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隨著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等會議的召開,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本文基于新時代輔導員的角度,對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分析,闡述新時代思政工作面臨的情況及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探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0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及教師隊伍的建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教學體系的核心部分。第八屆高校輔導員創新論壇中明確提出,“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依靠輔導員發揮正向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輔導員和高校學生關系密切,因此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力執行者,其工作與培育時代新人息息相關[1]。新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的目標,但當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需要輔導員摒棄傳統觀念,創新工作路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1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的責任使命
1.1 謹記學生工作的初衷
學生工作的初衷指的是具備良好的政治意識及覺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確引領價值,培育美好人格,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塑造時代新人。高校輔導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知識水平,有效結合學生的需求,創新工作方式,改進薄弱環節,培養學生成才也是為社會、為國家輸送人才,這便是輔導員學生工作的初衷[2]。
1.2 不忘立德樹人的使命
新時代的“德”不僅是指德行,思想品德,更應該涵蓋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質、健康的人格素質。輔導員需要有效結合自身“修德”以及學生“立德”,實現道德教育和愛國立志、求真厲行的融合,積極開展道德教育,通過實踐不斷完善教育工作[3],并且要長此以往地堅持下去。
1.3 牢記鑄魂育人的責任
“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始終都是教育的重要問題。高校輔導員應堅持理想信念教育,使廣大大學生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的支持者、倡導者和代言者,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擁護者、積極傳播者以及忠實踐行者[4]。在具體工作中,高校輔導員需要牢記鑄魂育人的責任,為培育新時代人才奮斗前行。
1.4 培育時代新人的擔當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擔當和使命,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了解國情,了解社會發展情況,對學生成長情況、心理情況及觀念行為進行深入研究[5]。同時還應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自覺承擔培養社會主義時代新人的重任,做出自己的貢獻。
2 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問題
2.1 外部因素
(1)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范圍意識形態斗爭也更加激烈和復雜,敵對意識形態勢力企圖強化傳播和植入自己的觀念;(2)一些邪教開始滲透進大學校園,高校中“宗教熱”的現象愈發明顯。一些大學生開始主動瀏覽宗教相關書籍、參拜寺廟教堂等,許多境外不法宗教組織通過多種形式,在我國大學內進行非法傳教活動,有針對性、計劃性地滲透到各個高校,發展和培養力量,意圖侵襲大學生的思想[6]。
2.2 內部因素
(1)“主渠道”和學生的內在需求有待加強適應。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多數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持滿意或基本滿意的態度,但是仍有部分學生認為該課程作用甚微,原因包括兩點[7]:1)思想政治課程和學生的實際成長情況有一定的距離感,教學內容中關于現實問題分析的內容較少,無法解決學生在現實中所遇到的問題;2)教學上依然存在灌輸式教學現象,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2)高校輔導員思政隊伍建設有待加強。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及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但是當下很多高校不具備完善的工作體系,職責發揮欠佳,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課程教師之間的同向同頻聯動機制不完備,大多為自覺自發性,不具備良好的合力,從而導致思政教育的開展受到阻礙。
3 創新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措施
3.1 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思政目標和學生發展需求內在需要的統一
大學是學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人生發展的最重要階段之一。高校需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基本目標,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培養德才兼具、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同時,高校需要重視大學生廣泛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確保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針對性。目前,高校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包括民生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反腐問題等,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展開需要圍繞熱點話題展開,合理設計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和解決上述問題[8]。高校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深入了解時代發展特點,選擇和生活貼近的思政內容,有效融合思想政治課堂和生活課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過班會、談心談話等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幫助大學生解決思想問題。
3.2 以教師為主導,強化隊伍建設,形成各方協同的育人格局
首先,需要重視思想政治隊伍的建設,根據相關標準安排輔導員、班主任及心理咨詢教師,提高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全面發揮黨政干部及共青團干部的職能和作用。不斷拓展兼職思政隊伍,組織輔導員、黨員及學生骨干參與到思政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其次,應不斷提高思政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提高思政隊伍綜合素質建設水平,有針對性地強化理論武裝,給予思政工作人員培訓機會及探究交流的機會,強化自我學習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提高思政工作隊伍建設水平。再次,應建立師德考核機制,建立科學、全面、細致的考核制度,將師德納入教師綜合評價體系中,使其作為重要的評價體系。引導教師重視學生道德品行塑造,創新師德評價組織形式,對師德展開全面評價,做好反饋應用。如果存在問題則需要及時進行談話,使其加以注意[9]。
推薦閱讀:《思想政治課教學》思想政治工作資料性刊物。內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各條戰線與各階層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先進人物、集體及其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