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關系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要:構建安徽省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系統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與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安徽省農業保險子系統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子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并探索兩大子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關系。結果表明,2009—2019年安徽省農業保險子系統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子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其中農業保險的發展受政策的影響較大,呈現較大的波動;農業保險子系統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子系統的耦合度較高,說明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較大;但二者之間的耦合協調度維持在0.73~0.80之間,整體耦合協調度呈現出中級協調水平,耦合協調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農業保險;農業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度;安徽

農業保險論文

  作者:馮 浩

  通信:朱美榮

  早在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提出要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為實現鄉村產業興旺保駕護航。近年來農業保險的業務范圍、保險的規模不斷拓展,2020年我國成立農業再保險公司,也極大地促進了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快速發展,農業保險業將面臨諸多新的挑戰,迫切需要依托新型農業業態,進一步探索從“小農險”向“大農險”的跨越。近年來由于重大自然災害頻發,導致農業保險保費持續上升,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致使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協調性降低,農業保險對于農業高質量的支持力度降低[1]。為此,探究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耦合互動關系,探索實現二者協調發展的機制,對于實現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1 文獻回顧

  回顧相關文獻研究,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中,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存在的問題、實現路徑等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張露等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從本質上來說是要實現農業的“保質”“高效”“減量”“增收”[2]。謝艷樂等指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應進一步加強農業與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3]。劉濤等認為由于農產品需求結構的變化、農產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導致農業高質量發展存在地區間的結構性差異[4]。學者們對農業保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業保險體系的構建、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效果等方面。郭江華等從農業保險需求、供給以及補貼3個維度探討構建農業保險體系的思路[5]。馮儉等利用元回歸方法分析農業保險需求影響因素以及財政補貼效益對需求的影響程度[6]。李燕等通過實證方法檢驗了農業保險對農業綠色生產率的促進作用[7]。張弛等認為從長期來看隨著糧食保險保障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業保險將對農戶農藥施用量的減少產生積極影響[8]。何榮勛提出農產品應加大對戰略農產品、農業供應鏈、農業新業態的風險保障[9]。王丹丹研究發現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有顯著正效應且高質量新型城鎮化區域農業保險發展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程度最大[10]。

  隨著農業保險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業保險的經濟補償作用、資金融通作用等功能也將在農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現有研究中學者對于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內在耦合協調關系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本研究以安徽省為例,通過構建安徽省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探索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對比分析安徽省各個時期農業發展的滯后因素,深入分析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在各個時期的耦合協調關系,對二者協調共進、相互促進發展提出建議。

  2 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協調機制

  2.1 農業保險是有效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

  中央一號文件中多次強調要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支農領域的重要作用,但實踐中農業保險仍是金融支農的薄弱環節。農業保險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金融保障,在風險分散、增加農民收入、緩解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業保險可有效分散農業生產風險,降低農民遭受自然風險的損失,將風險帶來的財產損失通過農業保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有效地緩解了農戶遭受自然災害的損失程度,通過這一事后補償機制,充分發揮穩定農業生產安全、保障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重要作用。農業保險在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同時,還有助于農戶對生產經營保持良好穩定的預期,有助于促進農民生產投入的增加,促進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以及農業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從而有利于從根本上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2.2 農業高質量發展支撐三農領域的保險創新發展

  隨著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農業智慧化、數字化程度不斷上升,借助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也有利于保險行業運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災害進行遠程查勘和遠程驗標,精準定位災害發生的地理位置以及受損情況,降低了農業保險查勘定損成本,特別是對一些農業保險標的較為偏遠的地區,能夠大大提高農業保險的理賠效率和準確率,保障農民的收入,有效推動農業保險向更大范圍擴展。農業高質量發展在提升農戶風險意識的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農戶對農業保險的需求。農業高質量發展對于農民生產意識和經營意識具備聯動效應,促進完善農業保險市場結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較為全面的發展,在實現實體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聯動拉動農民思想的升級,對于農業保險涉及到的種類和方面有所補充。在擴容農業保險橫向類別的同時,縱向推動項目保險內容的規范化與具體化。

  3 材料與方法

  3.1 研究區域概況

  安徽省近海臨江,氣候條件適宜,農業資源豐富,地理區位優勢明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大省之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畜禽生產基地,2020年安徽省糧食生產實現連續17年豐收,總產量達到 4 019萬t,總量居全國第五位。但安徽省也是我國南方地區洪澇災害、病蟲害等多發地區,農業生產面臨著較大的自然風險,因此農業保險的發展和完善對于安徽省的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安徽省農業保險支農能力顯著提升,三大主糧農業保險覆蓋率保持在90%左右,特色種植、養殖業農業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特色農產品保險占農業保險總額的比重顯著提升,農業保險深度、農業保險密度均得到顯著提升。自2019年開始,花生、芝麻、馬鈴薯等農作物相繼納入補貼范圍,育肥豬保險試點范圍也進一步擴大。目前安徽省農業保險已經實現全省覆蓋并且大宗農作物參保面積實現過億畝(1畝=667 m2),農業保險在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助力農戶脫貧、助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2 數據來源

  本研究根據安徽省農業保險以及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狀況,以2009—2019年安徽省的相關數據為基礎,探索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耦合協調關系。研究數據主要來自2009—2019年的《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保險年鑒》《安徽統計年鑒》等,缺失數據運用指數平滑法計算得到。

  3.3 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IQ系統)耦合協調度模型構建

  安徽省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度模型的指標體系構建在參考現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安徽省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情況、數據獲取的難易程度及可得性等,按照系統性、可比性、可行性、科學性等原則進行指標選取,分別構建農業保險子系統(I)指標體系、農業高質量發展子系統(Q)指標體系。農業保險子系統指標體系從發展規模、實施效率、保險結構、可持續性4個維度進行測度,共選取10個指標。其中農業保險子系統發展規模通過農業保險保費的收入與支出2個方面測度;農業保險的實施效率通過農業保險的收入深度、支出深度、收入密度、支出密度4個方面測度,農業保險的收入深度通過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總額與農林牧漁總產值相除得到,農業保險的支出深度通過農業保險的賠付支出總額與農林牧漁總產值相除得到,農業保險的收入密度通過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總額與當年鄉村人口總數相除得到,農業保險的支出密度通過農業保險的賠付支出總額與當前鄉村人口總數相除得到。農業高質量發展子系統指標體系從生產效率、社會效益、綠色發展和產業融合4個維度進行測度,共選取10個指標[11-13]。農業保險與農業高質量發展(IQ系統)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推薦閱讀: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論文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临颍县| 海城市| 东源县| 西藏| 濮阳市| 红原县| 武隆县| 资源县| 烟台市| 云和县| 共和县| 宁阳县| 赤城县| 汶上县| 中山市| 东安县| 西昌市| 林州市| 获嘉县| 勐海县| 青龙| 蚌埠市| 左云县| 鄂伦春自治旗| 桃源县| 龙井市| 钟祥市| 镇宁| 安顺市| 平阴县| 寻乌县| 香港 | 揭阳市| 马鞍山市| 铜鼓县| 蒲城县| 宝鸡市| 翁牛特旗| 烟台市|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