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文章中 簡單的介紹了幾種現行的加固現代橋梁的幾種技術。
關鍵詞:橋梁檢測, 橋梁加固
橋梁作為交通運輸的樞紐,直接影響著交通的流量和荷載。當它投入使用一定時間后,往往由于設計的局限和施工的欠缺,使其難以適應日益繁重的交通量,而且隨著運輸設備的高速發展和車輪負載的不斷增長,使橋梁常常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從而逐步成為交通運輸線上的“瓶頸”。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維修加固措施,輕則要限速減載,影響通行能力,重則造成運輸中斷,因此成為困擾市政、公路、鐵路等有關部門的一大難題。為此,本文針對橋梁在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時成為交通運輸的“瓶頸”這一難題,剖析橋梁缺陷成因,存在問題的部位和主要解決的問題,提出必要的技術方法和相關的新材料
橋梁檢測常用方法
一 橋梁檢測是對橋梁的結構物直接測試的一項科學實驗工作。它包括常規檢測和荷載實驗,其主要任務是通過有計劃地對結構物加載后的性能進行觀測和對測量參數(如位移、應力、振幅、頻率等)進行分析,以便了解橋梁實際工作狀態,對結構物的工作性能做出評價以及對橋梁結構的承載能力和使用條件做出正確估計,并為橋梁加固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橋梁結構在使用期間,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損傷,對橋梁進行經常性檢查(一般檢查)、定期檢查(基本檢查)和特殊檢查(專門檢查)是非常必要的。它對維護橋梁、及早發現、及時修補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橋梁檢測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無破損檢測法、半破損檢測法、半破損與無破損的綜合使用法及荷載試驗。這三項是對混凝土強度、內部缺陷等的檢測。一般來說,混凝土梁的無損檢測包括完整性和強度檢測兩部分,近年來,混凝土梁的無損檢測并無新方法出現或新的重大突破,還是以傳統測試混凝土強度的回法、超聲法為主。而荷載試驗是對橋梁整個結構特性及承載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的一項檢測。荷載試驗包括靜力荷載試驗和動力荷載試驗。靜力荷載試驗是將靜止的荷載作用于橋梁上的指定位置,以便能夠測試出結構的靜應變、靜位移以及裂縫等,從而推斷橋梁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工作狀態和使用能力的試驗。一般進行的分析評定工作主要包括對結構工作狀況的評定、結構的強度及穩定性、地基與基礎、結構的剛度要求、裂縫等。橋梁動力荷載試驗是指采用動力荷載,如行駛的汽車荷載或其他動力荷載作用于橋梁結構上,以測出結構的動力特性,如振動變形,從而判斷出橋梁結構在動力荷載下受沖擊和振動影響的試驗。
二 橋梁加固常用的方法橋面補強層加固法。在梁頂上加鋪一層鋼筋混凝土層,一般先鑿除舊橋面,使其與原有主梁形成整體,達到增大主梁有效高度和抗壓截面強度,改善橋梁荷載橫向分布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橋梁的承載能力的目的。
三 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對于梁橋、拱橋、剛架橋、墩臺、基礎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均可采用該方法加固。外包混凝土將使原結構增加一部分恒載重量,因而在擬定外包混凝土尺寸時,應同時考慮外包構件以下的結構承載能力是否足夠,這是外包混凝土方案是否成立的前提。采用外包混凝土加固橋梁時,應滿足以下的規定:1)新澆混凝土的厚度不應小于40mm,用噴射混凝土施工時不應小于50mm,采用混凝土補強的受壓新澆混凝土的厚度不應小于150mm,且原混凝土表面應鑿成凹凸深度不小于6mm的粗糙面;2)配制混凝土的石子宜用堅硬耐久的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0mm;3)結合面的連結鋼筋面積不應小于結合面面積的0.2%,否則應植筋加強;4)當采用鋼筋補強時,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宜小于16mm,封閉式箍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U形箍筋直徑宜與原有箍筋直徑相同;5)當采用型鋼和鋼板補強時,應將其和原結構的鋼筋進行連結,或采用錨栓與原結構聯系,切實保證力的有效傳遞和能夠參與原結構共同受力;6)加固的受力鋼筋與原構件的受力鋼筋間的凈距不應大于20mm,并應采用短筋焊接連接,箍筋應采用封閉的或U形的箍筋。
四 鋼板粘貼加固法。由于交通量的增加,主梁承載力不足,或縱向主筋出現嚴重的銹蝕,或梁板橋的主梁出現嚴重橫向裂縫,此時,可用粘結劑及錨栓將鋼板粘貼錨固在混凝土結構的受拉緣或薄弱部位,使其與結構形成整體,以鋼板代替增設的補強鋼筋,提高橋梁的承載能力與耐久性。
五 噴錨混凝土加固法。首先是用植筋法將錨筋植入待補強部位的結構內,掛設補強鋼筋網,然后再噴射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形成與原結構共同受力的組合結構。噴錨混凝土是借助噴射機械,利用壓縮空氣將新混凝土混合料,通過噴嘴高速噴射到已錨固好鋼筋的受噴面上,凝結硬化后形成一種鋼筋混凝土?;炷猎诟咚賴娚鋾r,水泥漿與集料的反復連續撞擊使混凝土密實,因而不需振搗。
六 改變結構受力體系的加固法。改變結構體系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在簡支梁下增設支架或橋墩;(2)把簡支梁和簡支梁加以連接,即簡支梁結構改變為連續梁結構;(3)在梁下增設鋼桁架等加勁或疊合梁;(4)在拱橋上增設鋼梁等。體外預應力加固法。體外預應力加固法主要用于梁式橋(包括簡支梁、懸臂梁、連續體系梁橋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超限的結構,通過對舊橋施加體外預應力,能夠達到減少或消除裂縫,減小梁體下撓,改善結構各截面應力狀態的目的。
七 體外預應力加固法的優點是:(1)在自重增加很小的情況下可大幅度改善和調整原結構的受力狀況提高結構剛度、抗裂性;(2)由于自重增加小,故對墩臺及基礎受力狀況影響很小,可節省對墩臺及基礎的加固,節省加固投資;(3)可在不限制通車營運的情況下進行加固施工,有較好的社會效益;(4)預應力加固后可使預應力永遠保留,也可將預應力卸除,因此,本法既適用于通行重車時的臨時加固,也可作為提高橋梁承載力的永久加固措施。體外預應力加固舊橋的原理是通過在梁體外設鋼質的拉桿或撐桿,并與被加固梁體錨固連接,然后施加預應力,強迫后加拉桿受力,從而改變原結構內力分布,并降低原結構應力水平,使結構承載力顯著提高,且可減少結構變形,縮小裂縫寬度甚至閉合。
八 減輕拱上自重加固法。減輕拱上自重也是一種調整拱上恒載分布的手段,盡管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恢復和提高原橋的承載能力,但它們的出發點和適用場合卻是不相同的。調整拱上恒載分布是針對主拱圈變形過大,通過調整拱上恒載的辦法來調整拱軸線與壓力線;采用減輕拱上建筑的自重,則主要是針對某些雙曲拱橋的基礎承載能力較低,通過這一措施降低對基礎承載力的要求。減輕拱上自重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降低橋面標高,減少以至完全取消拱上填料,或使用輕質拱上填料;(2)將腹拱的重力式橫墻挖空,或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立柱;(3)用預制的鋼筋混凝土T梁、微彎板或空心板等輕型橋面系取代笨重的腹拱體系。
[1] 楊文淵,橋梁維修與加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2] 李有豐,橋梁檢測評估與補強[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
[3] 李亞東,既有橋梁評估方法[J],鐵道學報,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