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種類、不同濃度除草劑對寒地水稻穗部性狀、產量性狀和稻米品質及稻田雜草防效的影響,為寒地水稻高產優質栽培及稻田除草劑篩選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開展寒地水稻品種龍粳31盆栽試驗,設3種除草劑、9個處理[丁草胺EW 1500.0、2100.0和2700.0 mL/ha(EW1、EW2和EW3);乙氧氟草醚EC 150.0、300.0和450.0 mL/ha(EC1、EC2和EC3);雙環磺草酮SC 1800.0、2400.0和3000.0 mL/ha(SC1、SC2和SC3)],以常規處理為對照(CK),測定分析各處理龍粳31成熟期的穗部性狀、產量性狀和稻米品質及對稻田雜草的防效。【結果】與CK相比,EW2和EW3處理有利于龍粳31一次和二次枝梗數積累,EC3處理有利于龍粳31一次枝梗稻谷結實率和千粒重增加;SC1和SC2處理龍粳31二次枝梗稻谷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均較高。EC1處理龍粳31稻谷的產量最高(41.97 g/穴),較CK顯著增加23.04%(P<0.05,下同),但稻米品質較差;SC1處理龍粳31的稻谷產量較高,為41.61 g/穴,顯著高于EW3處理和CK;SC3處理可顯著降低龍粳31稻米的堊白度和堊白粒率;EW2、EW3和EC2處理龍粳31稻米的蛋白和直鏈淀粉含量均顯著低于CK;SC1處理龍粳31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顯著提高,且食味評分最佳;雜草防效以SC1、SC2和SC3處理較高。【結論】施用150.0 mL/ha 24%乙氧氟草醚EC對龍粳31水稻的增產效果最佳,但其稻米品質較差;施用1800.0 mL/ha 25%雙環磺草酮SC的龍粳31水稻增產效果較好,且可改善其穗部性狀和稻米品質,對雜草的防效較高,施藥的綜合效果最佳。
關鍵詞: 寒地水稻;除草劑;穗部性狀;產量;品質;防效
【研究意義】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超過2/3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農業生產上必須保持水稻產量持續增長和品質持續提高以確保糧食安全(辛良杰和李秀,2009;Cassman et al.,2013;王曉煜等,2016)。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水稻的要求已從數量逐漸轉變為數量與品質兼顧,并對稻米風味和營養有了更高追求(Moe et al,2019;韋小珊等,2020)。稻田雜草與水稻既競爭地上光合資源,也競爭地下礦質營養,是影響水稻生長、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趙懷斌等,2017;劉亞光等,2020)。雜草防除已在大田作物中廣泛應用,在水稻栽培中也發揮著關鍵性作用(Bera and Ghosh,2013;丁超等,2017;姚遠等,2017;胡啟國等,2019)。然而,除草劑的開放式經營、不合理使用及作物對除草劑不具有絕對耐性和抗性,容易導致作物在栽培過程中發生藥害甚至減產(宋梁棟等,2017;徐田軍等,2018;周文冠等,2018)。龍粳31作為黑龍江省主栽寒地水稻品種,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及除草劑的長期單一使用,其田間雜草的抗藥性也逐漸增強,且特別容易滋生。因此,探討不同種類、不同濃度除草劑對寒地水稻產量及品質的影響,對合理應用除草劑以提高寒地水稻產量和品質具有積極意義。【前人研究進展】田豐等(2010)研究發現,當60%丁草胺EC用量為1125.0和1500.0 mL/ha時,對稻田雜草的防除效果達89.32%~100.00%,且能促進水稻生長,提高水稻安全性。夏賢格等(2016)研究認為,施用有效成分為615.0~1845.0 g/ha的410.0 g/L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懸浮劑能有效控制移栽稻田雜草生長,提高田間透光率和水稻養分積累量,增產效果顯著。季衛東等(2006)研究發現,24%乙氧氟草醚EC對水稻田稗草、莎草和矮慈姑等主要雜草具有較好的防除效果,且水稻產量與對照無明顯差異。趙懷斌等(2017)研究顯示,低濃度24%乙氧氟草醚乳油處理對水稻產量影響較小,但劑量超過71.96 g/ha時會造成水稻大幅度減產。雙環磺草酮具有殺草譜寬、持效期長、作用機制新穎及安全性高等特點,可應用于水稻田防除因長期單一使用某類除草劑而導致的抗ALS、ACCase和合成激素類抑制劑雜草的輪換藥劑(畢亞玲等,2018)。黃薇(2017)研究認為,25%雙環磺草酮SC對水稻移栽田闊葉雜草具有較理想的防除效果,產量較對照增加15.20%。郭文磊等(2019)研究表明,有效成分為90.0~240.0 g/ha的100.0 g/L氰氟草酯乳油和10%噁唑酰草胺乳油對4種禾本科雜草的總體防效均在90.00%以上,且對水稻安全,增產效果顯著。張月等(2020)研究顯示,雙唑草腈與芐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混用對水稻田雜草防效顯著,對水稻生長安全,增產效果明顯。周明等(2020)研究表明,施用滅草松、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和氟酮磺草胺4種除草劑對水稻株高生長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影響水稻拔節和抽穗。【本研究切入點】目前,關于除草劑對水稻影響的研究多集中在除草劑的篩選、雜草防效、藥劑復配等方面,而有關不同種類、不同濃度除草劑對寒地水稻產量與品質影響的研究鮮見報道。【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以寒地水稻品種龍粳31為試驗材料,在移栽后5 d施用3種不同劑量的除草劑,探究不同除草劑處理對寒地水稻穗部性狀、產量性狀和稻米品質及稻田雜草防效的影響,為寒地水稻的高產優質栽培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9年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室外盆栽基地(東經119°23′,北緯26°10′,海拔143 m)進行,該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2726 h,年均降水量427.50 mm,年均無霜期166 d。供試土壤肥力:有機質27.40 g/kg,堿解氮92.80 mg/kg,有效磷36.20 mg/kg,速效鉀156.00 mg/kg,pH 7.20。
1. 2 試驗材料
供試寒地水稻品種龍粳31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選育,適宜栽培區域為第三積溫帶上線,株高約92.0 cm,主莖11片葉,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約130 d,需≥10 ℃活動積溫約2350 ℃。供試藥劑為600.0 g/L丁草胺EW(山東樂邦化學品有限公司)、24%乙氧氟草醚EC(安徽佳田森農藥化工有限公司)和25%雙環磺草酮SC(日本史迪士生物科學株式會社)。
1. 3 試驗方法
1. 3. 1 試驗設計 每種除草劑均設低、中和高3個施藥濃度,分別于水稻移栽后5 d施用。其中,25%雙環磺草酮SC采用水面噴霧法施藥,600.0 g/L丁草胺EW和24%乙氧氟草醚EC采用毒土法施藥,以常規處理為對照(CK),共10個處理。采用盆栽試驗,每盆78.0 kg土壤。盆規格為長80.0 cm×寬60.0 cm×高28.0 cm,每盆面積0.48 m2。每處理3盆,每盆移栽2行,每行插植8穴,共計16穴,每穴4苗。插秧規格為行距30.0 cm×穴距10.0 cm。4月19日播種,5月21日移栽,9月12日收獲,生產管理模擬田間栽培措施。供試肥料包括普通尿素(N 46%)、重過磷酸鈣(P2O5 43%)和硫酸鉀(K2O 50%);基肥分別施尿素、重過磷酸鈣和硫酸鉀4.97、6.70和3.46 g/盆;分蘗肥施尿素3.72 g/盆;促花肥施尿素1.24 g/盆;保花肥分別施尿素和硫酸鉀2.48和2.30 g/盆。除草劑處理代碼及用量詳見表1。
推薦閱讀:水稻類論文哪里收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