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為明確貴州省辣椒上棉蚜的發生規律和抗藥性現狀,本研究于2019年和2020年進行了系統調查和田間普查,并采用葉片浸漬法測定了4個棉蚜田間種群對4種殺蟲劑的抗性。結果表明,系統調查發現棉蚜每年均有2個發生高峰,2019年6月下旬至7月初是第一個高峰期,8月上旬是第二個小高峰期;2020年6月下旬至7月初是第一個高峰期,7月中旬是第二個小高峰期。兩年的調查發現棉蚜為害的第一個高峰期發生在辣椒的開花坐果期,在結果期達到第二個小高峰。
不同棉蚜種群抗性監測結果表明,黔西南安龍縣種群對吡蟲啉敏感(1.28倍),對啶蟲脒、阿維菌素和吡蚜酮的敏感性逐漸降低;黔東南榕江縣種群對啶蟲脒和吡蚜酮敏感(分別為2.61倍和1.12倍),對阿維菌素和吡蟲啉產生了抗性;黔東南錦屏縣種群對吡蚜酮的抗性最高(11.19倍),其次是吡蟲啉(7.91倍)、阿維菌素(2.86倍)和啶蟲脒(2.38倍);遵義市播州區種群對啶蟲脒、吡蚜酮、阿維菌素和吡蟲啉的抗性倍數分別為1.63倍、5.74倍、18.44倍和70.22倍。除個別種群對阿維菌素和吡蚜酮比較敏感外,其余均產生了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安龍縣種群對吡蟲啉較敏感,錦屏縣種群產生了低水平抗性,但榕江和遵義種群產生了高水平抗性;除安龍種群對啶蟲脒產生了低水平抗性外,其余種群對啶蟲脒較敏感。建議在棉蚜種群大暴發之前使用抗性倍數低的殺蟲劑進行防治,以延緩抗藥性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棉蚜;發生規律;殺蟲劑;抗藥性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屬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廣泛分布于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地區,可為害茄科(Solanaceae)、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等116科,900多種[1-4]。該蟲具有繁殖能力強、世代周期短且世代重疊嚴重等特點,是典型的R對策昆蟲。棉蚜主要通過刺吸植株汁液、分泌蜜露阻礙植株光合作用、傳播病毒等方式對作物造成為害[5-6],由傳毒導致的損失往往比直接刺吸還要大,是危害農、林、牧業等多種植物的世界性重要雜食害蟲[7]。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栽培作物種類及布局多元化、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為蚜蟲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且發生面積呈擴大趨勢,給防治帶來了很大困難
化學防治是防治害蟲的主要手段,但隨著化學藥劑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害蟲對農藥產生抗性的趨勢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剐缘漠a生是害蟲對殺蟲劑選擇作用的結果,害蟲對殺蟲劑的抗性是生物進化的一個特例[8]。有研究表明棉蚜已對有機磷類、擬除蟲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和新煙堿類等多種類殺蟲劑產生了不同程度抗性[9-12]。棉蚜抗藥性的產生不僅加快了殺蟲劑品種的淘汰速度,還給棉蚜的防治帶來阻礙。辣椒是貴州省重要茄科蔬菜種類,隨著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棉蚜為害日趨嚴重,嚴重影響了辣椒產量和品質。因此了解田間辣椒上棉蚜種群發生特點及開展抗藥性監測,對棉蚜發生預測預報和延緩抗性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棉蚜發生規律系統調查
在花溪區金竹鎮辣椒試驗地(約0.134 hm2)內設置監測點,辣椒栽培技術參照當地標準,全程不施用任何藥劑。辣椒移栽時間分別為2019年5月13日和2020年6月1日,移栽2周后采用棋盤式取樣法對棉蚜發生動態進行系統調查,每壟選取3個點,每點調查10~15株,記錄每株棉蚜的發生數量。每周調查一次(雨天順延),直至采收結束。
1.2棉蚜發生情況田間普查
在貴州省遵義、安順、黔西南、黔南、黔東南各選1~2個調查點,開展棉蚜發生情況普查。以株為單位,每個調查地點隨機選擇三塊辣椒地,每塊辣椒地隨機調查100株,共計300株,調查記錄每株辣椒上棉蚜的發生量。
1.3棉蚜抗藥性監測
1.3.1供試蟲源
棉蚜相對敏感種群(SS):于2019年5月采自貴州省金竹鎮試驗基地的辣椒植株上,在室內不接觸任何藥劑的情況下,用盆栽辣椒植株連續飼養多代,獲得蚜蟲相對敏感品系。飼養條件為:溫度(25±1)℃、相對濕度75%±5%、光周期14 L∶10 D。
田間棉蚜種群:2020年7-8月,分別于貴州省榕江縣車江大壩(RJ)、錦屏縣新化鄉(JP)、遵義市播州區(ZY)和安龍縣板磨村(AL)辣椒地采集田間棉蚜種群,將植株隨蚜蟲一起帶回實驗室,在室內不接觸任何藥劑的情況下飼養一代后取大小一致的健壯無翅成蚜進行生物測定。飼養條件同上。
1.3.2供試藥劑
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WP)和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WP)均購自河北凱斯特農化有限公司;25%吡蚜酮懸浮劑(SC)和5%阿維菌素乳油(EC)均購自河北中保綠農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1.3.3供試植物
辣椒品種為貴研13號(貴州粒豐種業有限公司),以滅菌營養土種植,期間未接觸任何藥劑和蟲傷。選擇新鮮、潔凈、健康且大小一致的辣椒葉片備用。
1.3.4抗藥性測定
采用葉片浸漬法測定4種藥劑對不同棉蚜種群的毒力[13]。使用去離子水將藥劑稀釋(或溶解)為較高濃度母液,根據預試驗結果,再將母液等比稀釋為5個濃度,將新鮮辣椒葉片分別放入不同濃度藥劑中浸漬10 s后取出,自然條件下晾干,去離子水處理作為對照。晾干后的葉面朝下置于墊有保濕濾紙的一次性塑料培養皿中(直徑為9 cm),并用細毛刷挑取個體大小一致的健康無翅成蚜置于葉片背部,蓋上外皿并用橡皮筋固定,以防蚜蟲逃逸。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20頭蚜蟲。將培養皿放入人工氣候培養箱中,48 h后統計死亡數,用細毛刷輕輕觸動,無反應則視為死亡,飼養條件同上。
推薦閱讀: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