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國外所倡導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課堂上,師生的人格與地位是平等的,學生可隨時與教師對話、討論甚至爭辯。并在活動、游戲、討論、實驗等各環節中學會動腦分析、動手操作,還擁有與人相處的團隊精神。
課堂教學是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教學因素而有效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不僅可以維持良好課堂教學秩序,約束控制有礙學習的違紀行為,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1.我國基礎教育課堂管理的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課堂中,部分教師仍擁有絕對的權威,課堂基本上成為教師進行單獨表演的場所,學生被動服從。客觀地說,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管理在教育歷史上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尤其是隨著世界范圍內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這種傳統課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1.1管理原則:部分教師傾向于專制獨斷
課堂管理一般分為放任型、民主型和專制型三種。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基礎教育課堂管理較多的是停留在專制型向民主型過度階段,仍然偏向于專制型管理。在課堂管理中,教師不能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總是親近一部分,疏遠一部分。依據自己的標準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等級。同樣的問題行為由成績差的學生做出,受懲罰的可能性就大,處罰程度也重。這種偏見不但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健康發展,也為課堂上學生問題行為有效處理設下了障礙。
1.2管理風格:部分教師傾向于任務中心
根據管理科學的“四分圖”理論,教師的課堂管理風格依其對完成教學任務重視程度,分為低關心學生、低關心任務的放任型;低關心學生、高關心任務的任務型;高關心學生、高關心任務的綜合型;高關心學生、低關心任務等四種。一般而言,除低關心學生、低關心任務的放任型外,很難說那一種風格絕對好些,一切以具體教學情況靈活決定。但是,審視我國目前基礎教育課堂教學,其管理風格多為低關心學生、高關心任務的任務型的,教師始終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上,而忽略了對學生人格及生命意義的關注。
1.3管理效率:相對底下
部分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受到個別學生干擾時,為了控制課堂秩序,常常不顧問題行為的性質和種類,動輒中斷正常教學過程,對學生違反紀律的問題,進行冗長而頻繁的訓斥,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的時間去進行的“轉化教育”。對此,學生厭煩并產生逆反心理,結果不僅老間題未解決,反而產生了新的課堂問題和“病原體傳染效應”,增長了學生對紀律的淡漠與厭煩情緒,也使教師成為一個失敗的管理者。
2.國外基礎教育管理方式的特點
2.1管理觀念:以人為本
西方國家的基礎教育在課堂管理觀念上一直秉承“以人為本”。將“以人為本”作為課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可以建立自然、和諧的教學生態。多關注學生的需求,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獲。從而營造出人性化的課堂心理氛圍,重視班級社會、心理和生理環境建設,努力創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的課堂微觀生態環境。
2.2管理技能:運用有效溝通技能和交流方式
2.2.1傾聽技巧:西方當代課堂管理理論認為,有效的溝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進師生關系,也是有效課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善于傾聽是表達尊重的標志,是滿足學生被接納、受重視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徑,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2.2.2合理運用肢體語言:通過眼神接觸,教師能讀懂每個學生的要求和反應,握整個課堂情境,預防學生不良行為發生;身體接近,只須輕輕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說,就能使學生行為端正;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即教師以此輔佐“說話”,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