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公路橋梁改造工程是農村公路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改善原有橋梁的性能,充分發揮橋梁的作用和功能,確保工程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與此同時,農村的公路橋梁改造施工要在采取合適的施工技術,以及施工中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證工程的最終質量達到要求。該文將主要以何家臺橋改造工程為例,探討其施工技術與管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何家臺橋 橋梁改造 施工技術 管理措施
何家臺橋始建于2001年,彼時,地方群眾利用國道工程施工剩余的廢棄梁板自行搭建橋梁,工程經長期使用后出現了諸多病害問題。為改變橋梁的病害隱患,優化橋梁性能,工程改造也被提上日程。為充分發揮工程改造的作用與價值,有必要認真分析施工技術及管理措施。
1 何家臺橋工程概況
何家臺橋地處天祝藏族自治縣與永登縣交界處,原有橋梁無設計圖紙和施工、監理資料,為3~20 m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空心板橋,不具備較強的抗災能力,橋墩、橋臺埋置深度僅有2 m,正常水位沖刷就造成橋墩、橋臺基礎裸露,鉸縫出現開裂、脫落問題。部分橋梁欄桿扶手斷裂,橋梁主構件損傷嚴重,被判定為危橋。現擬定在原橋位建設3~20 m的預應力箱梁橋,按照公路I級設計荷載,同時在橋梁兩端的引道路基上設置波形護欄,長度共165 m,起點和終點采用平交處理,與原有道路順利連接。
2 何家臺橋改造工程施工技術
2.1 基坑開挖
該工程基坑開挖作業開展前,要根據設計要求、施工規范進行放坡率、邊樁位置、開挖深度及尺寸等方面的確定,以免超挖現象產生。明挖作業中,應以機械作業和人工作業的結合方式,開挖過程中對邊坡坡度進行控制,保證穩定性[1]。另外,基坑開挖中支護結構的設置要結合水文特征合理規劃。結合該項目的特點,實際作業中,基坑頂設置成2%反坡,并設置排水系統,做好地下水和雨水的疏導。基坑預留20~30 cm的人工清底區域,以免破壞原有基礎結構。開挖到標高1~1.5 m距離時,進行基底巖石性的核查,如果發現與設計要求不符,要立即上報處理。處理后開挖至設計標高位置,保證基坑質量,減少因地質情況不明導致的問題發生。基坑開挖完成后,立即檢查開展下道工序,禁止出現長時間晾曬情況。
2.2 橋墩、橋臺、橋身施工
橋墩、橋臺、橋身施工重點在于基礎模板施工上,該項目中采用的基礎模板以大塊組合鋼模板為主。鋼模板的剛度、強度較強,可保證結構穩固性。同時連接數量較少,不會產生較多連接縫,拼裝后能夠保證結構整體性、穩固性[2]。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內容:一是模板和鋼筋安裝應搭配進行,鋼筋安裝完成后進行綁扎施工,模板與腳手架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變形;二是側模板安裝時,要做好結構把控,避免位移現象;三是利用海綿套豐富模板,控制漏漿問題;四是模板安裝完成后,對各平面穩定性進行檢查,之后澆筑混凝土。澆筑前,模板要涂刷脫模機,并做好內外清理,減少雜質混入可能;五是澆筑過程中如果出現變形,要及時糾正。
2.3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前做好前期檢查,保證模板、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的合理性,避免澆筑中變形問題產生。對于混凝土材料,需要做好原材料及配備的檢查和實驗。填充的片石數量在混凝土體積1/4,厚度在150 mm以上,抗壓強度30 MPa。填充片石間距在100 mm以上。澆筑過程中,以泵送方式運輸混凝土,并對混凝土進出口溫度加以測量和把控,盡可能將溫度控制在5 ℃~30 ℃之間。振搗提升混凝土密實度。振搗中,插入深度在5~10 cm,移動半徑在振搗半徑的1.5倍左右,振搗時間控制在20~30 s左右,禁止過震帶來的影響。待混凝土不再出現浮漿、氣泡后停止振搗。
2.4 大體積混凝土保溫處理
為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在材料選擇上應進行嚴格把控,降低水熱化反應的發生可能。材料選擇上,對于砂石材料、粉煤灰外加劑等質量進行科學把控,降低水泥含量,同時合理調配水灰比,降低水熱化產生的高溫。墩臺混凝土中水泥的選擇可以散裝或袋裝水泥為主,使用過程中,做好溫度控制,盡可能不超過50 ℃。砂和碎石的選擇要求符合現有規范要求,并在使用前沖洗干凈[3]。外加劑可采用高效緩凝性外加劑,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進行科學養護,控制溫度裂縫。
2.5 回填施工
回填施工中以分層回填為主,每層厚度控制在20 cm左右。回填方向結合現場情況分析,存在擋墻的可從兩端向中心回填,無擋墻的可從中心向兩端回填。
2.6 橋梁上部施工
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可分為以下3個部分內容。
2.6.1 箱梁預制
預制箱梁在混凝土施工前,需對預埋鋼筋和預埋件位置進行確定,并做好固定處理,以免澆筑是出現變形或位移。預制梁定、底板及模板部位相對較薄,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好骨料的科學選擇和搭配。管道密集、錨固區域內的混凝土需要進行振搗和養護,以提高結構質量。預制梁的上供值不得超過計算值10 mm,反拱值的設計原則是使梁體在二期恒載施加前上拱度不超過20 mm,施工完成后不出現下撓情況。統一跨度內箱梁的澆筑時間、張拉時間不得超出10 d。澆筑過程中盡可能保證一次成型,箱梁的澆筑總時長不高于6 h。在澆筑過程中,做好溫度管控,避免溫度裂縫的產生。澆筑后的振搗中,除要對振搗頻率、時間、插入深度控制外,還應避免振搗器碰觸到預埋件、管道等結構,以免問題產生。澆筑完成后進行抹光和拉毛處理。脫模后,將堵頭板放至指定位置,利用砂漿封堵[4]。
2.6.2 預應力施工
預應力施工中時,預應力管道位置要與坐標要求一致,并利用鋼筋固定。固定后以點焊連接方式與腹板箍筋相連,保證穩定性。澆筑作業前,檢查螺紋管密封性,避免雜質堵塞管道。箱梁混凝土強度和彈性達到85%設計值后,進行預應力張拉。在張拉過程中,正常情況下,鋼束錨的張拉應力在1 395 MPa,但由于其與錨圈之間存在摩擦力,所以將張拉應力設定在1 437 MPa。張拉過程中,要做好檢測工作,確定張拉應力控制在0.8 fpk標準范圍內[5]。主梁鋼束張拉需要兩端同時進行,按照既定規范要求逐步作業;該工程還使用千斤頂輔助張拉作業,千斤頂的校正系數要控制在1.05以內;張拉后的24 h斷絲和滑絲數量不得超出鋼絞線的1%;張拉后的48 h進行孔道壓漿,則強度控制在50 MPa左右。壓漿過程及壓漿后的2 d內,溫度不得低于5 ℃;封錨前要做好清潔工作,封錨采用混凝土漿料處理,保證密實度。
2.6.3 箱梁安裝
箱梁安裝的工藝流程為:永久支座設置及孔洞檢查—面板濕接縫及端橫梁混凝土澆筑—施工護欄—連續鋼筋設定—橋面鋪裝及伸縮縫安裝。安裝過程中,箱梁吊裝以吊孔穿束兜托梁底的方法,吊點與兩端距離100 mm,橫橋與懸臂根部100 mm。裸梁堆放層高不得超過兩層,并設置遮蓋材料,禁止暴曬。進行箱梁荷載驗算,確定荷載范圍安全后在施工。施工中設置臨時橫向支撐結構,提高橋梁結構的穩定性[6]。該項目中裸梁承受最大荷載應在3 230 kN m左右,橋面板最大彎矩荷載42 kN m。在濕接縫處理中,先進行預制梁混凝土鑿毛處理,在按照計劃要求進行模板安裝,安裝完成后采用鋼筋綁扎的方式提升穩定性。最后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并做好抹光和二次收漿、拉毛處理。
2.6.4 其他部分
混凝土澆筑完工后,要進行保濕養護處理。養護中,內外結構溫差控制在15 ℃內,養護時間不得少于半個月。如果是冬季施工,當外界溫度低于5 ℃時,停止澆水,并做好保溫措施,延長養護時間;箱梁施工中的鋼筋連接要完全按照圖紙要求進行。選擇的焊接方法要結合鋼筋直徑科學選擇。直徑在12 mm以上的,選擇焊接連接。鋼筋直徑在12 mm以下的,以綁扎連接;保持梁底部的橫向穩定性;調平層澆筑中要做好浮漿、油污的處理和清潔,實現新舊混凝土的粘結。
3 何家臺橋施工中的管理措施
3.1 施工質量管理措施
3.1.1 創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將質量管理措施落到實處
質量管理活動貫穿整個施工流程,管理人員應進一步明確管理要點、管理規范與管理制定,實現全程化、動態化、精細化管理。
3.1.2 增強全體人員的質量意識
全體人員的質量意識往往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工程項目的質量優劣。為此,施工單位要大力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讓全體人員都能細致入微,營造良好的質量管理工作氛圍,保障工程的質量安全。
3.1.3 開展技術交底工作
在各工程項目、各施工環節及各道施工工序前,編制并發放質量要求手冊,將手冊作為書面交底材料。與此同時,組織召開交底會議,實現口頭交底,促進各部門間的溝通交流與協調配合。正式開工前,針對已經正式入職的員工展開技術培訓與技術規范教育,定期組織培訓考核,只有通過考核的員工才能進入工作崗位。
推薦閱讀:《中南公路工程》于1975年創刊,是中國公路工程領域的主導性期刊。同時也是“公路運輸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和“中南公路科技情報網網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