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城市森林具有明顯的生態價值,生態游覽區的構建為人們營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因此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基于此,闡述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的重要性,堅持理論與實際聯系的基本原則,就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的具體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景觀設計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較為關鍵,需要充分考慮當前生態環境現狀,做好森林植被與生態環境改造,制定完善的生態保護以及水文治理規劃。在此環節中需要充分發揮森林生態游覽區的服務功能優勢。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完善景觀總體功能設計與節點設計,使之創設出宜居的生存空間。
1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人口數量激增,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工業生產步伐提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汽車數量呈現上升的趨勢,排放的汽車尾氣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威脅。為此,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對環境保護、景觀提升的重要性較為顯著。人們在獲得物質財富的同時在精神上也應該得到滿足,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的建設,可以發揮自身具備的優化生態環境的優勢,使人們在繁忙之余可以有休閑游憩的好去處。注重構建綠色城市生態游覽區,以此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引領健康的生活方式,借助景觀特色,開展景觀設計,有助于豐富受眾的精神世界[1]。
當前城市生態環境呈現惡化的趨勢,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現象較為顯著,注重加強城市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可以有效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的難題。在生態修復的過程中,通過改善植被以及土地質量的方式,可以提升生態修復效果。生態修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生態景觀的重建,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是生態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環節中,要嚴格遵循自然景觀的保護與生態平衡為基本原則,并逐步實現生態、經濟與社會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實現青山綠水的自然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優勢,保證景觀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2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項目分析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任務嚴峻,要對城市的交通樞紐以及相關的地質環境進行分析,在構建城市生態網絡構架的過程中要將青山、花草樹木以及城市因素相結合,以打造綠色城市為出發點,使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在基地分析的過程中,要對生態游覽區的總面積進行衡量,掌握城市周邊的農業農村情況以及水文條件,為了提升景觀設計的效果,可以在此環節中借助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對生態游覽區的地形進行分析,找準最佳的城市空間設計點,從而營造出多樣的森林景觀,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2]。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需要做好愿景規劃,始終堅持以生態保護為基本原則,做好生態修復工作,發揮植物多樣化的優勢,重塑完善的生態環境,將城市與綠色相結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基于此,以廣州市花都區內的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為例進行分析,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借助地區文化內涵的作用,與生態景觀設計相結合,突出森林生態游覽區的文化功能,滿足受眾的文化精神需求。在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與景觀設計的研究過程中,要切實尊重地區自然發展規律,將景觀節點與景觀設計相融合,發揮城市與森林生態的各自優勢,實現二者之間的優勢互補,根據人們的實際需要適當地調整城市森林生態游覽空間,在此環節中,要注重加強城市與生態游覽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3]。
3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分析
3.1 城市森林植被及生態環境現狀
3.1.1 生態修復不及時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逐漸深入,城市森林植被保護工作正在加強,各個地區紛紛出臺相關的政策針對生態環境惡化現象進行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現象依然嚴峻,工業生產以及人們的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數量仍然呈現上升的趨勢,一定程度上給工業污染治理帶來一定的難度。部分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較薄弱,在治理的過程中,權責不明現象較為顯著,權責推委時有發生,導致在治理過后又反復出現問題。同時,在農業生產環節中,由于農民的生產以及種植的專業知識不足,為了提升農產品的產量,施用大量的化肥農藥,其中存在的化學農藥殘留對當地的水質以及土壤造成一定的威脅,當農藥超標時將會降低食品質量,并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4]。
3.1.2 植被破壞較嚴重
生態環境的變化一定程度上與人為原因以及自然原因有關,當前部分地區仍然存在森林面積減少以及水資源枯竭的問題,森林覆蓋率逐年降低,且增長速度較為緩慢。人們的濫砍濫伐對森林資源造成破壞,導致森林植被資源嚴重降低,當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壞時將會增加沙漠化的概率。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導致植被的種類較為單一,受人為以及自然因素的影響造成植被較為稀疏,土壤的大面積裸露將會降低土壤的養分含量。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增多增加了植被退化的概率,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未經過濾處理就排放,在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的同時也對植被造成破壞,當植被破壞嚴重時鳥類的數量將會呈現下降的趨勢,導致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遭到破壞。人們為了出行方便甚至將動物棲息地道路堵截,農田以及果園大肆占領土地資源,生態聯系被阻斷,且對植被的保護力度較弱,缺乏統一的管理,當植被長期處于缺失的狀態時將會對河流造成影響,河流被侵蝕現象顯著,不能實現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的完整性。
3.2 城市森林植被與生態環境改造內容
城市森林植被與生態環境改造較為突出,為了促進城市生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注重做好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工作,在此環節中需要掌握生態修復的重難點,確保生態環境改造的順利進行。充分結合地區生態環境的特點,將地形、土壤以及水質條件綜合在一起考慮,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
3.2.1 做好森林恢復工作
要在恢復前期對需要恢復的地理位置進行考察,將森林植被豐富地區以及植被相對稀疏地區進行合理的分類,發揮補植的優勢,針對相對稀疏的地區開展補植。在補植幼苗的過程中,要對幼苗的質量進行檢查,盡量種植高密度的幼苗,并實時對幼苗的生長周期進行研究,當幼苗生長到移植的階段時要及時進行移植處理。針對原始樹木進行適當的疏伐,為了保證植被種類的多樣性,可以在相對稀疏的位置種植不同類型的植被品種。同時,需要對過密的植被進行稀疏處理,可以在其中以創造林隙的方式對植被進行培植,為植被營造良好的生長空間[5]。
3.2.2 重視退化山坡
當前土地退化現象較為嚴重,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降低了土壤的質量,嚴重時將會出現荒漠化。而針對山坡退化的現象,仍然需要做好植被的恢復工作,在此環節中可以發揮先鋒樹種的優勢,提升城市森林植被面積,并將不同類型的植被一并應用其中,掌握地區植被的種植年度,可以通過直接栽植的方式確保幼苗的密度符合當前生物多樣性的需要。為了保證生態環境的多樣性,要對動物棲息地區加大保護力度,借助鳥棲枝的作用為動物生存提供空間。
3.2.3 沿河區的生態環境保護
要充分考慮到沿河地區所適宜的植被生長條件,并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為了保證生物的多樣性盡量在這類地區種植濕地植物。同時,河流上游要以生態保護作為重點,在植被樹木的種植上可以選擇本地區的鄉土樹木進行播種,保護地區獨特的植被資源[6]。
3.2.4 人工造林區建設
人工造林區建設中,城市森林植被與生態環境改造較為關鍵,要將該地區農田以及果園進行有效的銜接,確保人工造林的完整性。將生長到一定時期的樹木構造成樹木群,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鳥群的聚集,實現低棲息地向山地棲息地的轉移。同時,樹木群種植區位的選擇較為關鍵,在實際種植前要充分考慮到種植地周圍環境的特點,將農田以及村莊結合在一起,并將樹木群種植在周邊,盡量保持靠近水體區域。
3.2.5 公路植被修復
在公路周邊植被修復過程中,可以借助人造植物的優勢。為了體現出美化效果,可以以垂直綠化的形式形成景觀。在復綠時,實現生態環境優化的同時也應該豐富人們的視覺感受,將觀賞性植物引入其中,對公路周邊的邊坡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也要關注高速公路高架橋底部的綠地優化,可以選擇耐蔭性的植物進行種植。
3.3 城市森林生態保護規劃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過程中需要做好城市森林生態保護規劃。在此環節中,要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原則,掌握生態環境的保護重點,并根據當前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的具體情況,實事求是,準確地對生態游覽區進行分類。
3.3.1 優先保護區的規劃
水是生命的起源,但是當前工業廢棄物大量排放,化學肥料濫用,濫墾濫伐造成大量水分蒸發和流失,河流污染現象較為嚴峻,土地退化以及森林資源的減少對濕地造成威脅,為了給人們營造良好的生存氛圍,需要將水資源以及濕地資源作為當前的優先保護區域[7]。
3.3.2 修復培育區的規劃
當前森林資源逐漸減少,植被品種單一,要加大力度培育林相單一地區。為了保證生物的多樣性,要結合森林與農業用地的具體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實現二者之間的協調。植被破壞現象較為嚴重的地區,要注重做好植被稀疏地區的培育區的規劃工作,針對存在的無種植區要將其作為培育區的修復重點。
3.3.3 河岸修復帶的規劃
整合地區的河岸以及河岸周邊資源,種植綠色植被,有助于提升河岸周邊綠化效果。
3.3.4 道路綠化帶的規劃
道路綠化帶的規劃要充分結合城市森林游覽區的實際情況,將不同種類的植被對應進行種植。如表1所示,要將綠化的重點放在道路兩邊的防護上。
3.4 城市森林生態水文治理規劃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過程中需要做好生態水文治理規劃。當前水資源短缺、污染現象較為嚴重,人均水資源占有比重呈現下降的趨勢,且城市缺水也較為突出。由于人類社會不規則的生活習慣,經常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為此,需要加強對水文治理的力度,確保生態環境的多樣性。
3.4.1 防洪治理規劃
以當前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為重點,在防洪的過程中,注重治理河道邊坡,在此環節中需要充分考慮到需要改造的地理位置的具體情況,可以適當地對河道進行擴建,并對基地河道的邊坡曼寧系數進行準確的計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防洪治理效果。同時,在防洪治理過程中,需要將環境保護與防洪蓄洪結合在一起綜合分析。為了給受眾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要準確掌握河流上游以及下游的防洪規劃重點,在河流下游規劃建設中,可以發揮湖泊觀景臺的優勢,并調整好湖泊觀景臺的數量,盡量降低該地區的洪峰值,使之提升防洪蓄洪效果[8]。
3.4.2 水質治理規劃
城市森林生態游覽區生態修復的關鍵需要做好水質治理規劃,確保水質安全,讓人們放心用水。以花都湖生態游覽區建設為例,該地區主要以農林用地、水體為主,新街河的水質達標,但是當前仍然存在著邊坡不穩定的問題,為此,做好水質的治理工作是當前的首要問題。該地區注重對區位自然環境進行考核,結合新街河河道的實際情況,為了提升水質治理效果,發揮人工濕地凈化水體的優勢,將水體凈化設施建造在河道處。同時,在水質保護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設置雨水收集系統的方式對雨水進行收集,并經過過濾之后排放,避免出現水資源消耗的現象。除此之外,還要堅持水體保護的原則,做好一系列防護措施對水資源進行保護,主要通過設置三道保護防線的方式進行保護。在設置保護防線的過程中,需要整合上游邊界、景區內部以及下游邊界的具體情況,并在上游邊界設置第一道防線,在景區內部設置第二道防線,最后下游邊界為第三道防線。三道防線的設計將有效提升河岸區域的資源利用率,實現該區域生態環境的改造。
推薦閱讀:森林工程專業論文哪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