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近幾年,國內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不斷的擴大規模、創新改良,在滿足了居民的用電需求的同時,對于環境保護方面也逐漸加強了意識。建設水利水電工程中,施工導流及圍堰技術,在該工程的建設中是關鍵部分,施工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以及資源優化的產生,所以水利水電工程在建設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施工導流以及圍堰技術的重視。能主要針對施工導流和圍堰技術的基本技術原理以及內涵做了簡單的闡述,并對施工的流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還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對施工導流及圍堰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應用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施工導流;圍堰技術;施工流程;注意事項
引言:在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逐漸開始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為了更好的保證施工質量,建筑施工單位需要加強對施工技術的選擇,這也是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重難點。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通過應用施工導流和圍堰技術,能夠將施工工期有效縮短,同時施工質量也能夠得到顯著提高,能夠獲得更好的綜合效益。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循施工標準要求規范施工,保證施工有效性,進而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一、技術基本原理
從基本技術原理來看,施工導流主要運用了全段圍堰或者分段圍堰的措施,在此基礎上實現河道的引流。水利施工不能缺少施工導流作為保障,通過施工導流的措施來消除工程建筑對整個水利項目帶來的不良影響。與之相應,水利項目中的圍堰應當屬于短期性的工程項目設施,這種設施是相對于臨時圍護而言的。對于水利項目修建圍堰導流的基本目標就在于防控建筑物滲水的現象出現。由此可見,圍堰導流涉及到項目工期、項目整體造價與質量等很多要素,在這其中可以劃分初期導流、中期與后期的導流等。
修建水利工程的全過程中,圍堰技術構成了水利項目中的核心技術。具體在展開項目建設時,施工方經常需要修建臨時圍護,在此基礎上再去完成整體水利設施的建設。因此可以得知,圍堰技術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防止建筑物頻繁出現的滲水現象。通常情況下,各種類型的水工建筑都不能缺少圍堰技術。施工方一旦完成了整體的水利項目建設,那么就要拆除先期的臨時性圍堰。在建設圍堰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現場的土石來修建梯形土堤,依照1:2的比例來設計邊坡。如果圍堰是用現場的土石建設而成的,那么只能適用于流速較慢或者水位較淺的建筑物。
二、施工導流和圍堰技術簡述
1.施工導流
施工導流指的是在水利工程修建的過程中,為了是施工條件能夠滿足標準要求,在工程施工之前將基坑用圍堰圍護起來,用預定的方式將河道水引流,使其不再經過施工現場的一種工程措施。按照泄水條件和施工進度,可以將整個工程中的施工導流分成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初期導流,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圍巖擋水,指的是從河床截流部分到壩體修建以及圍堰高程以上的部分;二是中期導流,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壩體擋水,這一過程中還沒有封堵導流泄水建筑物,并隨著逐漸升高的壩體高度,庫容量也隨之擴大,也就隨之增大了其防洪能力;三是后期導流,指的是導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到全面修建大壩設計高程部分,并且永久泄水建筑物也投入了運行[1]。
2.圍堰技術
采用圍堰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主要是想要建造一個具有永久性特點的水利設施,屬于一種臨時性的圍護結構,能夠有效的預防水與土的進入。這樣水會在圍堰中進行排放,將其應用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圍堰一般都是在應用完以后就會拆除的,在當前的工程建設中,主要采用的圍堰是土質的,使用土堆積成一個梯形的土堆形式,坡面不宜過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土堤圍堰只是在淺水以及流速較緩的情況下比較適用,在其他情況下還需要考慮采用其他的圍堰形式。
三、具體的施工流程
1.測量放線。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建立施工標志和測量控制點,并將堰體軸線明確,這樣有利于加強對堰體砌筑范圍和施工方向的控制。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對堰體砌筑斷面的高程和尺寸進行隨時測量,保證其準確性。
2.堆砌粘土并且設置彩條布。水利施工現場堆放了較多雜填土與垃圾,然而如果要完成圍堰的修建,那么施工方還需要另外選購黃土。對于購買的粘土而言,應當運用人工裝袋的方式并且運送至施工場地。如果粘土袋位于水中,則要逐層進行堆放,確保符合最基本的頂面標高[4]。在形成圍堰的基礎上,可以選擇彩條布的方式來保護迎水面,以此來杜絕圍堰滲水的缺陷產生。
3.支護鋼板樁。對于內側的圍堰而言,通常需要修建10cm間隔的鋼板樁作為圍堰支護,鋼板樁構成的支護不應當小于6m長度。具體進行支護操作時,對于鋼板樁的縫隙位置應當運用土袋來填充,這樣做有助于保障圍堰穩定性并且防止緩慢滑動。施工人員首先要抽干水分,對于淤泥也應當進行全面清除。在清理現場之后,就可以打入鋼板樁。
4.清除現場的淤泥。施工方一旦結束了圍堰施工,就會進入清除淤泥的操作階段。具體清除淤泥時,可以運用機械操作的模式。具體的措施為:準備好機械挖掘機1臺,抽水泵2臺,運輸車1輛進行開挖施工。人員進場清淤現場進行勘測,機械設備進場。在清理淤泥之前,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使用排水泵將水排放干凈,應用挖掘機械設備經開挖淤泥和清理,之后將淤泥運送到指定的地點。從目前來看,很多施工方都選擇了機械清除淤泥的操作模式,然而機械裝置不能盲目駛入淤泥地帶,確保淤泥清除的整個操作流程都是平穩的。
四、注意事項
一方面是在布置圍堰平面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到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材料堆放位置、施工模板、堰體排水設施、交通運輸道路、建筑物輪廓等多方面的情況。在正常情況下,基坑橫向坡趾與建筑物輪廓之間的距離需要>20m,而基坑縱向坡趾與建筑物輪廓之間的距離則需要<2m,如果設置不當的話,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假設基坑的面積比較小的話,水流宣泄就會不暢,進而威脅著圍堰的安全。因此在進行圍堰平面設計的時候,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圍堰類型、建筑物輪廓特點、實際導流方案等多方面的情況,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其安全性。
另一方面是就先階段來說,在導流工程中使用的圍堰建筑主要是土石圍堰,這樣在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嚴格的遵循《施工組織設計規范》中的標準要求,為了加強圍堰保護,心墻式防滲體需要設置在靜水位上方的0.6m處。同時還需要對頂部防護結構、施工沉降、水位壅高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保證其能夠滿足后期工序的施工要求。
結束語:
施工導流和圍堰技術在水利水電施工的整個環節中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環節,并且這兩方面的施工效果好與壞對施工的整體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導流方面,必須要制定出完整的、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來規范后期施工的過程;對圍堰技術要科學合理的利用,并且在施工中一定要與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而確保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汪小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施工導流及圍堰技術分析[J].時代農機,2016,43(11):157+159.
[2]李瀟.施工導流及圍堰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5(01):60+63.
[3]王芮瑾.淺析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施工導流及圍堰技術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5(06):130+133.
[4]張文才,金彪.水利水電施工對于施工導流和圍堰技術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1):244.
推薦閱讀:《水利科技》(季刊)創刊于1978年,由福建省水利廳;福建省水利學會主辦。主要宣傳貫徹黨和國家關于水利水電建設的方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