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精準扶貧是針對化的扶貧,而農業科技是精準扶貧的動力,運用農業科技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大力創新農業科技,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保障,有助于推動地區農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出發,分析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從農業科技與實用技術及幫扶手段等多方面,探討創新農業科技驅動精準扶貧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科技;創新;精準扶貧;策略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我國扶貧工作的活力。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將精準扶貧與精準脫貧制定為我國扶貧的基本戰略,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精準扶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考慮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農業科技對精準扶貧的影響,加大農業科技的創新力度,促進精準扶貧工作變革,合理部署新時期的扶貧工作,對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具有積極意義。
一、 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一) 扶貧措施落實不到位
扶貧工作一直是我國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的基本戰略,而農業科技是精準扶貧的動力與保障。農業科技扶貧是我國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從全國范圍來看,中西部一直是我國扶貧工作的重點。扶貧工作的好壞是評價政府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從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扶貧機制與制度不完善,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對精準扶貧工作不夠重視,導致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出現重形式而忽略實際的現象,扶貧工作流于形式化,出現“運動式”扶貧模式,扶貧措施落實不到位,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缺少完善的配套措施
農村扶貧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而農業是農業科技扶貧的主要著力點。從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來看,大多數農村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農村基層人民的生活品質較低,農業科技水平有待提升,扶貧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但貧困農村的扶貧開發缺少完善的配套措施,政府支持扶貧開發的相關政策并未及時更新,農村貧困地區的文化水平低下,扶貧措施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影響到扶貧工作的高效開展。從當前扶貧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民自身的原動力作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加上貧困農村的生活環境相對封閉,不能將精準扶貧的理念落到實處,對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造成不利影響。
二、 創新農業科技驅動精準扶貧的有效策略
(一) 加強農業科技的研發
農村扶貧工作的開展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而改善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條件是政府扶貧工作開展的初衷。在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開展中,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展示當地扶貧工作取得巨大成果,在扶貧工作中存在弄虛作假行為,選擇當地的龍頭企業為典型對象來展示扶貧效果,真正受益的是一些村干部或者農業大戶,扶貧工作并未真正反映出農村基層人民的實際生活,部分農村的農業科技依然較為落后,加劇了農村農業發展的兩極分化,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三農問題是建設全面小康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和國家較為重視的問題。為了響應習總書記提出的“創新、綠色、協調、開發與共享”的發展理念,農業科技的運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更受重視,而“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也逐漸成為精準扶貧的內在要求。農業科技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推動力,而考慮到新時期下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以及貧困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應當依據當地農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遵循農業發展的規律,將計算機技術等科學技術作為農業科技發展的技術支撐,加大農業科技的研發力度,合理制定適應于當地農村的扶貧措施,充分利用貧困地區的物種資源,加強農業基礎設施與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發,積極引進人才進行科技研發,在技術中加強土壤改良與節水灌溉等,借助現代化科技在基因工程上的作用促進農業發展的多樣化,大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保障,促進農村貧困地區的產業升級。
(二) 加強農業實用技術的運用
農業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改變貧困農村傳統的發展模式,給貧困地區的人民脫貧提供保障。新時期下,地方政府應當將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農業科技運用的方向,根據當地農業的實際發展,加強農業實用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加快農業實用技術的成果轉化,重視農業科技在推動精準扶貧上的作用,全面分析當前我國扶貧工作中的制約因素,利用農業實用技術實現對貧困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與土壤風蝕水蝕問題等的有效控制,全面推動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做好充分的環境保障。農業科技是精準扶貧的動力。
在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中,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采用科學技術去提升土壤的肥力,利用農業技術在節水與灌溉上的優勢,改善因土壤貧瘠對農業發展造成的制約,緩解水土不足的問題,通過創新農業科技促進扶貧成效的提升,借助農業科技在監測預警上的作用,幫助農民及時制定適宜的應對措施,提高農民的收入,保障精準扶貧工作客觀公正的開展。
(三) 加強幫扶手段的創新
精準扶貧的戰略是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而幫扶手段的運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精準扶貧工作成效。新時代下,相關部門應當充分了解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面臨的困境,完善精準扶貧機制與制度,將扶貧措施落到實處,健全精準扶貧工作的配套措施,充分利用國家在實施精準扶貧上的政策支持,搭建國家農業科技扶貧信息共享平臺,落實精準扶貧理念,大力創新精準扶貧的手段,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門的信息,促進扶貧渠道的多樣化,為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針對性的扶貧措施。
相關部門在大力研發農業科技的基礎上,以計算機技術等科學技術為基礎,為滿足精準扶貧工作的需求,建立農業科技扶貧的模擬評估系統,及時為農村貧困地區提供發展信息,利用模擬圖形對可能取得的農業科技扶貧工作成效進行評價,實現信息的共享與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實時監控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確保精準扶貧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從而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 結束語
精準扶貧的推進離不開農業科技所提供的技術支持,而農業也是廣大農村人民的經濟支柱。考慮到新時期下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加強幫扶手段的創新,加強農業科技的研發,加強農業實用技術的運用,完善扶貧工作的配套措施,從而提升我國精準扶貧成效。
參考文獻:
[1]魯陽,劉孝國,汪洋.“互聯網+雙驅動”推動精準扶貧新模式的探索[J].農業網絡信息,2017(8):30-32.
作者簡介:
廖強,四川省遂寧市,遂寧市船山技術職業學校。
推薦閱讀:農業經濟管理類課題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