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發展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很多環境相關部門希望通過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來解決這些問題。由此環境監測便引起了生態環境部門的關注,并將其作為環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環境治理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基于此,該文從不同角度來研究環境監測對環保工作的價值,旨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環境監測 環保工作 價值 實施途徑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做好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加強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是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前提,環境監測又是做好環保工作的基礎,環境監測可以詳細地了解實際的污染情況,然后相關部門再制訂針對性的治理方案,來提高環保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環境監測把環保工作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能更好地協調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發展關系,實現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 環境監測的含義及內容
環境監測是指連續或者間斷性對人類和環境有影響的各種物質的含量及排放量的檢測,跟蹤環境質量的變化,確定環境質量水平,為環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礎和保證。環境監測過程較為復雜,首先需要對監測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并結合調研的具體情況,切實加強對其監測方案的確定,并對方案執行的過程加大對其的檢查和監督力度,確保環境監測水平的提升。
在常見的工作中,環境監測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監視性監測主要是對工作范圍內的污染物及含量等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測。監視性監測具有長期性,且地點也是特定的,它通過監測出的數據與以往數據進行對比,來分析工作范圍內環境污染的狀況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然后為環保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再制訂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來遏制環境的惡化。
(2)研究性監測主要是為了科研工作而對環境進行的監測。它可以為環保工作提供可靠、準確的數據,對研究性監測的要求比較高,它除了肩負環境治理的責任,也影響著環境污染政策的制定[1]。
2 環境監測的分類
2.1 監測目的
按照目的可分為目的性監測、研究性監測及特定性監測3種。其中,目的性監測需要按照生態環境部門的相關要求來執行;研究性監測屬于科研環保工作的范疇;特定性監測是對某一特定環境進行的監測。
2.2 監測對象
按照監測對象可分為固體廢棄物、水質、土壤、空氣中物質含量的監測等。通過具體的監測對象可以明確監測的目的,然后通過監測對象所顯示的數據來評估環境的狀況。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新物品層出不窮,也使監測對象越來越豐富。
推薦閱讀:環境監測課題研究周期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