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不同生物餌料對口蝦蛄幼體發育的影響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為研究不同生物餌料對口蝦蛄幼體發育的影響,將口蝦蛄幼體期分為11期(Z1~Z11),其中Z1、Z2不攝食,Z3以后開口攝食。根據試驗設計,將苗種投喂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Z3~Z6,第二階段Z7~Z8,第三階段Z9~Z11。在各階段分別投喂小球藻、輪蟲、鹵蟲無節幼體、鹵蟲和橈足類以篩選適宜餌料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第一餌料養殖試驗。結果表明,在口蝦蛄幼體發育過程中,單一餌料無法滿足口蝦蛄幼體發育需求。隨著幼體發育,需要及時更換、添加新的餌料,從規格、營養上滿足幼體攝食需求,保證幼體的能量供應,促進發育。本研究中,各階段分別投喂不同餌料,Z3~Z6投喂鹵蟲無節幼體,Z7~Z8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橈足類,Z9~Z11投喂鹵蟲均是可行的。

  關鍵詞:口蝦蛄;幼體發育;生物餌料

水產論文發表

  資助項目:天津市水產局青年科技創新項目(編號:J2018-01);天津市水產研究所創新團隊項目;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天津綜合試驗站(編號:CARS-47-Z01);天津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青年科技創新項目(編號:zxkj202117)。

  作者:逯云召

  通信作者:馬 超

  口蝦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俗稱皮皮蝦、螳螂蝦、瀨尿蝦,廣泛分布于我國各海區,是重要的海洋經濟甲殼類,其肉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豐富、口味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1]。由于海洋污染及過度捕撈等原因,造成海洋漁業資源逐漸枯竭,其捕獲量逐年降低,市場價格不斷攀升,因此開展口蝦蛄全人工繁育,對這一優質品種進行開發利用保護勢在必行。

  國內外學者經過多年試驗,在口蝦蛄的基礎生物學、親本培育、人工繁育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日本學者Hamano對蝦蛄產卵孵化、幼苗發育、生長變態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為口蝦蛄全人工繁育及養殖奠定了基礎[2-4]。菅騰在室內人工模擬條件下,對口蝦蛄行為特征進行觀察研究,發現在自然光條件下,口蝦蛄有明顯晝夜節律,并對其洞穴選擇、游動、領域和清潔行為做了詳細描述[5]。王波對口蝦蛄幼苗基本生物學特征進行研究,具體描述了親本習性、繁殖特征、幼苗發育分期的主要特征[6-7]。劉海映對口蝦蛄人工繁育做了多年研究,觀察描述了口蝦蛄受精卵胚胎發育,度量了幼體早期發育的形態特征,比較幼體各發育期消化酶活性,分析各階段餌料食性,指出口蝦蛄幼體發育過程中其食性存在明顯由偏植食性向肉食性轉換,口蝦蛄仔蝦表現出純肉食性[8-11]。張年國對口蝦蛄親本強化培育進行研究,探討不同水質及餌料條件下的育肥效果,分析親本繁殖特性,并對苗種早期發育及開口餌料進行研究,認為在口蝦蛄幼體在開口后15 d內(Z3~Z7),主要投喂輪蟲+鹵蟲無節幼體餌料[12-14]。雖然國內外學者做了一些研究,但對口蝦蛄幼體苗種培育描述較為籠統,尤其是在發育期餌料方面研究不多,本試驗在人工繁育口蝦蛄幼苗的基礎上,以小球藻、輪蟲、鹵蟲無節幼體、鹵蟲、橈足類為試驗餌料,篩選口蝦蛄幼體不同發育階段適宜餌料,為苗種大規模養殖提供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試驗在天津市立信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進行,2020年4月從天津濱海新區大神堂碼頭采購野生口蝦蛄親本,選取體質健壯、活力旺盛,已交配完且性腺發育飽滿的個體,經強化培育后在車間水泥池中抱卵孵化,待孵化后,根據試驗安排撈取各階段苗種進行試驗。

  口蝦蛄幼體期發育共分為11期[2](Z1~Z11),其中Z1、Z2不攝食,Z3以后開口攝食。根據試驗設計,將苗種投喂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Z3~Z6,第二階段Z7~Z8,第三階段Z9~Z11,研究各個階段餌料選擇及養殖試驗。試驗所用的鮮活輪蟲、鹵蟲均為市場采購,鹵蟲無節幼體為鹵蟲卵孵化獲得,橈足類從室外養殖池塘水中撈取,小球藻為濃縮鮮活藻液。

  養殖試驗在玻璃缸中進行,玻璃缸規格為 34 cm×28 cm×22 cm,蓄水15 L,養殖用水為過濾海水,鹽度3%,溫度(22±0.5) ℃,每天早晚各換水1/2。

  1.2 試驗方法

  1.2.1 第一階段Z3~Z6餌料投喂及養殖試驗

  試驗分5組,對照組不投喂,試驗組分別投喂小球藻、輪蟲、鹵蟲無節幼體及橈足類,每組設3個平行,每缸放口蝦蛄幼體50尾。篩選最適餌料,開展養殖試驗。每天早晚添加足量餌料,投喂1 h后吸污、換水,記錄死亡情況。

  1.2.2 第二階段Z7~Z8餌料投喂及養殖試驗

  試驗分5組,對照組不投喂,試驗組分別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橈足類、鹵蟲無節幼體+橈足類、鹵蟲,每組設3個平行,每缸放口蝦蛄幼體50尾。篩選最適餌料,開展養殖試驗。每天早晚添加足量餌料,投喂 1 h 后吸污、換水,記錄死亡情況。

  1.2.3 第三階段Z9~Z11餌料投喂及養殖試驗

  試驗分2組,對照組不投喂,試驗組投喂鹵蟲,設3個平行,每缸放口蝦蛄幼體50尾。篩選最適餌料,開展養殖試驗。每天早晚添加足量餌料,投喂1 h后吸污、換水,記錄死亡情況。

  1.3 數據處理

  結果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采用 SPSS 21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被認為差異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餌料對各主要發育期苗種存活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餌料條件下,口蝦蛄幼體第一階段存活率差異明顯(P<0.05),由鹵蟲無節幼體投喂組成活率最高,其他試驗組均在6 d時全部死亡。不投喂及小球藻投喂組在5 d時開始大量死亡,可能是由于沒有攝食而導致體內能量耗盡而死。橈足類投喂組1 d時就出現將近45%死亡率,可能是因為部分橈足類個體較大,在玻璃缸中游動對口蝦蛄幼體造成損傷。輪蟲投喂組在3 d時出現大量死亡,推測是因為口蝦蛄幼體對輪蟲有一定的捕食,但由于輪蟲個體較小,無法順利捕食,而又因捕食活動消耗體能,導致其在3 d開始出現大量死亡現象。

  由表2可知,不同餌料條件下,口蝦蛄幼體第二階段存活率差異明顯(P<0.05),鹵蟲無節幼體+橈足類投喂組成活率最高,不投喂、橈足類、鹵蟲試驗組在6 d全部死亡。鹵蟲無節幼體投喂組在 1~5 d 保持較高存活率,在5 d時并未發現Z8個體,6 d 后出現大量死亡,推測是因為無法完成變態而陸續死亡。不投喂、橈足類、鹵蟲試驗組則是餌料不適口無攝食而造成能量耗盡死亡。

  由表3可知,在投喂鹵蟲的情況下,口蝦蛄幼體第三階段保持較高的存活率。說明鹵蟲作為餌料投喂幼體Z9以后是可行的,不投喂組則是能量耗盡死亡。

  2.2 口蝦蛄幼體養殖試驗

  圖1為以鹵蟲無節幼體為餌料的第一階段養殖發育變態及存活曲線。試驗從Z3開始,到全部死亡結束,共持續29 d,經歷4個時期。在Z4保持較高的成活率,從Z5開始存活率開始大幅下降,Z7后逐漸全部死亡,未發育至Z8。可能是因為Z5之后,單一餌料無法提供苗種所需全部營養,導致苗種死亡率升高。

  圖2為以鹵蟲無節幼體+橈足類為餌料的第一階段養殖發育變態及存活曲線。試驗從Z7開始至全部死亡結束,共持續17 d,經歷2個時期,Z9之后逐漸死亡,未發育至Z10。在此階段養殖過程中,個體死亡主要出現在Z9變態期,推測原因可能是隨著幼體發育,餌料大小不適。

  圖3為以鹵蟲為餌料的第一階段養殖發育變態及存活曲線。試驗從Z9開始至全部死亡結束,共持續24 d,經歷3個時期,稚蝦蛄變態后逐漸死亡。在本試驗階段,Z11后死亡率升高,原因可能是在單一餌料培養條件下,幼體積累能量不夠,營養供應不足,無法滿足幼體變態至仔蝦蛄。

  推薦閱讀:水產養殖課題有哪些研究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宾川县| 尚义县| 盘山县| 寿宁县| 榆树市| 崇明县| 凌海市| 鄂托克前旗| 南京市| 望城县| 牙克石市| 佛冈县| 亳州市| 大理市| 顺平县| 黎川县| 莲花县| 射阳县| 通榆县| 运城市| 牙克石市| 麻栗坡县| 罗源县| 北辰区| 讷河市| 南涧| 江达县| 铜陵市| 正阳县| 亚东县| 吉林市| 宣城市| 清远市| 岚皋县| 兴安县| 奉新县| 开鲁县| 桐柏县| 河间市|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