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如何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如何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個迫切解決的現實任務。文章以廣西柳州市柳北區為例,就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探討。

  關鍵詞:現代公共文化;存在問題;措施

公共文化論文發表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2015年1月,中辦、國辦出臺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從理論學習、政策完善、制度創新到實踐探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如何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如何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個迫切解決的現實任務。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政府主導作用為前提,營造公共文化服務發展良好環境。

  一是強化文化建設組織保障。實施“城鄉藝術教育惠民工程”,開展“一人一藝”大培訓大教育工作。以區文化館和圖書館為中心、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為分館、行政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為服務網點的總分館制,提高公共文化資源利用率。每年舉辦各類培訓和公益講座60次以上,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每年舉辦藝術培訓(公益講座)20次以上,村(社區)每年舉辦藝術培訓(公益講座)4次以上,實現全區每年參與藝術培訓和公益講座3萬人次以上,實現“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二是創新基層公共文化管理機制。通過政府公共文化產品采購、公共文化服務外包、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等形式,積極構建“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公共文化發展供給新模式,柳北區于2016年建立“中心+”服務體系,注重對“中心+”體系的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和場地資源的全面整合和拓展,在城區中率先成立“五大協會”。近3年多來,“五大協會”積極參與我區公共文化服務,利用了“中心+”體系的資源,共同參與基層文化的管理和服務,選送節目參加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主辦“一會一節”、舉辦“書畫進校園”、開展“送春聯進萬家”活動、“一人一藝”大培訓大教育、參加“龍城金秋”文藝會演、“劉三姐大舞臺周周演”等,形成多元聯動格局,人才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服務質量和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三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結合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工作,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實施重點項目、增加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等扶持手段,加速貧困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如在2018年村服中心建設項目中,共投入200萬元(其中上級下撥資金50萬元,城區整合資金150萬)為2個貧困村(古城村和新維村,留休村已于2015年建設)按照“五個一”標準建設外,增加為古城村和新維村采購了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項目設備及桌椅、書架、音響等基本業務設備。同時,還為3個貧困村招募“三區”人才志愿者,開展文藝培訓,指導和組織群眾開展文化活動。

  (二)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一體,協調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

  一是逐步健全城鄉公共文化體系。健全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管理、部門協同、權責明確、統籌推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同時結合我區實際,成立由區文體廣旅局牽頭、區有關部門參與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小組,統籌協調開展相關工作。

  二是保障特殊群體享有均等服務。積極開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藝術培訓服務、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動。以公共文化機構、社區和企業為實施主體,舉辦農民工文藝晚會專場,滿足他們的基本文化需求。針對老年人開展春季和秋季免費培訓,針對中小學生開展暑期免費培訓,涉及舞蹈、書畫、攝影、朗誦、體育和地方戲等項目,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并向農村貧困戶贈送衛星直播接收設備。

  (三)以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打造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品質。

  一是打造“和諧文化在基層”系列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節日紀念日、政策法規、公共圖書、校園文化、企業文化、重點群體、文化館(站)、博物館和美術館等8個主題基層文化惠民服務活動,形成了社區活動周周辦、鎮(街道)活動月月演的氛圍。每年共開展文藝演出、知識競賽、書畫展等各項活動120多場。

  二是打造業余文藝隊伍扶持工程。制定業余文藝隊演出考核計分標準,明確扶持經費等次,及時發放扶持經費。每年我區160多支業余文藝隊2000余人為轄區群眾演出900余場,實現了隊伍數量明顯增多、演出質量明顯提高、演出場次明顯增加的目標。

  三是打造文體設施惠民工程。完成總面積約1700平方米的柳北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內設9間活動室,可同時容納近300人活動;累計建成32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因黃村村、白沙村、雅蓮村等3個行政村涉及城中村改造或城市規劃范圍,按自治區要求不列入建設項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63個。2018年分兩批為61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進行配套建設,投入資金約270多萬元。整合我區預算資金先后采購兩批圖書共計13080冊,圓滿實現城區圖書館館藏3萬冊的最低標準。為每個村、社區發放便攜式音箱,方便文藝隊開展各類文體表演活動。

  (四)以品牌文化活動為抓手,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載體。

  一是連續舉辦“北雀歡歌”文化藝術節。每兩年舉辦一屆,今年已是第九屆。每一屆根據時代發展制定不同的主題,根據群眾需求設置不同的比賽板塊,一屆比一屆有特色,一屆比一屆有突破,掀起了全民參與的熱潮,受到了轄區群眾的高度認可和贊揚,各項活動在市級以上多家新聞媒體上進行了報道。

  二是深入開展基層“八小文化”活動。為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區公共文化惠民服務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惠民服務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每年制定下發《關于深入開展基層“八小文化”活動的通知》,在各村(社區)組織開展小舞臺、小講臺、小展臺、小輔導、小公益、小閱讀、小板報、小競賽等基層“八小文化”活動。全年開展各類活動100多次,打通轄區群眾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

  推薦閱讀:文化館對特殊群體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辽县| 仪陇县| 栖霞市| 永昌县| 仙游县| 高安市| 莱阳市| 治多县| 建水县| 淮南市| 舒城县| 潞西市| 惠安县| 准格尔旗| 喀什市| 巨野县| 贺州市| 九台市| 桓台县| 左贡县| 沙雅县| 兴和县| 金溪县| 汤阴县| 龙州县| 宁化县| 安泽县| 抚顺市| 南开区| 都兰县| 雷州市| 多伦县| 乌恰县| 大安市| 康马县| 石河子市| 上蔡县| 廊坊市| 綦江县| 保德县| 上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