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成功播種后,要對土壤進行正確的管理,在管理期間注意觀察土壤的干濕程度,并保持土壤的松軟,因為玉米的根系極其發達,所以要使玉米的根系發育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當遇到雨水量大的情況下應注意及時對田地進行排水,避免水澇,干旱時節要適當增加施水,人工的減少自然的不可抗力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當土壤遭遇病菌時要及時處理,盡可能小的減少對玉米的影響,使其正常生長,達到高產。同時要注意對玉米田地的定期除草,防止因雜草的肆意生長對玉米生長造成危害,影響營養的吸收。
關鍵詞:玉米管理,種植科技,農業技巧
雖然在播種前已經對種子進行防病蟲害的處理,但是在生長過程中如果不管理好病蟲害的危險,其產量將受到極大的影響。玉米的病蟲害爆發嚴重且頻繁,容易爆發危害玉米的病蟲害有大斑病、蚜蟲、玉米螟、黒穗病等多種病蟲害。對于玉米螟的防治一般用50%的乙基1605乳油和20%對硫磷微囊劑500g,加水10kg拌50kg爐渣,每畝用4kg在玉米心葉末期的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進行噴灑即可;對于大斑病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時應掌握在病情擴展階段之前,以后每隔10d噴一次,共噴2~3次即可等。對于不同的病蟲害要用針對性的不同的藥物進行防治。
在播種前一周內,對玉米種子必須進行選種、曬種、拌種、種子包衣這幾項程序。選取種子子粒度均勻一致的,在播種前曬種2—3天,用微肥進行拌種,促進苗齊、全、勻、壯。并且要有針對性的防治對象然后再選擇包衣劑,防治玉米黑穗病、地下害蟲、苗期害蟲等。
最好在秋收后就整地;播前備墑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土壤水分的調整。將水分種植在20%內,還田深度要達到8厘米以上,否則會影響整地及播種的質量。
早播是通過利用早春低溫干旱的環境,促使種子在地下部分生長迅速,并且能夠增加玉米光照時間,延長營養生長期。一般以土壤5厘米處地溫穩定,土壤水分適宜,氣溫在7℃時搶墑播種為宜,所以一般在春分后十天左右適合播種[2]。
一般每畝種植4500~5000株為宜。緊湊型、早熟品種、坡薄地適密,一般保苗5.25萬~6.00萬株/hm[3]。株距不可過大,同時也要注意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才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抗倒能力。播種深度控制在4~6cm,不超過8cm即可,過深或過低都會降低產量。
苗前需施用除草劑,可用38%的莠去津膠懸劑2250~3000mL每千畝,或50%乙草胺乳油2250~3000mL每千畝。當土壤干旱時,需先澆水后施藥,當然要增加藥量,或者在雨后,亦可適當增加施藥量。
為了高產,一定要施足底肥。一般地塊N:P:K為3:1:3,一般苗期少施,追肥深施到作物根側5~10cm土壤中,深度為9~12cm,通過施肥耬或施肥機進行肥料深施。當長勢不佳時應及時追肥,一般選擇在玉米大喇叭口初期進行追肥,追施尿素450~600kg/hm,要想增強肥效,邊施肥邊蓋土即可。
在抽雄前13~15天進行灌溉,提供水分需求,使相對濕度達到70%~80%。玉米進入灌漿時需水量約占總需水量的30%,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水將莖葉中制造和積累的營養物質輸送到籽粒中[4]。澆水后也要注意中耕,增加土壤的透光性、通氣性,利于自然光熱的充足攝入。
在播種前預防,是通過對種子包衣的處理、耕翻、清理雜草等措施,有效地防治和減輕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另外,還可用100g的50%辛硫磷乳油對500g水,拌入細沙中,然后施入播種溝內殺滅一般的病蟲蟲卵及部分害蟲。
一般都選用白僵菌防治玉米暝蟲。白僵菌有兩種用法:一是在5月10日前用自僵菌封垛,每立方米秸稈用菌粉100克,噴向垛內。二是施用白僵菌顆粒劑.在玉米心葉末期每畝使用白僵菌菌分0.25kg兌5kg細煤渣制成顆粒劑,投放到玉米植株心葉內,熏死羽化成蟲,每立方米挺好2~3根敵敵畏乳油浸泡的高粱稈。在玉米心葉末期,每畝用1%的辛硫磷顆粒劑1-2kg,或用高效、低殘留的菊脂類農藥制成顆粒劑或殺螟靈2號顆粒劑。加細砂5kg拌勻,也是投放到玉米植株心葉內[5]。玉米螟作為首要防治的病蟲害,其防治方法需低毒,簡便,此兩種方法易于操作,可作為首選方案。
當玉米的植株中下部葉片已變黃,苞葉呈黃白色,子粒變得硬而有光澤時,說明玉米已成熟。如上部葉片綠,秸稈不枯死,可盡量晚收,以降低水分、增加粒重,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所以玉米可適時的晚收。一般在10月1日以后收獲為宜。
隨著我國農業科學技術和育種手段的不斷提高,一批高產、優質、專用型的農作物新品種投入市場中,既豐富了種子市場,也為農民選擇良種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實踐證明,合理布局是發揮品種增產潛力的前提,搞好品種布局是農業部門正確指導農業生產的關鍵措施。各地農業行政部門都要根據當地品種動態制定品種布局指導意見,指導群眾選好良種,從而達到幫助農民創造經濟價值的目的,這才是科學服務于經濟發展的體現和科學工作者科研的社會價值。
當前期工作都完成之后,玉米在什么時間收獲才可以達到最高的產量?玉米的收獲標準是苞葉變白干枯同時籽粒基部出現黑層、籽粒乳線消失,這個時期收獲的玉米籽粒產量最高。具體的觀察方法是將玉米果穗從中間掰斷,直接可以看到玉米籽粒的頂端和基部之間有一條線,這條線就是玉米灌漿的乳線,這條線消失是玉米成熟收貨的標志之一;另一個標志是黑層,從果穗上取下一顆玉米鏈接的部分去掉,把玉米粒的基部和玉米穗軸連接的部分去掉,會看到玉米里的基部有一點黑色的覆蓋物就是黑層,當黑層出現玉米籽粒的灌漿就完全停止了。通過這兩種觀察的方式就可以知道玉米的生長狀況并可以在玉米生長情況最好的時候進行收獲,達到最終的高產量。
經過分析,要想在東北地區栽種玉米并且達到高產的效果,必須要選擇好栽培地點、正確的選擇種子的品種并做好處理、正確的播種、對土壤進行良好的管理、病蟲害的防治及在適當的時間收獲以上的六個方面都進行好處理的情況下,才可以達到最好的高產玉米的效果,這些方面上,當在進行一個過程中有疏忽或有操作錯誤的情況下,都會影響到玉米的最終產量,所以栽培技術極為重要。同時也要根據每年不同的自然環境狀況等各種不同的情況,正確的改正栽培的方式,當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時,應采取最及時的應急措施,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從而更好的達到玉米的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