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必須不斷強化課程思政建設。該文圍繞“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立足天津工業職業學院天鐵校區教學改革,針對電類專業課堂教學建設過程中,踐行教材改革的要求,探索教材改革方面從理論上的認知到以單片機技術教材為例進行具體實踐,形成以電類專業教材改革為點帶動整個專業課程教材面的改革,為學院的內涵建設提供有益的經驗。
關鍵詞:課程思政 電類專業 單片機技術 教材改革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印發和“雙高”院校的落地,加強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和學校內涵建設,推進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為當前職業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印發,無疑為“三教”改革的實施提供了方向引領。針對專業課程教材思政元素挖掘不深的問題,該文以電類專業核心課的教材改革為基礎,展開調研,探索課程思政背景下教材改革有的效策略,為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在教材中的融合和專業課程教材改革提供參考。
1 電類專業教材思政元素挖掘情況調研
隨著職業教育發展,以校企合作為切入點,大力開展教材建設,形成了一批能夠真實反映崗位能力、符合人才培養規律的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案[1]。但專業教材中體現價值滲透和價值引領作用的科學思維和職業素養教育內容較少,該文以天津工業職業學院天鐵校區電氣自動化技術(電氣工程技術方向)專業所使用的專業課程教材為調研對象,通過查閱相關專業課程教材內容,同所承擔該課程的教師進行座談討論,統計教材內容中體現課程思政元素的情況。
該次所采樣的教材包括機械基礎技術與技能、電路與電工技術、電子線路分析與應用、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AutoCAD、計算機控制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工業企業供電、過程控制儀表與系統、變頻器應用技術、PLC控制技術、組態控制技術共15種課程教材。其中思想元素的體現形式在教材本身內容中篇幅很少,僅在部分章節的能力目標引導處略有部分內容,重點提出引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精神方面。更多教學中思想元素的體現主要以教師上課過程中穿插部分德育內容作為引導,偏向于實時方面的內容,重點表達教師本人的一些感悟。
通過調研情況可知,在目前所用的教材中體現思政元素的內容并不多,大部分都是通過任課教師根據所講課的內容,適時添加一些德育方面的內容,這樣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不符合“發揮好每門課程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2]的總體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從教材改革著手,發揮教材在學生自學專業知識和學生自我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使德育滲透過程柔性緩進,有效避免學生在教師反復講解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逆反心理,從而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 課程思政背景下專業教材改革的有效策略
推進教材改革和創新,根本措施就是要推進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為統領,按照完善教學大綱、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材的邏輯順序進行,因此電類專業課程教材改革的系統性必須保障。堅持符合《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條例,創新多元化教學資源融合途徑,課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教材體系;根據崗位需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根據學科特色推進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同時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案例和教學項目;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建立動態化、立體化的教材和教學資源體系[3],根據學生關心的話題或和教材相關的內容,同步思政元素更新,使專業課程思政與時俱進,保證課程思政常講常新,獲得學生認同。
2.1 課程思政融入教材體系
《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明確要求:職業院校教材必須體現黨和國家意志?!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2]。因此,課程思政理念必須貫穿進整個教材的改革規劃中,實現思政課所有高校課程的“共舞中共振”效應[4]。充分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首要前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基本內容合理地融入教材內容當中,體現出對學生價值的引領作用,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的人生追求,聚焦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突出職業工作崗位特色,將德育內容具體化,融入到各門課程,呈現到每本教材當中。
2.2 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推動教學、實訓的融合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應圍繞這一培養目標,設計學生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教材內容[5]。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仍然是職業教育主要培養人才的方式,那么,根據企業實際人才的需求,分析職業崗位,將新時代崗位所需要的新技術、生產產品所需要掌握的新工藝和新規劃統籌放入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當中,根據技術知識內容梳理總結,進一步將其納入相應新型教材中,推動教學和實訓的融合,同時適應“1+X”證書制度試點和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的工作需要。
2.3 開發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
教材改革過程中為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引的思路,倡導開發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弱化教材作為教學材料的特征,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資料的功能。通過教材引領,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在堅持教學大綱內容的基礎上,按照教學邏輯確定每節教材知識,針對學科課程在企業當中的典型案例,總結核心技能知識,突出教學重難點,既能使每次所用的新型活頁式教材相對獨立,又能串成工作手冊式教材相對完整,詮釋教學靈活的特點。該文采用的新型活頁式教材主要包括章節標題、教學目的、教學背景(包括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現狀及思政元素)、教學內容、思考題或作業、信息化資源參考資料、體現課程教材特色的二維碼等內容。其中,針對該新型活頁式教材開發相對應的信息化資源,以二維碼等現代化信息手段展現在新型活頁式教材中,比如:將承載教學信息的二維碼放置在活頁教材右下角,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手機掃描的形式直接學習,并且保障二維碼不變而所對應的教學內容可以實時更改,從而體現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信息化資源的靈活性和思政元素常講常新。針對課程特色,新型活頁式教材還可以增添以VR或增強現實等現代化手段制作的相關教材內容,引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進一步學習。
2.4 開發信息化資源、案例和教學項目
隨著智能時代的大步跨越,線上教學的普遍應用,教材改革離不開信息化教學,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職業教育教材信息化,開發對應的信息化資源、案例和教學項目成為教材改革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那么在開發信息化資源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幾個原則:一是堅持課程思政理念,適時添加同內容統一的思政元素。課堂教學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渠道,堅持課程思政理念,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中,循序漸進,發揮其隱形教育的特點。二是資源教學內容要同教材內容相統一。信息化資源、案例和教學項目是對新型活頁式教材內容的擴充,針對教學知識點來展開,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保障其統一性,避免給學生初學時造成困擾。三是資源內容要突出專業課程知識重難點。信息化資源的開發一定要針對教學內容知識的重難點來進行,將重難點內容分解呈現在學生腦海中,使得學生能化難為簡,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
2.5 建立動態化、立體化的教材資源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材資源體系正在經歷著深刻變革。從傳統的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再隨著線上教學的發展,又進一步發展成電子教材+平臺應用+直播的資源體系,現在工業4.0技術的發展和5G技術的實現,讓以VR或增強現實為技術代表深入融入到新型活頁教材當中,建立了動態化、立體化的教材資源體系,使得專業教材能夠緊隨信息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那么,新的教材資源體系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材變革中的應用,體現出教材設計動態化、教材內容可視化、教材表現立體化、教材模式體系化[6]。通過動態化、立體化的教材資源體系,使企業中的新工藝、新技術能在教材資源體系中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實實在在的感觸到,不再像以前那么觸不可及,從而使教材立體化,更加直觀化。同時,構建新的教材資源體系中融入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使得教學能時時反饋,真正把教與學融合成一個整體,滿足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個性學習需求。
3 融入思政元素,創新多元化教學資源——以單片機應用技術教材為例
根據課程教學特點,安裝產品工藝標準和開發流程,開發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該文以電類專業中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為例,使用新型活頁式教材,具體情況見圖1。在原有教材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能力基礎上,添加思政滲透模塊、VR或增強現實技術資源模塊和信息化資源模塊。其中思政滲透模塊根據授課內容,合理挖掘思政元素,比如:該頁教材中根據授課內容為模擬交通信號燈控制系統,那么可以將行人車輛互相禮讓、文明新風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活頁教材中,以智能信息技術體現動態化、立體化資源;VR或增強現實技術資源模塊將教材中所要的場景應用和實驗現象立體化呈現出來,圖1的情景演示,端口分配、流程圖、源程序設計元素可以通過VR或增強現實技術資源模塊呈現,使學生知道該節課具體要做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信息化資源模塊根據教材內容開發信息化資源、案例和教學項目,可以采用微課、實訓展示、案例剖析、企業崗位中實際應用等形式,通過二維碼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側重于對學生學科知識的講解,在教材中引導學生知其所以然。
通過以上新型活頁式教材,引導學生對3個模塊的學習就能將本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思政元素相融合,實現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此注意,新型活頁式教材應符合單片機技術手冊中的技術支持,根據教學特色和實際現有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環境來進行編制。
4 結語
該文以電類專業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從專業課程所用教材做相關調查研究出發,分析教材中思政元素挖掘的不足,根據有關文件中教材改革方向,結合學校具體使用教材情況,探索出課程思政背景下專業教材改革的有效策略,并以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教材為例,研究課程思政背景下專業教材改革的實踐路徑,為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在教材中的融合和專業課程教材改革提供參考。但仍有許多實際問題需要繼續探索、研究和解決,比如:立體化的教材資源在展現過程中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趣味性游戲的添加等,需要根據具體學科教材特點在實踐中摸索,真正實現新時代教材建設向科學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新民.職業院校數控專業“三教”改革實踐與探索——以數控編程與操作課程改革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147-152.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王成榮,龍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26-29.
[4]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5] 秦華偉,陳光.“雙高計劃”實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3):35-38.
[6] 國泰安.教材變“立體”,紙上可“談兵”|國泰安AVR新型教材助力教學改革[EB/OL].(2019-12-27).
推薦閱讀:思想政治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