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老路改造一般考慮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節約成本、方便施工,大多在原有道路上進行拓寬改造,是道路升級的一種有效途徑。
老路改造與新建道路不同,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半封閉、搭接、行車干擾等,需協調多方面工作,嚴格控制安全、質量、投資、環保、進度,高效完成老路改造任務。
1設計階段
老路狀況的各種調查工作,方案要細致,對遠景交通量等的觀測,有適當留有余地;在保證安全、保護環境、提高質量前提下的降低工程造價。
1.1水系。設計單位要調查正在使用或雨季、防洪、灌溉等情況下使用的構造物的位置,水流走向,路基范圍內的一些不明構造物等,不僅要考慮水利等部門的意見,也要考慮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同時結合地區規劃綜合考慮。
1.2路況調查?,F場勘察設計工作應細化,由于老路大多處于長期運行狀態,對路況的調查和原設計結構應充分考慮,結合可能在調查設計后,以及施工前發生的不可預計的變化,設計單位難免有考慮不周之處,應加強后期跟蹤并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1.3平、縱、橫斷面控制。老路一般等級低,有的縱、橫坡不適,線形不能符合規范的要求,由于考慮經濟性的情況,設計高程大多要依靠老路的實測高程,在測量老路高程時,應準確可靠,對橋梁、涵洞等結構物作為控制點進行精確測量。
在平曲線位置,注意考慮中線偏移老路中線的距離,防止出現圖紙的設計意圖在施工時產生較大偏差,同時加強設計文件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1.4加強跟蹤服務。要將動態設計與后續服務工作相結合,密切跟蹤工程建設進度,在了解業主、施工、監理單位的需求基礎上,主動核查設計中存在的不全面因素,及時解決工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重要事項必須明確,不宜提過多的采用建議,同時對需要變更的事項應及時履行變更手續。
2施工準備階段
2.1質保體系的建立。質保體系不僅是建立在墻上、紙上,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參建人員都有質量第一的認識,有著實實在在的質量保證,才能對工程質量有著關鍵性的保證。例如承包人的人員、設備等是否能滿足施工的需要,能否建立有效的質量措施。
監理單位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理程序,相應的專業人員到崗到位。監理單位應及時下發經業主批準的工程用表,明確檢測方法、頻率和標準及相應的施工指導意見,保證開工后工作有序開展,避免由于程序上的原因拖延時間。
2.2原材料檢查。有時會出現路基備土、購土等情況,土質情況變化大,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進場原材料石灰、集料、水泥、粉煤灰、鋼筋、鋼絞線等質量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時加強材料的源頭管理。
2.3施工段落劃分。根據施工單位的具體情況合理劃分施工段落,保證施工的連續性和時效性,從而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2.4測量控制。埋設數量足夠的水準點、導線點,應避免在施工過程中被破壞,同時考慮架設儀器的方便。測量儀器應經過檢校,測量數據應滿足精度要求,水準點以及導線點應復核無誤,相鄰標段的水準點和導線點保持一致,中線測設工作及前期的橫斷面測量、工程量如與圖紙如有偏差,應及時校核。
3施工階段
這個階段是工程的主體實施階段,應進行嚴格控制。
3.1做好施工單位的自檢工作。把好第一道關,在自檢的過程中要嚴格要求按照規定的試驗頻率進行,認真等待每一個試驗和測量數據,用真實的數據反映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不能把質量保證的自檢環節推到監理的認可環節。
3.2監理認真做好復檢工作。監理應做好復檢工作,監理應切實履行監理職能,多動手(親自做)、多動腳(到每一個斷面檢查),看清事實,以“明察秋毫”,對每道工序進行嚴格的質量驗收,根據需要改變檢查方式或增大檢測頻率,以便及早發現可能影響工程質量的不良因素或質量隱患,每道工序檢查合格后才能同意承包人進行下道工序。
3.3監理加強旁站工作。監理的旁站工作不僅在于現場的檢查旁站,還應對現場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判斷,提出合理化建議,如臺背回填、橋梁改造中的灌注樁施工以及隱蔽工程施工等,對一些集中處理的段落以及一些隱蔽工程應全過程旁站,減少出現質量隱患的機會,保證后續工程的開展,對出現的缺陷或質量事故要及時進行調查、處理。
4路基施工幾點建議
4.1清淤見底。清淤前應做好準備工作,提前制定施工方案,提前準備填料,清淤見底,減少隱患,避免返工,可以采用集中分層回填等方案進行施工,便于工后及早沉降,提高施工效率。
4.2控制好路基含水量。路基施工中難點是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路基邊溝應在路基開挖的同時就應留出,減少雨水帶來的影響,同時應減少施工期間的路基積水時間;對路基碾壓時的含水量應進行適當控制。
4.3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紤]施工的具體情況,應重點考慮如何提高施工效率上,在處理寬度較窄,尤其是下挖處理的路段上,避免開挖斷面過長,應考慮開挖一段,處理一段、填筑一段,減少雨水對施工的影響。半幅施工、半幅通車路段應留出錯車位置,避免出現長時間堵車現象。
4.4路基搭接。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文件的搭接方式進行路基搭接,一要按圖紙施工,二要防止遺漏,產生盲區,三要處理到密實部位,保證搭接部位的工程質量。
4.5緊急處理方案。對局部的“彈簧”現象,在底槽局部出現暗溝、滲水等特殊情況,如果是小范圍的可以采用用老路扒除的廢料、塊石或生石灰等及時處理壓實,填筑到相對穩定的層位,或具體根據現場情況及時確定施工方案。
4.6工程量計算。斷面開挖后應及時進行工作量的計算、匯總工作,核對工程量清單,同時確定工作斷面的層位及填筑高度,以利于有效地做好質量控制工作。
5路面施工幾點建議
5.1搭接問題。由于大多是半幅施工,應注意半幅的結構層接縫處理,一要上下垂直搭接,二要保證上下層接頭處盡量錯開,三要保證接縫處本身處的密實,還應經常檢查縱橫向接縫的銜接情況,保證路面的密實和整體的穩定性。
5.2質量控制要點。加強基層結構層養生工作,養生期內要保持結構層始終處于濕潤狀態,養生一要邊角到位,避免出現邊線或中線部位養生不足,二是局部需要半幅封閉交通時,應嚴格控制車輛的通行,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結構層的破壞,保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6橋梁施工幾點建議
對橋涵接長、加高,應注意新老結合面的處理,保證結構物的整體穩定性;對老橋進行利用的應防止破壞原有橋梁的主體結構,同時加強結構物混凝土的質量控制。
7施工安全管理及環保監理
施工路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應做到安全制度到位、安全資金到位、安全設施到位、安全宣傳到位,各方做好日常的檢查、巡查工作。
對老路挖出的廢料可以加以利用,修筑施工便道或作為路基溝塘的填筑材料,對無法利用的廢料應進行妥善處理,避免污染環境。施工結束后應進行全面的清理工作,減少作業痕跡。
8總結
在老路施工的整個環節,主要的是細心和責任心,避免出現麻痹思想,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只要抓住重點,按照施工規范、監理規范等文件進行指導施工,各司其職,保證老路拓寬改造的施工質量,從而完善區域路網結構,對地區和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JTG F80/1 -2004)
《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JTG G1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