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水土流失是當下的自然環境災害中不容忽視的問題,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基于此,針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當下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的現況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水土保持;生態環境;關系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本刊是全國創辦最早的水土保持專業期刊。立足山西,面向全國,積極宣傳有關水土保持方針政策。
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最根本的保障就是生態環境資源。國家已把水土保持列為重點工作的核心內容,因此將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充分融合,對保護水土資源、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有重大的意義。
1 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水土保持是通過原生態資源及科學合理的技術,對人為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問題實施防止和整頓的應對措施。導致水土流失有多重因素,依照誘發因素的不同,整頓的措施應多元化。生態環境是人類、自然生物共同構成的、互相影響的總能量。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經濟進步發展的有利保障,而水與泥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構成部分,與此同時,人類的生產生活與水和土壤密不可分。伴隨人們生產生活逐步發展,水土資源被肆意破壞、索求,誘發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加重。水土流失問題會直觀影響地面的整體結構,導致土壤再生能力降低,致使土地出現沙漠化及硬化,增加了干旱、半干旱等災害的出現概率,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同時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眾多地區的地質結構極其不穩定,部分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較嚴重,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的平穩發展。從整體而言,水土保持是構建生態環境的必要條件,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根本。
2 我國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現況
我國地理位置相對特殊,地域結構多元化,氣候多樣化,極易受氣候因素的影響而加重水土流失,給社會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失。此外,由于我國資源分布不均衡,人口較為密集,部分地區的生產技術水平較為滯后,土地開墾多,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我國疆域遼闊,資源豐富,但水資源存在分布不均的現象,水資源污染問題未得到有效整治,為水土保持增加了難度。所以,提升水土保持的工作成效,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3 水土保持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
3.1 防風固沙
要科學、合理種植樹木,使樹木發揮防風固沙的重要作用。同時,大面積的植被能夠有效降低風速,減小自然風力,可以讓地表上的資源獲得保護,避免發生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對于相對干旱地區,要培植抗干旱、耐嚴寒的植被,引流工程作好前期規劃,重點開發節約水資源技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讓自然生態體系逐漸得到恢復[1]。
3.2 涵養水源
大量建設營造林,拓展草地及森林地區,恢復地表面貌,強化土地水源涵養及森林水源涵養,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時,根據不同地域的特征實行規劃建設,地勢高低不平的地區可以建設梯田,增強地表水源的高滲透力。
3.3 改善土質
水土保持工作要根據所處地區的農用耕田進行修葺,而且要加強防備設施投入力度,大幅度提升土壤的保水率,保護草地及森林,防止土壤缺失養分導致土質松散,為大面積植被的健康生長提供更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從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植被在生長過程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充分釋放氧氣,達到凈化空氣的作用[2]。
4 水土保持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4.1 加大投入力度
現階段,我國各個地區的發展程度不同,很多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沒有得到重視,缺乏水土保持的意識,出現惡性循環現象,水土流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治理,造成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無法有效處理。因此,國家和相關政府部門要在政策上予以充分的支持,要先給予水土保持相關工作足夠的資金,充分落實和實施相關政策,對不同地域要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提升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能力,而且要與人工治理相融合,充分落實水土保持工作。對于部分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要利用實行綠化環境的活動,發展生態環境產業化形式,有效拓展水土保持工作。同時,要利用合理、完善的策劃設計,根據當下具體需求及標準予以協作調整。而且,要對水土保持的相關工作者強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綜合素質,陸續補充新內容、新知識,設立研發專項組,落實并發展水土保持工作。
4.2 引入高新技術手段,提升全局治理能力
水土保持是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能夠有效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經濟及生態環境基礎。因此,相關政府部門要堅持經濟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學習和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及管理方式,綜合我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予以處理。同時,要設立地區示范區域,實行退耕還林等措施。
4.3 加強管理監督及整體治理能力
政府部門承擔相應的責任,充分整理和完善相關政策及服務體制,并將其運用到水土保持工作中。當前,社會經濟的建設發展給水土流失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不科學合理地開采及工業垃圾無序排放,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在實行水土保持工作中,要把防治及監管相融合,出現水土流失的狀況要及時迅速整頓處理。與此同時,要加大宣傳普及度,深化廣大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對于大量閑置土地,要增加植被的種植范圍,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現象。對于部分旅游區域,在旅游淡季時要加強植被修復和整理,最大程度地提升植被覆蓋率[3]。
5 結束語
生態環境是人們生活、工作的根本條件,當下由于過多浪費水資源及開墾土地資源,導致水土資源被破壞,水土流失逐漸加重,妨礙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要著重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但此工作觸及面多,必須要有國家以及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撐,進行科學規劃。同時,要運用多種模式將水土保持工作貫徹落實到具體實踐中,營造更好的生態氛圍,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赟潔.淺析農村水土保持對生態建設的作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4):112,107.
[2]金虎山.坡耕地綜合治理工程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8(12):241.
[3]雷盛.水土保持對水資源及水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5):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