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分析、實地調查研究等方式,在總結分析各地河湖長制工作的經驗與存在問題基礎上,提出了強化河湖長制流域統籌、建立流域河湖長制協作機制、完善河湖長制監督考核機制、推進流域監測監控與信息共享等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河湖長制;流域統籌;大江大河;協同治理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1],也是完善我國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河湖長制由黨政負責人擔任河湖長,明確河湖治理保護的責任主體,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形成系統治水合力,可有效破解當前治水瓶頸,快速解決當前河湖治理保護難題。自2016年、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以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總河長,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130余萬名,黨政主導、水利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共治的河湖管理保護格局基本形成[2],河湖面貌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對河湖長制進行了研究,如孫繼昌回顧總結了河湖長制的實施進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意見與建議[3];王冠軍從河湖長職責定位、河長辦履職、相關制度機制、重點任務推進等方面梳理了河湖長制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4];高小娟、胡光勝、曹新富、李維康、王雅琪等就如何完善河湖長制、推進流域治理保護方面進行了探討[5-9];李芳、吳志廣、陳金木、衛雪晴、郭利君等從法律法規、體制機制等方面對河湖長制進行了研究[10-14]。
習近平同志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同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為新時期大江大河的治理保護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國家“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規劃目標綱要,提出“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這是黨中央對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作出的深化部署安排,標志著河湖長制改革進入新階段。在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與改革創新中,如何強化流域統籌,推動大江大河的整體治理、系統治理和協同治理,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對各地河湖長制工作進行了實地調研,提出了加強河湖長制流域統籌協調、推進河湖協同治理保護的相關建議。
1 各地河湖長制工作經驗
2020年,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組織調研組赴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河南、浙江、廣東等省(直轄市)及相關流域管理機構實地調研了河湖長制工作情況。通過調研,了解到各地依托河湖長制,積極探索實踐,在推進河湖協同治理保護方面,積累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做法,具體包括以下四方面。
1.1 加強跨省河湖合作
四川省和重慶市聯合成立了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共同發表《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護聯合宣言》,簽訂《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建立信息共享、協同管理和污染聯防聯控等7項工作機制,搭建起“信息互通、聯合監測、數據共享、聯防聯治”工作平臺,實現上下游、左右岸問題聯席會商、協同處置,共同開展81條跨省河流的治理保護。四川省和云南省簽訂了《川滇兩省共同保護治理瀘沽湖“1+3”方案》。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河南省淅川縣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交、聯合執法機制,組織開展聯合行動,清理整治丹江口庫區非法網箱養殖、攔汊筑壩、采砂等問題。江西省與湖南省簽訂了《湘贛邊區域河長制合作協議》,構建省級河長制協作機制,共擔16條跨省河流管理保護責任。江西省與廣東省在縣級河長層面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簽訂了《江西省大余縣、廣東省仁化縣邊界區域河長制合作協議》等多項跨界合作協議,建立了跨省河流信息共享、協同管理、聯合巡查、聯合執法、聯席會議、聯合保潔、水質聯合監測、流域生態環境事故協商處置等機制。
1.2 開展部門聯合執法
四川省河長辦與檢察院聯合建立了協同推進全省水環境治理服務保障機制。重慶市建立維護長江水生態安全協作機制,實現檢察長與同級河長“兩長”聯合巡河,有力震懾各類水事犯罪行為,同時設立河庫警長一千余名,常態化開展巡查和聯合執法,打擊水域亂采、亂排、亂倒等違法行為。湖北省將丹江口水庫、陸水水庫、漳河水庫等跨界水庫納入省級河湖長履職范疇,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解決水庫管護難題。河南黃河河務局與河南省政府相關廳局聯合制訂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行政刑事執法聯動協作機制。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省檢察院、河南省河長辦共同發起“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
1.3 推進河湖協同治理
四川省建立上下游、左右岸協調機制,明確協調工作原則,各市州、區縣之間簽訂流域水生態治理合作協議。湖北省武漢、仙桃、潛江三地建立河長會議制度和聯動機制,定期召開協商碰頭會,解決通順河流域污染問題。江西省持續開展清河行動、鄱陽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消滅劣Ⅴ類及Ⅴ類水整治,大力開展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生態鄱陽湖流域建設行動及水生態文明建設。江蘇省組織開展了退圩還湖綜合治理,恢復湖泊水域面積,拓展優化河湖生態空間,有效破解湖泊歷史圈圩難題,并寫進《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中予以全省推廣。
1.4 強化流域統籌協作
長江委為加強流域統籌與協調指導,出臺了《關于推進長江流域片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指導意見》《利用河湖長制平臺加強流域涉水事務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指導流域各地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協調解決長江流域河湖管理保護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太湖流域管理局牽頭編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水利規劃,建立重點跨界水體河湖長協作制度,逐步實現流域河湖管理等級、管理目標、養護標準、信息共享等統一,采取流域聯合水資源保護、執法檢查、水生態環境監測、水污染防控等管控措施,實現區域一體化和流域管理融合,推進太湖、淀山湖“一湖一策”聯合修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