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目的】明確金花茶花的最佳采收期,為會花茶花的采收和綜合丌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對金花茶花的花蕾期、魚嘴期、半丌期、盛丌期和凋謝期等5個小同花期的主要活性成分(總黃酮、茶多酚、總皂苷和粗多糖)和主要營養成分(氨基酸、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和灰分)進行含量測定、比較。【結果】半丌期會花茶花的總黃酮、茶多酚和總皂苷含量最高,其次為魚嘴期和盛丌期。會花茶花不同花期均含有7種必需氨基酸。魚嘴期總氨基酸含量、藥效氨基酸含量和鮮味氨基酸含量均較其他4個時期高,分別為5.46. 3.35和1.35 g·hg-1。5個小同花期金花茶花的氨基酸比值系數分( Score of amino acid ratio coefficient,SRC)分別為59.31、62.08、56.67、57.84和57.75,蛋氨酸+胱氨酸為第一限制氨基酸;魚嘴期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為5.85 g·hg-1。各花期中均含有較多的纖維,含量為16.8- 17.5 g·hg-1。凋謝期脂肪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魚嘴期。各花期的灰分含量為3.64- 3.88 g·hg-1。營養成分含量的因子分析綜合得分排序為:花蕾期>魚嘴期>半丌期>凋謝期>盛丌期。考察不同花期金花茶花的單花重和形態表明魚嘴期和半丌期的商品性狀接近,同時產量較傳統采收期增加ll.9%。【結論】魚嘴期和半丌期的金花茶花分別具有較高的活性成分含量、營養成分含量和產量。
關鍵詞:金花茶花;花期;活性成分;營養成分;產量;因子分析
引言
【研究意義】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為山茶科( 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分布于我國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闊葉林中,自然居群數量少,野生分布生境狹窄,是我國一級保護植物和《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附屬Ⅱ物種[1],其花色金黃,形態美觀,素有“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貓”的美稱[2]。金花茶的葉和花是傳統的壯族民間用藥,據《廣西民族藥簡編》記載和相關臨床研究結果[3-4],金花茶在治療月經不調、痢疾、便血、高血壓、高血脂、腫瘤、尿路感染、咽喉炎和預防癌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已收載為新食品原料名錄。由于其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和一定的藥用價值,被過度開墾、濫挖濫采而嚴重破壞,人工栽培又較少,花量少,所以被視為稀缺尊貴珍品。隨著金花茶藥理和保健功效逐漸被人們認知,市場需求劇增,廣西、福建、廣東等地相繼開展了引種栽培[5-7]。【前人研究進展】植物化學成分的積累與生長時期相關,金銀花[8]、曼陀羅花[9]、紫錐菊[10]等以花入藥植物的采收期已有研究報道。金花茶花的主要化學成分除了蛋白質、脂肪、粗纖維、氨基酸和礦質元素等營養成分以外,還含有黃酮、茶多酚、皂苷和多糖等生理活性物質[11],不同花期金花茶花的化學成分含量存在差異[12]。【本研究切入點】金花茶花期長,生產上普遍存在為圖省時省力,待花全部開放后一次采收的現象,難免對金花茶花的品質產生影響。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金花茶的最佳采收期。【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本研究考察不同花期金花茶花的活性成分、營養成分、產量和商品形態變化,從而確定了金花茶花最佳采收期,以期指導金花茶種植,為控制金花茶花的品質及系列產品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供試金花茶為防城普通種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 Chi,經黃連冬高級T程師鑒定),由福建世紀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金花茶植株花蕾在開放前,有一個較長的生長發育時期,人為地劃分為5個時期:花蕾期(花苞將開未開)、魚嘴期(花冠微微分離,可見部分花蕊)、半開期(花冠綻開至剛好可見全部花蕊)、盛開期(花冠完全綻開)、凋謝期(花冠邊緣外翻,花蕊開始凋落)(圖1)。采收后,低溫冷凍干燥,備用。粉碎,過60目篩,4℃保存備用。
蘆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ID:OHZA-RZQM);人參皂苷Rgl(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ID:TZH4-YDDW);沒食子酸(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ID:QFFJ-8D6L);葡萄糖、乙醇、甲醇、正丁醇、福林酚、苯酚、冰醋酸、香草醛、無水碳酸鈉、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濃硫酸、高氯酸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均為蒸餾水。
1.2儀器與設備
KQ-400DE超聲波清洗儀,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生產;UV1600紫外可見分光系統,北京北分瑞利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生產;R-210旋轉蒸發儀,瑞士BUCHI公司生產;BP210十萬分之一天平,Sartorius公司生產;L-9100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日本日立公司生產;K-360型凱氏定氮儀,瑞士BUCHI公司生產。
1.3試驗方法
1.3.1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測定 總黃酮的提取和測定:精密稱取0.5 g樣品,置50 mL錐形瓶中,加75%乙醇45 mL,超聲提取0.5 h,溫度75℃。過濾,用75%乙醇適量洗滌濾渣,濾液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75%乙醇定容,作為總黃酮待測液。采用亞硝酸鈉一硝酸鋁一氫氧化鈉顯色法[13],在50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試驗重復4次。
茶多酚測定:按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14]進行檢測,試驗重復4次。
總皂苷的提取和測定:精密稱取金花茶樣品0.5 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50 mL 75%乙醇,75℃下超聲0.5 h,過濾,濾液采用旋轉蒸發儀蒸至無醇味,轉移至分液漏斗,加入適量水飽和正丁醇萃取2次,合并正丁醇層,采用旋轉蒸發儀蒸干,甲醇溶解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并用甲醇定容,搖勻,作為皂苷待測液。采用香草醛一冰醋酸一高氯酸法[15],于540 nm處測定吸光度,試驗重復4次。
粗多糖的提取和測定:參考張恭孝等[16]文獻,在總黃酮的提取基礎上,將提取總黃酮后的濾渣加水45 mL超聲提取th,溫度控制在75℃。過濾,用蒸餾水洗滌錐形瓶和濾渣,然后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作為多糖待測液。采用苯酚一硫酸法[17],于490 nm處檢測吸光度,試驗重復4次。
1.3.2主要營養成分含量測定 氨基酸含量的測定:按照GB/T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以混合氨基酸標準品為對照品,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以外標法測定氨基酸的含量,每個樣品測定3次。
蛋白質含量的測定:按照GB/T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每個樣品測定3次。
粗脂肪含量的測定:按照GB/T 5009.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脂肪的測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無水乙醚為其提取劑,每個樣品測定3次。
粗纖維含量的測定:按照GB/T 5009.10—2003植物類食品中粗纖維的測定,用酸堿消煮法消煮樣品,進行重量測定,每個樣品測定3次。
灰分含量的測定:按照GB/T 5009.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灰分的測定,采用馬弗爐灼燒法( 550℃)測定,每個樣品測定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