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作為河北省技能人才培養的重點院校,邢臺技師學院要充分利用邢襄本土文化的文化魅力、向心力和親和力,激發師生主動探究、自覺傳承邢襄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引導廣大師生靈活運用自身專業技能,傳承和展示邢襄本土文化特色。
關鍵詞:邢襄文化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徑
課 題: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JRS-2020-0753)研究成果。
一、探索研究培育邢襄工匠精神的教學模式
(一)通過邢臺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開展邢襄工匠精神“知識化”通識教育
一是以公共選修課和素質拓展課形式開設邢臺傳統文化校本課程,并編寫校本課程教材。立足邢臺傳統文化豐富的價值意義,挖掘邢襄傳統文化精華,以培養綜合素養為目標,設置邢臺傳統文化通識課程,提升邢襄文化認知度和認同感,厚植邢襄傳統文化底蘊。
二是從傳統文化特征來看,將邢臺傳統文化作為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要素引進校園,延伸培育工匠精神的觸角。開發邢臺傳統文化校本教材、開設邢臺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通過系統性學習,結合邀請非遺項目進校園等校園活動,引導技工院校師生認知邢臺傳統文化,熱愛邢臺傳統文化。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邢臺傳統文化的校園傳承通道。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借助通識教育,把邢臺傳統文化教育落實到“知識化”學習和參與性傳承中,構建系統完善的邢襄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如依托邢臺傳統文化校本課程,組織師生深入邢臺博物館、邢臺清風樓等邢襄物質文化和非遺文化實地,探察邢襄傳統文化的淵源及思想文化內蘊。同時,技工院校要切實推進邢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邢臺傳統文化,讓邢臺傳統文化成為校園文化最厚重的底色,在校園里深入人心、枝繁葉茂。
(二)加強專業建設和實訓教學,實現邢襄工匠精神“專業化”活態傳承
一是開發設襄非遺文化項目專業,設置非遺項目冠名班,傳承和弘揚本地傳統技藝。如邢臺技師學院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牽頭成立大師工作室,與邢臺市政府聯合開發“邢襄菜系”,充分挖掘整理邢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飲食文化,并建設烹飪專業開展非遺技藝傳承和創新。
二是以建立邢襄非遺傳承基地為支點,推動邢臺傳統文化的傳承。引進邢襄非遺傳承人,定期進校講解相關技藝和知識,帶動師生開展邢襄技藝實地調研,舉辦邢襄文化采風活動,開闊師生眼界,通過探究獲得邢襄傳統文化知識和非遺技藝專業知識。如邢臺技師學院將非遺項目“王其和太極拳”作為新開設的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課程之一引進校園,實現專業發展和邢臺傳統文化傳承有機結合。
三是以邢臺傳統文化為素材建立傳統文化遺產資源庫,根據專業特點進行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生產。鼓勵技工院校師生以專業發展為導向,以邢襄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為元素,將技能創新與價值創造有機結合,借助專業技能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并依托邢臺創新創業平臺,實現其經濟價值;同時,對邢襄傳統技藝進行科學創新,“復活”和再現傳統技藝,從更深層次弘揚和傳承邢襄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
四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創傳統技藝校園“活態傳承”新模式。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模式具有的視聽沖擊優勢,借助新媒體技術,通過云課堂、視頻課程開展即時培訓,大力培育邢襄工匠精神網絡文化,打造富含邢襄工匠精神的新媒體作品,帶動邢臺傳統文化傳播,讓邢襄傳統技藝“活”起來,成為大眾關注的新焦點。
二、創新實施富于傳統邢襄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一)搭建培育邢襄工匠精神的實踐平臺
一是根據專業要求和準員工崗位需要,建立實訓教學體系。制定規范的實訓規章制度,嚴格按企業生產標準執行實訓標準,在日常實訓教學中培養學生規范嚴謹、求實上進的職業操守。創新性發掘能夠培育邢襄工匠精神的教學細節,有的放矢地將邢襄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實訓教學。
二是在實訓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充分體現工匠精神品質,要以嚴謹的教育教學態度、高超的技能水平、強烈的規范意識和紀律意識,為學生樹立榜樣、做出表率,還要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勇于錘煉自身技能。
三是在實訓教學中,借鑒世界技能大賽評分標準和優秀企業生產管理制度,形成實訓教學精細化管理標準。從設備維護、場地打掃、實訓著裝、操作安全、實訓紀律和態度、實訓記錄撰寫等各個環節入手,將邢襄工匠精神培育滲透于實訓教學的每個細微之處。
四是發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育人功能,推進邢襄工匠精神的實踐教育。邢襄工匠精神既要通過校園教育傳輸,又需要企業文化涵養。要與合作企業聯合,開發職業操守、意志品質、成本效率、安全規程、遵規守紀等課程,開展準員工職業素養教育,培養學生學守規范、行有標準、干肯吃苦、做要嚴謹的敬業精神。
(二)以邢襄工匠精神為范本,打造邢襄新時期技能明星
一是建立以邢襄傳統文化名人或邢襄傳統工藝命名的工作室,通過工作室傳承和推廣傳統技藝。例如,依托邢臺豐富的非遺項目,復原開發傳統技藝,創建一批富有傳統邢襄工匠精神特色的工作室,如“邢窯白瓷工作室”等。邢臺技工院校應以校園傳承為落腳點,以實現“復活”非遺為夢想,驅動工匠精神培育,實現邢襄傳統技藝代際傳承。
二是以高技能人才命名大師工作室或技能明星崗,以名人效應弘揚工匠精神。充分發揮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享受國家及省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及省市技術能手等的作用,在技工院校建設大師工作室或技能明星崗,完善大師工作室或技能明星崗建設方案和工作機制,通過世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或專家指導等,規范化開展技能傳授,將拔尖技能、精湛技藝、較高綜合素質及具有創新能力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系統性培養大批邢襄傳統技術傳承人才,通過積極挖掘和傳承傳統工藝,進一步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
推薦閱讀:傳統文化課題組參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