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千頭椿油于其獨特的吸塵和搞二氧化硫特性,是城鎮尤其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在我國北方地區栽種植面積廣泛。千頭椿在河南民權縣繁育歷史悠久,苗木市場行情好,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從業經驗,圍繞千頭椿苗木埋根育苗繁育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與探討,以供同仁參考借鑒,希望有利于提升該樹種的種植質量。
關鍵詞:千頭椿,埋根育苗,技術措施
引言:千頭椿為落葉喬木,苦木科,臭椿屬,高約為6-20m,樹冠通常為圓球形,樹皮呈灰褐色,無明顯的主干,分枝較多,而且具有明顯的層次。其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3-25枚,卵狀披斜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圓錐花序頂生,翅果扁平,褐黃色,幼時稍帶紅暈。這類樹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多分布于我國的黃河下游地區。它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也耐輕度鹽堿,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千頭椿樹干通直高大,樹冠緊湊,葉大蔭濃,對煙塵和二氧化硫抗性較強,是很好的行道樹及庭蔭樹,非常適合園林綠地和工礦區綠化。下面就結合千頭椿的埋根育苗方法進行分析。
一、 概述
千頭椿在實際栽植過程中,如果方法不當,新植樹苗難以成活。千頭椿喜沙質壤土,如果種植地的土壤為粘土,成活較難。那種認為千頭椿生性強健、耐粗放治理而隨便種植的做法是錯誤的。如果土壤過于粘重則透性較差、保水性強,不利于植物根系的正常呼吸,極易導致根死樹亡。
在栽植時,通常以高于原種植痕5厘米左右為宜,種植過深因地溫低,受傷根系無法長出新根,根系不能準時供給樹體生長的養分和水分,所以待營養耗盡之后樹也會死亡。
千頭椿耐干旱,不耐水濕,長期積水會導致爛根。千頭椿種植在人行道上,樹池只有1平方米,樹池四面為混凝土花磚路,花磚路的下面是2厘米厚的水泥與沙的混合層以及15厘米厚的三七灰土墊層,這樣的土質使根系的呼吸得到很大妨礙,不能說新栽樹苗,就是成年大樹長勢也會衰退。再者,樹池四面的花磚路面高于樹池,下雨天水往樹池里流,雨后不能準時排水,新栽苗木不宜成活。
二、 埋根育苗法
所謂埋根育苗法就是將植物的根條埋入或者是插入到適宜的土壤之中,并采取措施創造適宜的條件使之發芽成苗的方法。有許多植物采用枝條扦插時生根的方法比較困難,這時可以采用埋根育苗法,該方法成活率較高,現階段應用較為廣泛。
千頭椿很少有結籽的,通常情況下不結籽。而且插條繁殖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使用生根粉也很難生根繁殖,通常情況下應采用埋根育苗方法進行繁殖。
使用埋根育苗方法要求較嚴格,對采根的時間,種根的粗度,根齡,沙藏和催芽,地質情況以及單位育苗量等都有明確而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實際育苗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及流程進行,確保育苗質量。
一)圃地選擇
苗圃地應選擇土層深厚的沙土壤,且土壤濕潤,疏松,排水良好,透氣,通風透光,地質肥沃。此外,還要求地下水位較低,具有良好的排水條件,便于灌溉,附近沒有病蟲害傳染源,而且還應盡可能選擇地勢較為平坦的耕地。整地應做到秋深翻,冬晾垡,滅病蟲害源。春耕要細犁細耙,通過翻耕、耙磨、整平后起壟作畦,畦長應根據地形而定,在畦作好之后還要進行平整,確保平滑無坷垃,土壤上虛下實,便于埋根。
總之,在育苗前深翻苗圃地,每畝施2500--3500kg農家肥和20-30kg復合肥,然后整地做床。苗床以南北走向為宜,床面要做到細致平整。
二)種根選擇
種根選擇生長迅速抗病性強的1--2年生苗根。在秋季停止或生長后、至春季萌動前挖根,在樹苗周圍挖根或者是將樹苗連根一起挖出。挖出苗根后,剪成長度15—20cm,粗度3cm上平下斜的根穗,剪口要平滑,無損傷。為使出苗整齊,應將種根按粗細分級,每50或100根一捆,并及時晾曬1--2天至切口不粘土,以防爛根。
如果是在秋季挖根則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沙藏,貯藏應選擇背風避光,土層深厚的沙土壤,且排水良好無積水的地方。挖寬約1米、深0.6-0.8米的貯藏溝,長度視種根多少而定。之后按種根與細沙1:1.5的體積比均勻混合掩埋,沙子的濕度應以手握成團、松開則散為宜,且沙藏層的厚度應小于0.5米。最后還要加上0.2-0.3米的細沙土以防寒,如遇寒冷天氣還要加蓋秸稈等保暖,但同時要注意避免發熱生霉。
三)催芽處理
催芽是利用提高溫度的方法,促使種根不定芽的分化,達到幼苗出芽整齊的目的。民權林場多年生產實踐證明,育苗前通過催芽處理,埋根后的幼苗可提前10--15天出土,出苗率可提高10%左右,且出苗整齊。在生產中常使用簡單易操作的溫床催芽。
在背風向陽,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東西方向,深50cm寬1m的的苗床。在苗床底部鋪上由60%牛糞、40%的麥秸和壤土配成的釀熱料,厚度20厘米左右,用水拌均,攤平踏實,在上面覆蓋3cm左右的細沙,然后鋪上塑料薄膜,使床溫可保持在20℃—30℃。放入種根后可在上方覆蓋細軟沙土。一般種根10天左右開始露芽,2--3天后即可進行育苗。催芽種根可在3月下旬,4月上旬栽植。
四)栽植要求
根據育苗的目的和土壤條件,行距一般為1--1.2m,株距20—30cm。也可為改善通風條件采取寬窄行的模式。埋根前應在苗床上定點挖穴,栽植前施入呋喃丹顆粒藥劑20—50g,將苗根大頭向上,單根直立穴中,然后封土壓緊、踏實,在種根上方覆蓋3cm左右的虛土,在栽植種根的過程中應注意防止傷及嫩芽。
五)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長至10—15cm時定苗,每個根穗上只保留一個健壯枝。每年的5月下旬--8月下旬為根苗的生長旺盛期,此期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時間應加強追肥,第一次在5月底,每畝施入尿素30kg。追肥要做到少量多施。第二次在7月中旬,以速效氮肥為主,每畝施肥50kg。第三次可在8月上旬施一次磷鉀肥,促使苗木木質化。9月份苗木生長逐漸停止,不要再追肥,以免苗木后期徒長。
六)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此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時葉表出現黃白色狀斑塊,葉背有白色粉層斑塊,入秋后斑塊上著生有黑色小顆粒,發病嚴重時可導致葉片大量提前落葉。防治方法:注意營養平衡,不可偏施氮肥。噴施50%或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次間隔10—15天,連續噴施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主要的害蟲有:樗蠶蛾、斑衣蠟蟬等,如有樗蠶蛾發生,可在其若幼齡蟲期噴施滅幼脲800倍液進行防治;如有斑衣蠟蟬發生,可在其若蟲孵化初期噴施25%阿維功夫1000倍液進行防治。
結語:
綜上所述,千頭椿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與較高的觀賞價值,是很好的行道樹及庭蔭樹,非常適合園林綠地和工礦區綠化。因此,積極推廣與培育該樹種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與經濟效益。在采用埋根育苗法進行培育時,要充分了解該樹種的習性,切實掌握好培育技術,加大栽植力度,使其發揮更大的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 喬德尊; 千頭椿育苗技術研究[J]. 河南林業科技.2008年第3期
[2] 鄭萬鈞;中國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5
[3] 蔣永明,翁智林;綠化菌木培育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第3期
[4] 江豐; 樹木埋根育苗新法[J]. 北京農業.2002年第1期
[5] 王翠香,胡丁猛,賀燕,李紅,孫建費,王先紅; 臭椿超級苗選育研究[J]. 山東林業科技.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