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信息科技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通訊設備的發展與革新, 新聞的傳播方式及受眾對信息的接收形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媒體新聞傳播的興起, 對傳統新聞傳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影響, 與此同時也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要求傳統媒體更加注重新聞傳播的便捷性、時效性和互動性, 促使傳統媒體加快與自媒體的融合發展, 優勢互補, 從而更好適應自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自媒體; 傳統新聞傳播; 影響;
自媒體作為一種新興媒體, 有著及時性與互動性強的特點, 因其獨有的特質受到大眾的追捧, 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 是當今新聞媒體傳播的主力軍, 對傳統的新聞傳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 在自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 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和新聞傳播模式都需要及時進行相應地轉變, 不斷加強同自媒體的融合發展, 從而擴大新聞傳播的范圍和提升新聞傳播的效率。
一、自媒體新聞傳播概述
(一) 自媒體定義
通俗的說, 自媒體也就是公民媒體, 即只要個人連接到互聯網就能通過各種網絡平臺隨時隨地的進行信息 (文字或圖片) 的傳播, 其實自媒體實質上是一種網絡技術, 具有傳統媒體的功能卻不具備傳統媒體基本運作模式和組織架構的個人網絡媒體, 它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媒體包括微信、微博、QQ、百度貼吧、天涯論壇等。總體而言, 自媒體操作十分簡單, 人們可以通過自媒體進行社交以及隨時隨地關注自己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 還可以通過自媒體對各地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評論, 甚至可以影響社會輿論導向, 近幾年, 各地政府部門就非常重視根據從自媒體收集的群眾輿情來提高決策的民主性。
(二) 自媒體新聞傳播特征
自媒體新聞傳播一般是用戶自己主動去傳播, 所以其傳播速度比傳統新聞傳播的速度更快, 而且傳播信息的內容更多來自大眾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 很多信息都是源自發布者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 而且每個人都能在受眾和傳播者的身份中隨意轉換, 因此傳播信息的互動性更強, 此外, 在信息發布時, 除了文字, 還可以配上圖片、動畫等, 實現圖文并茂, 有利于提高信息的真實性。
(三) 存在問題
首先, 自媒體多是根據發布者自身喜好或心情好壞來選擇發布內容, 其發布的信息雜亂, 有時會出現真假難辨的情況, 大大降低了新聞的可信度;其次, 信息發布缺乏嚴格的把關機制和網絡監管體制, 往往造成發布的信息充滿暴力、血腥、色情等負面內容, 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也降低了新聞的權威性。
二、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
(一) 引起傳播理念轉變
隨著自媒體傳播平臺的深入發展和廣泛應用, 傳統媒體已經深刻體會到自媒體帶來的種種沖擊, 因此, 傳統媒體為了在新時代贏得市場激烈競爭的先機, 紛紛轉變新聞傳播理念, 創新新聞傳播模式, 加快與自媒體融合的步伐, 諸如報紙等傳統媒體開通官網推出網絡電子版, 并開通官方微信、微博等平臺, 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 重視受眾的反饋意見, 并逐步將單向傳播模式轉變為雙向傳播模式, 尊重受眾的主體地位, 最大化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
(二) 導致傳播內容與形式發生變化
傳統媒體傳播的很多新聞內容都是通過精心篩選和加工的, 在傳播之前要接受嚴格的審批, 傳統新聞傳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自媒體打破了傳統新聞傳播形式的束縛, 每個人都是新聞傳播者, 都可以借助自媒體平臺發布信息, 使得以前那些不能立即被采寫的新聞第一時間得到傳播, 極大的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在傳播內容上, 由于存在地域和通信技術上的差別, 很多媒體發布的信息內容主要以本地的為主, 內容有限, 更不能及時報道全國各地的重大新聞事件, 就算報道也是轉載其他當地的媒體信息;而在自媒體背景下, 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平臺, 信息真正能實現“無遠弗屆”, 受眾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接受感興趣的信息, 可以說, 自媒體平臺發布的信息內容上更加全面和豐富多彩, 大到國家方針政策, 小到群眾的家長里短, 都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廣為傳播, 各色各樣的新奇事件, 滿足了受眾的獵奇心理。在新聞形式上, 由于發布者所處地域或民族生活習慣的不同, 在自媒體平臺上傳播的信息的表述風格各異, 表達方式更加“接地氣”, 比如有些信息是以“四川話”的語氣口播錄制的, 有的則采用閩南方言的形式, 總之, 自媒體傳播信息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富有地方特點, 以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說新聞, 拉近了媒體與受眾間的距離, 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
(三) 對傳播對象的影響
新聞傳播對象以及傳播主體的角色轉變是新聞傳播模式最大的變化, 也是傳統新聞傳播方式和自媒體新聞傳播方式之間的最大區別。傳統新聞傳播主要依靠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來進行, 再通過口傳口、人對人的方式達到信息的廣泛傳播。在自媒體發達的當下, 傳播者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傳播主體, 人人都可以是傳播者, 并且人人又都是信息接收者, 以往“傳播者”與“受眾”的界線被徹底打破, 削弱了傳統媒體對新聞的壟斷地位, 自媒體的出現增加了新聞傳播的交互性, 提高了新聞傳播的廣度和深度。
(四) 左右社會輿論
由于自媒體平臺發布信息及時、審核相對而言更加寬松, 導致很多傳統媒體不敢報道或不愿報道的新聞事件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傳播, 從而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如很多涉及食品藥品安全、重大突發事件等負面新聞在以往是不會被報道的, 但如今, 這些新聞事件很難再次被掩蓋, 因為大家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相關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 引發大眾廣泛的議論, 而當社會輿論達到一定范圍時勢必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 從而有利于事件的及時妥善處理。可見, 自媒體新聞傳播較傳統新聞傳播而言更能左右社會輿論導向。
(五) 影響新聞價值的判斷
傳統新聞媒體本質上是黨和國家的“耳目喉舌”, 是以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的, 在新聞事件的報道選擇上要符合相關政策法規, 不能報道負面或對社會造成嚴重后果的新聞事件, 而且受眾接收信息后缺乏個人觀點表達的渠道。而自媒體新聞傳播的主體是大眾群體, 受到每個人素質及文化水平高低等因素的制約, 每個人對同一新聞事件的理解和反應各異, 缺乏統一的認知標準, 甚至有時完全憑借個人興趣愛好發布相關信息, 從而導致自媒體平臺傳播的新聞價值有大有小。不管怎樣, 在自媒體時代受眾可以自由地進行互動和發表自己的觀點, 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選擇傳播內容, 讓大眾盡情吐露心聲, 更好的貼近和服務大眾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三、自媒體與傳統新聞傳播的融合策略
盡管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 但也促進了傳統媒體對新聞傳播方式、傳播理念等進行了革新, 幫助傳統媒體進一步發展壯大。在自媒體日益壯大的背景下, 傳統媒體應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 各取所長, 與時俱進, 認真探討自媒體新聞傳播與傳統新聞傳播相融合的策略。
(一) 在傳統新聞傳播中引入新技術
傳統媒體需要跟上自媒體發展的步伐, 引入科技、網絡等技術手段, 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滲透一些新的方式和技術。比如傳統新聞傳播可以借助微信、微博、論壇、網絡等途徑, 收集受眾的興趣愛好, 根據受眾的接收習慣及信息需求重新設置一些新的欄目, 拓寬與受眾互動的渠道, 吸引受眾廣泛參與。此外, 還可以聯系微博“大V”等輿論意見領袖, 借助他們的影響力進行新聞傳播, 擴大新聞傳播的范圍。
(二) 培養新媒體人才
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傳統媒體應對自媒體沖擊以及創新傳統新聞傳播方式的關鍵所在。因此, 傳統媒體應加大投入力度, 在確保硬件實力的同時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訓, 提高運用新媒體的專業能力, 切實增強新聞敏感性。
(三) 轉變觀念, 主動適應自媒體沖擊
自媒體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追捧, 已經形成了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 所以傳統媒體要積極調整思路, 主動適應自媒體沖擊, 鼓勵新聞工作者開通個人自媒體賬號, 利用“名記者”、“名主持”的威望吸引更多粉絲關注, 從而提升傳統新聞傳播的效率。
四、結語
總之, 自媒體新聞傳播已經被大眾普遍接受并得到廣泛發展, 傳統新聞傳播要學會“借勢”, 充分利用自媒體新聞傳播的優勢, 拓展新聞傳播渠道, 創新新聞傳播方式, 力爭將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孔蕾蕾.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解構與重塑[J].西部廣播電視, 2014, (10) .[2]肖璐.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沖擊及影響[J].鄂州大學學報, 2016, (3) :59-60.[3]劉薇薇.剖析自媒體的新聞傳播模式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J].戲劇之家, 2015:278.[4]李璐彤.試論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J].西部廣播電視, 2015, (5) :58.[5]張通生, 張潔.自媒體發展對新聞傳播的影響[J].青年記者, 2011 (25)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