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我國畜禽肉類產品市場分析與對策建議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 要:畜禽肉類產品是我國“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供給和價格變化直接關系著城鄉居民的生活和農民的收入。通過對近幾年我國畜禽肉類產量變化、進口情況及市場價格波動特點等的梳理分析可知:近十年我國牛、羊肉產量總體呈現緩慢增長態勢,豬肉產量則呈先增長后降低的變化,禽肉產量呈波動性走勢。牛、羊肉進口量呈逐年增長之勢,豬肉和禽肉進口量則周期性很強。近五年我國牛、羊肉市場價格持續走高,禽類市場價格基本平穩,而豬肉市場異常,畜禽肉類市場價格波動具有季節性。穩定畜禽產品市場需加強畜禽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抓好畜禽肉類市場調控,加強信息共享和監測預警,積極推進種養結構調整,鼓勵和支持“線上電商+線下直銷”銷售模式。

  關鍵詞:畜禽肉類產品;市場分析;肉類產量;肉類價格

畜牧工程師論文

  作者:昝夢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逐步下降,而富含蛋白質的肉類產品消費量大幅上升[1]。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肉類消費量快速增長,1978年人均肉類消費量為9千克,2018年達到63千克[2],肉類產品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日常飲食中最重要的消費品。畜禽等肉類產品作為我國“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供給和價格變化直接關系著城鄉居民的生活和農民的收入,因此分析其市場形勢,展望未來市場變化,探尋其發展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近十年我國畜禽產品產量變化

  (一)牛、羊肉產量總體呈緩慢增長趨勢

  統計分析顯示,2011-2020年10年間我國牛、羊肉產量總體呈緩慢增長趨勢,2020年我國牛肉和羊肉總產量分別達到672萬噸和492萬噸,相對于2011年的611萬噸和398萬噸分別增長了10.0%和23.6%(見表1)。牛羊肉產量逐年增加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一是出欄率增高。近年來國內牛羊肉市場價格的不斷飆升,導致“殺青弒母”現象愈發普遍和嚴重,牛、羊整體出欄量上升但存欄下降。2020年全國牛、羊分別出欄4 565萬頭和31 941萬只,比2011年增加364萬頭和5 279萬只,分別增長8.7%和19.8%(見表2)。二是得益于單產的提高。人工授精、短期育肥等實用養殖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使我國家畜平均胴體重得到了顯著提高。2020年屠宰肉牛平均胴體重約為 255.0 千克/頭,比2011年提高了110.2%[3]。

  (二)豬肉產量呈先增長后降低的變化

  2011-2014年我國豬肉產量呈增長趨勢,2014年達到頂峰5 821萬噸(見表1)。然而,在環保高壓態勢下,從2014年起,一些中小養殖場紛紛退出,全國生豬存欄量一直處于小幅下滑的狀態,2014年存欄量為4.66億頭,到2018年下降到4.28億頭,4年降幅8.1%[4]。生豬出欄量和存欄量趨勢基本一致,2014年以來整體也在小幅下滑,2014年出欄7.35億頭,到2018年下降到6.94億頭(見表2),4年降幅5.6%。由于非洲豬瘟的影響,2019年我國生豬產業更是雪上加霜,存欄銳減,2020年生豬出欄52 704萬頭,相比2018年下降高達24.0 %。

  (三)禽肉產量呈波動性走勢

  2011-2012年我國禽肉產量有所增長,2012年全年禽肉產量達 1 823萬噸(見表2)。但2013年受H7N9禽流感影響,我國家禽生產大受影響,禽肉產量首現負增長,特別是黃羽雞遭受了活禽市場暫停的巨大沖擊,產量大幅下降。由于禽類生長周期較短,繁殖較快,加之養殖水平和疫病防控力度不斷提高,禽類產品產量逐漸得到恢復,2014-2020年禽肉產量逐年增加,由1 751萬噸增長到2 361萬噸(見表1),年均增長率達5.8%。

  二、近五年我國畜禽肉產品進口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豬肉進口439.22萬噸,同比增加108.34%;雞肉進口143.30萬噸,同比增加98.28%;牛肉進口211.83萬噸,同比增加27.65%;羊肉進口36.5萬噸,同比下降6.29%(見圖1)。

  圖1 2016-2020年我國主要畜禽肉產品進口情況根據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及相關公開數據整理而得。

  (一)牛、羊肉進口量呈逐年增長態勢

  近幾年,國內牛、羊肉價格長期處于高位,但國際牛、羊肉價格卻呈下跌趨勢,因而刺激了相關產品進口貿易的不斷擴大,從發達國家進口來填補供需缺口成為常態[5]。整理過去五年我國畜禽肉類進口數據發現,牛、羊肉進口量呈逐年增長之勢。2016年我國牛肉進口量為58.0萬噸,之后逐年增加,到2020年已經突破200萬噸,達到了211.8萬噸,翻了3.6倍。從進口總量及增速來看,羊肉的需求增量沒有牛肉那么大,但整體也呈上升趨勢,2020年羊肉進口量為36.5萬噸,相比2016年增長了65.9%。

  (二)豬肉和禽肉進口量周期性很強

  相比牛、羊肉,豬肉和禽肉進口量則周期性很強。豬肉的進口量和國內的豬生產周期重疊,2016年豬肉價格處于上一輪景氣周期頂點時,豬肉進口量達162.0萬噸,同比前一年猛增110%;而2017年、2018年豬肉進口量連續兩年下跌;到2020年,豬肉進口量也超2016年創出新高,同比2019年翻了一番。近五年,我國雞肉進口量變化與豬肉基本相近,2016年全年雞肉進口量為56.9萬噸,2017年降低至45.0萬噸,隨后又連續增長到2020年的143.3萬噸,相比2016年增長了151.8%。

  由于國內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畜禽肉類產品供需缺口逐漸擴大,國內對進口肉類產品的依賴越來越明顯。因此,未來幾年我國畜禽肉類產品的進口量還會不斷增加。

  三、近五年我國畜禽肉類市場價格變化

  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人們對肉、蛋、奶等畜產品的需求逐年增大,畜牧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發展養殖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6]。但近些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畜禽肉類產品市場價格波動明顯,并呈現出不同的變化特征:

  (一)牛、羊肉市場價格持續走高,禽肉市場平穩

  隨著我國肉類消費逐漸全民化、常態化,市場供應和需求不一致問題日益突出,加之畜牧養殖中人工、運輸、環保等成本的增加,肉類產品市場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特別是牛、羊肉市場價格一路走高(見圖2)。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公布的農產品價格顯示,2021年2月份牛、羊肉平均價格高達88.7元/千克和87.1元/千克,創歷史新高,比2016年2月的牛、羊肉價格(64.3元/千克和58.3元/千克)分別增長了37.9%和49.4%。

  在國內牛、羊肉市場價格一路飆升的形勢下,禽類因生長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其產品在國內有充足的產量,總體市場價格變化不大(見圖3)。

  (二)生豬市場價格呈現異常波動

  近年來,我國生豬市場價格表現出異常波動,從2016年以來價格持續回落,到2018年5-6月全國豬肉均價每千克跌破20元(見圖4)。造成這輪價格下跌的原因:一是一些大型養殖企業盲目擴張而導致豬肉市場供過于求;二是由于環保拆遷導致大量生豬非正常出欄。三是遭遇進口豬肉的持續影響——中國從美國、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進口的豬肉均價都低于國內市場售價,國內市場遭受嚴重沖擊。但隨著國家對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強,許多中小規模養豬場及散養戶陸續退出,生豬產能下降,市場供應量減少,加之2018年8月我國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并全國性擴散,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更是大幅下降。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19年12月生豬存欄同比下降37.7%,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31.4%,全年累計出欄量同比下降24.6%[8]。目前豬肉仍是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的主體,在全國肉類生產中的占比超過60%,因豬肉剛需比較大,隨著生豬存欄、出欄量的銳減,加之秋冬季節肉類消費量的增加,供需嚴重失衡,導致生豬類產品價格從2019年7月左右開始迅速攀升,11月份全國活豬、豬肉、仔豬平均價格高達34.89元/千克、54.91元/千克、77.75元/千克,與7月份相比,短短4個月分別翻了2.0倍、1.98倍和1.83倍[7]。

  隨著城鄉居民肉類消費升級以及非洲豬瘟疫情引發的豬肉市場供應嚴重不足,牛羊肉及禽類產品發揮了替代效應,消費需求明顯增長,市場價格也出現大幅提高,2020年生豬商品市場價格慢慢趨于緩和。

  (三)畜禽肉類價格波動具有季節性

  仔細觀察牛羊肉市場平均價格規律不難發現,我國牛羊肉價格具有季節性波動的特征,一般在秋冬季出現價格高漲,至春節期間達到高點,然后春夏季回落,至6月份左右最低。2020年春節前全國牛羊肉價格一路上漲,春節期間到達高峰,2月份全國牛羊肉價格平均值分別為85.5元/千克和82.3元/千克。春節過后,3月份牛羊肉價格開始回落,到6月份最低,分別為81.8元/千克和78.1元/千克,雖有小幅回落,但同比增長18.4%和14.0%見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網站公布的農產品價格。。禽肉市場價格整體也呈上升趨勢,且表現季節性波動,但是特征不明顯,主要是因為我國禽類飼養量大,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

  四、行情預判與對策建議

  (一)畜禽肉類市場行情預判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為了有效防控疫情,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疫情發生以來,國內采取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政策加上部分地方的“封村封路”,造成一些地方“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受阻,出現農產品出不了村進不了城、畜禽養殖所需飼料難以及時補充以及種畜禽無法調運等問題,給我國畜牧生產帶來了巨大沖擊[8]。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將趨于常態化,加之國內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飲食結構的變化,在豬肉持續偏緊的情況下,雞肉仍是豬肉的主要替代品,預計2021年全年肉雞出欄量和肉產量仍保持增長態勢。生豬生產短期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隨著居民肉類消費的持續轉型升級,牛羊肉消費仍將保持小幅增長的趨勢,因此,牛羊產業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存欄均有望小幅增加。在肉類產品供不應求的形勢下,預計未來我國豬肉和牛肉進口會繼續明顯增加,羊肉進口小幅增加,禽肉進口將溫和增加。春季后全國肉類產品市場價格雖然有季節性回落,但是短期內仍將維持高位運行。

  (二)穩定畜禽產品市場的對策建議

  畜牧業是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但動物疫情、信息不暢、國家政策和市場供需變化、生產和流通成本高等因素直接造成了畜禽肉類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9],因此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穩定畜禽產品市場亟需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縱觀近幾年我國畜產品市場變化,先后受“禽流感”“非洲豬瘟”“新冠疫情”的影響采取的隔離、限運、撲殺、銷毀等措施,都造成了畜禽產品的流通受阻和產量下降,給人民生產生活造成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因此,應把建立健全完備且有效的疫病防控體系作為畜牧業發展中的頭等大事。首先,各地要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隊伍建設,確保動物防疫能力與當地防疫需求相匹配。其次,加大養殖、屠宰、無害化處理等重點環節病原學監測和凈化工作,及時排除疫情隱患,扎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第三,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管控,加大各個環節動物檢疫監督巡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第四,完善應急實施方案,科學開展疫情處置。

  推薦閱讀:中國畜禽種業是核心刊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博客| 江达县| 庆安县| 临湘市| 延吉市| 贞丰县| 江川县| 石狮市| 普兰店市| 尉氏县| 泾川县| 冕宁县| 沽源县| 安福县| 增城市| 离岛区| 盱眙县| 瑞昌市| 闽侯县| 虞城县| 抚松县| 延边| 大荔县| 越西县| 鹤岗市| 若羌县| 郯城县| 烟台市| 宁城县| 略阳县| 分宜县| 宜城市| 浮山县| 苍梧县| 阿拉善右旗| 霞浦县| 利川市| 静安区| 丹阳市|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