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由農業部主管,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主辦的雙月刊.1994年開創刊。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收錄情況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1999年正式發行,2003年進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并獲得2007年“中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2008年度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等榮譽稱號。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萬方數據庫——數字化期刊群”、“CEPS中文電子期刊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中國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農業資源環境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維普咨詢—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收錄。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主要欄目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主要刊登本學科具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報告、簡報、文獻評述和問題討論等。具體包括土壤、肥料和作物間的關系,養分變化和平衡;各種肥料在土壤中的變化規律和配施原理;農作物遺傳種質特性對養分反應;作物根際營養;施肥與環境;施肥與農產品品質;農業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應用;肥料的新劑型新品種的研制、應用及作用機理;本學科領域中新手段、新方法的研究以及與本學科相關聯的邊緣學科等。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讀者對象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一直為農林牧、環保、化學工業等科研單位職工,農林牧等大專院校師生,農林科技知識生產、管理、技術推廣、銷售部門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務。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論文范文下載:不同管理方式對小麥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響
施用氮肥是提高小麥產量的主要措施,但過量或不合理的施氮不僅不會達到高產的目的,還會降低當季氮肥利用率,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1]。巨曉棠等[2]認為,華北地區冬小麥的氮肥當季利用率只有26.9%,基于土壤養分測定和目標產量的優化施肥是作物高產高效的基礎,由于我國人多地少,只有逐年提高作物單產,才能有效緩解土地日益減少而人口逐年增長帶來的對糧食需求的持續壓力[3]。氮素是作物生長的重要因子,小麥植株對氮素吸收、同化、轉運及利用顯著影響籽粒產量[4]。Wang等[5]的研究指出,較高的籽粒產量來自于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再分配效率。王小燕和于振文[6]的研究也表明,灌溉量不變,施氮量增加,小麥各營養器官中氮素的積累量增加,但開花后營養器官中積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轉移率降低,最終籽粒蛋白質含量并未增加。趙俊曄等[7]的研究表明,適量施氮提高小麥氮素積累量可以增加籽粒產量和蛋白質含量,開花至成熟階段是小麥氮素吸收分配的關鍵時期,開花后營養器官氮素的轉移對籽粒氮素積累有較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