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最新的信息技術來推動教育改革的過程,進而以教育的信息化推進教育的現代化,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出現和發展帶來了教育形式的重大變革,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由于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理論尚且處于初期階段等問題,教育信息化在我國農村和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并沒有產生相應的效果。為了促進教育信息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促進我國農村農業的進步,響應社會教育變革的基本要求,將教育信息化理論與農村農業發展相互結合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農村教育信息化路徑 現狀·反思·案例》一書從農村人民和農業進步的基本方向出發,分析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問題和農村農業的建設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該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介紹了我國農村地區的基本發展和信息化問題;第二章介紹了我國農村地區教育方面的發展和信息化問題;第三章介紹了我國針對于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這一理論的推進所提出的相應政策,并對其做出了反思;第四章介紹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所應該具備的國際視野;第五章介紹了我國在推進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過程中,所出現的部分國內實際案例;第六章介紹了部分可供參考的部分國際化案例;第七章思考并展望了本書中的主要問題: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信息化路在何方?并對于推進教育信息化與農村農業的融合提出了建議。
首先,該書介紹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教育信息化這一新興概念產生于計算機、多媒體、網絡通訊等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是指在教育這一領域中,全面并深入地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改革教育、發展教育的一個過程。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簡單的網絡化,而是關系到教育改革和現代化的完整教育工程。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體系,實施并推廣教育信息化有助于革新陳舊的教育理念、孕育并發展全新的教育模式并在全社會構建全新的教育機制。在教育信息化理論的貫徹和實施下,我們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真正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技術,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我們從其中能學到的不僅僅是單一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能夠掌握獲取、運用知識和技能的基本方法,增強自己的學習性,從而真正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社會變革。
其次,該書探索了教育信息化在農村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在農村地區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是發展農業的基礎。在生產力的發展中,勞動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積累資本、運用資源的主體力量。高素質的勞動力常常會與先進的生產工具結合起來,用以提升勞動效率。因此,全面提高勞動力的素質能夠對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這就需要在農村地區貫徹發展教育信息化,在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勞動力的同時,營造一個適應信息化發展的社會環境,從根本上推動農村農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發展農村農業也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關鍵。信息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農村地區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也需要發達的農業技術和信息化的農業管理。但由于農業的特殊性質,我們很難使用其自身的力量來建構一個完整的信息傳輸網絡。這就需要全面發展農業高科技,并培養一系列的農業信息化人才,通過大力發展農村農業從側面促進教育信息化的推廣和完善。
最后,該書展望了教育信息化在農村農業中未來的發展趨勢。教育信息化未來在農村農業的發展中將會處于一個先導地位,并有力地推動農村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依靠全新的技術來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而教育信息化作為新技術的理論重點,將其在發展的同時與農村農業相互滲透并融合,一方面有利于改進農業管理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力;另一方面也能夠發揮信息的戰略性作用,引導并改善過去生產要素的配置關系,進而促進農村地區其他產業的進一步升級。未來,農村地區的農業系統不僅僅起到生產物質的功能,還將會具備加工、服務、貿易、欣賞等復合型功能,農業結構也會日益趨向多元化。因此,通暢的信息渠道將能夠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傳遞最新的農業技術、與市場機制緊密結合,從而推動農村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加快農業管理的現代化進程,推動農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教育信息化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論,注重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優化了教學形式,有助于讓更多的人們共享教育資源,促進終身教育。在農村地區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引導農村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農村教育信息化路徑 現狀·反思·案例》一書立足于我國農村農業的發展現狀,對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理論的推廣和發展提出了建議和意見,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村農業的信息化進程,進而推動農業進步。
推薦閱讀:農業科技與信息雜志投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