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導讀::完善山區購機補貼政策。促進山區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應適當擴大山區農民購機補貼的范圍,提高農機購置補貼比例。圍繞補貼政策,切實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水平,依托政府購機補貼政策,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緊密結合服務北京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進一步加大山區適用新機具、新技術尤其是國內外先進農機具的推廣運用力度,促進農機化裝備水平持續提高,注重發展高、新、尖農業機械,以增量的調整帶動質量升級,提高主導農業產品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北京山區農機化發展的對策研究,農業論文。本文選自:《南方農機》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南方農機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南方農機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南方農機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論文關鍵詞:北京山區農機化發展的對策研究
北京山區位于北京市的北面和西面,由二大山系所組成,北面為燕山山脈,西部為西山,面積約10400平方公里,占整個北京市土地總面積的62%。地理位置正處于我國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向西北溫帶半干旱地區的過渡地帶,也是我國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的轉換地域。
長期以來,山區農業生產的發展受到地理條件、耕作制度、種植規模等因素的影響,生產依然是人、畜力為主,機械化水平與平原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同時作業成本高,效率低也嚴重制約機械化水平提高。山區近80%的人口屬低收入群體,山區人均GDP不足平原地區的50%論文服務。與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相比農業論文,在山區推廣農業機械化面臨著諸多困難。種植模式、機具選型、配套設施等不合理、不適宜、不配套問題無不考驗著農機推廣部門的信心與決心。
目前山區農業從業人員的歲數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農機化知識相對比較匱乏。相當一部分干部和農民甚至是農機技術人員對發展農機化的觀念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總覺得機械化不適應山區,機械化適合平原開闊地區去搞,山區山巒起伏重疊,不如一望無涯的平原開闊,發展農業機械化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急的事,有的甚至認為政府無須扶持山區發展農機化。導致對發展山區農機化缺乏信心,也缺乏相應的考核機制,積極性不高,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機化發展。這種狀況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山區整體對農機化需求的反映和適宜機具的推廣普及,成為山區農機化事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解決對策研究:
(一)因地制宜,大力推廣中小型適用農機具
北京山區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模化程度遠遠低于平原地區。單家獨戶的生產方式是丘陵山區農業生產的主導,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業論文,缺乏規模經營效益,種植品種不一,農機連片作業難度大,購買的農機使用率不高,購機投資大、回報低。同時,單家獨戶的生產方式易形成同一區域這家的田土機耕、機收,而那家的田土不愿意機耕、機收,導致農機隔田作業,給移機帶來了不便論文服務。要結合山區的實際和農民的需求做好發展規劃,制定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集中有限的資金和財力,選準主要作物和關鍵環節,逐個突破。
山區機械化發展要堅持“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的原則,通過試驗示范逐步確定適合于山區機械化發展的主推機型。山區機械化發展應定位于引進推廣適合山區特點的各種中小型農機具,原則上輪寬不超過1.2米農業論文,工作幅寬不超過0.8米,播種或插秧不超過6行。
(二)積極探索適合山區特點的農機推廣方式
山區一般來說都是人均耕地少,加之山區地形地貌復雜多樣,田塊小,和田地分散、高低不平,影響了適合規模操作機械如聯合收割機、耕整地機械等農業機械使用,使農業機械的優勢不能充分發揮,存在著高效農業機械與小規模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矛盾。合理配置耕整機、播種機、收割機等機具。
對地塊面積小,種植作物品種多的自然村組,重點培育發展耕、種、收及加工多項作業于一體的農機經營大戶或農機合作組織;對地塊面積大、種植作物單一的自然村組,按耕、種、收及加工幾個不同的作業環節,重點培育發展以單項作業為主的農機經營大戶或農機合作組織;鼓勵和支持有機戶為鄉鄰提供農機作業服務并收取合理的作業費用;鑒于山區人口居住比較分散,道路彎多路窄,農機具在鄉村間轉移的難度大,危險性高農業論文,不提倡跨區作業。
(三)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重點扶持
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各級政府應把發展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政策、項目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銀行、金融機構要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提供各種低息貸款,幫助解決農機服務協會流動資金的不足;對山區機械化推廣項目拓寬支持領域,加大支持力度。要理順體制,加強領導,穩定并加強農機隊伍建設,多渠道支持山區農機化發展。
農機合作組織要重點圍繞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機械化服務,開辦農機經營門市部,提供農機供應、修理、培訓、技術咨詢等多層次服務,建立“農機合作+農戶”的服務模式,在農戶家庭經營的基礎上建立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農機合作服務組織農業論文,以產前、產中、產后多種服務為紐帶,把農戶聯結起來,形成以一種產業為主導,集種養加、產供銷于一體的新的生產格局,以“互惠、互利、相互聯動”為原則的利益共同體論文服務。
長哨營滿族鄉地處懷柔北部深山區,這里的西溝村農機合作社,主要是為了加強本鄉以及懷柔北部山區的農業現代化,帶動更多的農民實現增收致富。農機合作社的成立,不僅將分散的農機結合了起來,更重要的是擴大了農機耕作的規模,在這種情況下,農機合作社實現了農機資源的有效整合,擴大了合作社的服務范圍和影響力度,每當春種秋收季節,需要服務的農民只要到合作社打個招呼農業論文,立刻便會有符合自己心愿的農機到農田耕種或收割,經常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