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文章為研究橡膠瀝青在廣西高溫多雨地區紫外老化后的性能變化,采用室內紫外照射模擬當地實際光照強度,對老化后的橡膠瀝青進行常規指標試驗、動態剪切流變試驗及低溫彎曲流變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紫外光照時間的增加,橡膠瀝青的針入度和延度指標下降,軟化點上升,瀝青發生老化;橡膠瀝青在紫外照射后車轍因子升高,相位角下降;紫外作用使得橡膠瀝青蠕變勁度S增大,蠕變速率m減小;與基質瀝青相比,橡膠改性瀝青擁有更好的紫外老化能力。
關鍵詞:橡膠改性瀝青;紫外老化;常規指標;流變性能
0 引言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里程不斷增加,交通運輸網逐漸完善,道路方面的工作重心開始從建設向養護方面轉變。道路從業人員加大對瀝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工作,研究瀝青路面病害產生的原因及損壞機理并結合“低碳環保”等理念提出相關防治措施。其中太陽紫外線輻射是引起瀝青路面老化,導致路面使用性能劣化、耐久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為此不少學者對此展開研究。
對于紫外線老化的研究。高明[1-2]等通過對瀝青紫外線老化前后組分的變化和性能的變化研究,從瀝青組分的變化過程中解釋了瀝青在老化后軟化點增大,針入度減小,延度減小,粘附性減小的原因。同濟大學葉奮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日光的輻射強度和波段,利用同濟大學自主研制的紫外老化模擬箱,進行室內室外紫外模擬對比試驗,建立了瀝青紫外線老化仿真系統,并通過試驗證明,取樣進行TFOT試驗后再進行室內紫外線老化試驗來模擬瀝青實際的紫外老化行為的實驗方法是可行的[3]。通過瀝青化學組分試驗發現,瀝青四組分經過紫外光氧老化后飽和分和芳香分含量減少,瀝青質和膠質含量增多。同時通過紅外光譜分析發現PAV熱老化速率是紫外光老化氧化速率的0.34~0.68 倍[4]。吳成彬通過對青藏地區瀝青路面裂縫的實地調研發現,高原地區強烈的太陽輻射和紫外線導致瀝青路面老化進而使得瀝青層低溫性能發生損害,這直接導致了路面的低溫開裂現象[5]。栗培龍通過紫光老化模擬實驗發現,瀝青的延度隨著紫外光照射時間增長下降得較為明顯,而黏度指標卻相差不明顯,瀝青紫外老化對瀝青路用性能影響最大的是低溫性能[6]。
在“低碳環保”防治措施方面,廢舊橡膠輪胎因大量隨意堆棄,占用土地資源,污染環境,被稱為“黑色污染”。為此,道路從業人員展開相關研究,其中濕法工藝生產的橡膠瀝青使路面具有更好的抗車轍性能,降低了疲勞和反射開裂,且由于瀝青粘結膜較厚,其耐蝕性與抗老化性能較好[7-10]。在反應機理方面,Amir[11]、張向東[12]、Gawel[13]、Feipeng Xiao[14]等認為膠粉與瀝青之間主要進行的是物理溶脹反應,膠粉的溶脹反應使得橡膠瀝青的黏度得到顯著增長,并最終使得橡膠瀝青的各項性能發生改變。且橡膠瀝青制備工藝參數和原材料特性,如剪切速率、剪切溫度、物料投放順序、發育時間等都對瀝青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15]。Zhang等[16]通過形貌觀測結果發現在橡膠瀝青中摻加SBS可顯著改善橡膠瀝青的高低溫性能。
綜上所述,對于橡膠瀝青的制備,因制備工藝參數及原材料的不同,導致其性能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此,本文根據相關的橡膠瀝青制備工藝以及廣西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一套橡膠瀝青制備工藝,研究其在當地太陽紫外輻射情況下的性能變化,以期為類似廣西高溫多雨環境地區的橡膠瀝青路面建設提供借鑒。
1 原材料與試驗方法
1.1 原材料
本文選用70#A級基質瀝青,40目橡膠粉進行橡膠瀝青制備,改性劑選用中國石化產YH-791H線型熱塑性丁苯橡膠(SBS),并選用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白色促進劑T1與黑色穩定劑T2作為穩定劑。依據王笑風[17-18]等人對于橡膠瀝青制備工藝的研究,確定橡膠瀝青制備中膠粉、SBS、白色促進劑、黑色穩定劑、基質瀝青等材料的比例分別為20%、0.5%、2%、0.3%、100%。
1.2 試驗方法
由中國氣象局官方公布資料可知,廣西的年平均太陽光照強度為1 200 kwh/m2左右,年平均太陽光照時間為1 200 h左右[20]。各地年日照時數為1 169~2 219 h,夏季各地日照時數為355~698 h,年平均日照時長約為5 h,最高氣溫為33.7 ℃~42.5 ℃,并檢測路面溫度達到60 ℃。此外據相關研究可知,在自然環境中透過大氣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光譜波長范圍是280~400 nm。按照波長對其劃分,UVB波長為280~320 nm,UVA波長為320~360 nm和360~400 nm,其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光譜能量分布[19]見表1。
根據室內外紫外線總輻射量相等的原則,以及實驗所用紫外燈輻射強度,對室內外紫外線光照時間進行折算。試驗采用固化UV紫外燈,波長為395 nm,功率為85 W,其中試樣和紫外燈輻照強度間距關系如圖1所示。紫外燈折算時間采用式(1)[19]。換算結果見表2。
綜上,瀝青試件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20](JTG E20-2011)要求,采用4個直徑為140 mm的盛樣皿制備。同時參照該規范JTG E20-2011中的方法準備瀝青試樣,分別注入已稱質量的盛樣皿中,質量控制在50 g±0.5 g,瀝青薄膜厚度為3.2 mm,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將盛樣皿放入烘箱中準備紫外老化試驗。試驗用紫外燈放置在試件上方15 cm左右的位置。其試驗設備如圖2所示,試驗方案如表3所示。
2 試驗結果及分析
2.1 常規試驗結果與分析
按照《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中T 604-2011、T 606-2011、T 605-2011的要求,測試紫外老化后橡膠改性瀝青試樣的針入度、延度、軟化點三大指標。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在同一溫度條件下,隨著光照時間的延長,橡膠瀝青針入度和延度總體上呈下降趨勢,軟化點呈上升趨勢。這主要是由于瀝青在紫外線作用下內部不飽和的C=C雙鍵遭到破壞,同時瀝青中飽和分、芳香分等組分的官能團被破壞,瀝青吸收紫外光線而發生吸氧老化反應[21],瀝青變硬。同時由于波長在100~400 nm之間的紫外線光量子能級較高,而橡膠瀝青中化學鍵的鍵能較小,橡膠在紫外老化過程中發生了降解,交聯密度下降,輕質組分減少,重質組分增加。
推薦閱讀:高速公路氣象研究論文發表哪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