志》上,是新聞傳播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行政機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過程
地方政府(一般是指縣市級政府)行政機關績效評價是政府公共事業管理績效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行政機關績效評價作為一種評價和改進政府公共事業管理績效的治理工具,引起了政府的普遍關注。
西方學者對政府公共事業管理績效的理論研究是伴隨著大規模的績效評價實踐的開展而逐漸興起的。理查德·海克斯認為政府公共事業管理績效既是一個多維概念,也是一個動態概念,隨著時間和主體的變化而變化。公共事業管理部門需要對三個層次的績效予以關注:
即“是否做了應該做的事”;“采取的行動和方式是否有效”;“資源的使用是否達到最小化”。這三者的重要性依次遞減。夏夫里茲和拉塞爾認為,績效評價是政府部門領導者的首要職責,它是對政府部門為達成目標所做努力的系統性整合,是由對部門組織清晰和可測量目標的詳細說明[2];系統地利用政府部門績效目標和標準對政府部門的績效進行評價,利用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對部門績效的評價,使個人的努力與部門目標達成一致;利用績效激勵獎勵工作人員的額外付出;整合組織人力資源;對目標達成程度、原因分析和改進分析進行回顧,以便為新一輪評價提供反饋信息。
本文則對地方政府行政機關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探討,首先指出社會評價的不足,然后給出地方政府行政機關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我們將政府行政機關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分成三級指標體系。一級指標關注評價的戰略思路和戰略理念;二級指標側重評價的策略目標,關注行政機關組織內部的職能結構;三級指標為評價指標的具體化。特別是,本文給出了績效評價過程的具體實施步驟。
一、社會評價的不足
近年來,隨著公務員制度的深入實施和崗位責任制的深入推行,中國公務員考核已趨向普遍化、經常化和規范化。在1997年,福建省漳州市率先啟動機關效能建設試點工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1998年12月初到1999年1月中旬,擁有57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陽舉行了大規模的市民評議政府活動。
2000年,福建全省全面鋪開機關效能建設。隨后,許多城市也開展了市民對政府進行評議的活動,有些公共服務部門,也通過公民評議來評價公共服務的績效,從而充分體現公共服務部門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促進公共服務績效的提高。這幾年,許多城市開展的“萬人評議政府機關部門滿意和不滿意單位”的活動對機關效能建設有明顯的效果。但僅用公民評價政府機關部門,由于方法單一,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從評價的參與者來看,存在評價主體缺位的誤區。只注重社會評價,而忽視其他評價方式,比如自我評價或同體評價等。社會評價具有較強的約束和激勵作用,但由于社會公眾對信息資源尤其是對其內部業務和技術方面的信息掌握得不完全或不充分,因而就難免有所疏漏。
二、評價具體操作過程
由于政府行政機關績效管理不僅要了解管理內部機構比例、人員匹配、領導職數等靜態結構,更要了解管理的動態過程,了解管理制度執行狀況,了解管理目標實現程度,了解公民對政府行為的真實感受等等。如果沒有這樣一個了解機制,我們既不知道相關的管理部門、管理人員有沒有工作,也不知道工作的好壞,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績效。政府行政機關的績效評價就是這樣一個了解機制。
文學論文發表費用須知:《黑龍江史志》創刊時間于1985年,由黑龍江省地方志編委員會、地方志辦公室、當代黑龍江研究所、黑龍江省地方志協會四家政府機構主辦的融學術性、指導性、只性、資料性和可讀性為一爐的黑龍江省一級刊物,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