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博物館的藏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科學有效地開展博物館藏品保護工作是博物館的一項基礎建設工作。充分認識藏品預防性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做好藏品預防性保護工作,制定相應的預防性保護措施,有助于減少藏品受到的各種環境和社會因素的破壞,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
關鍵詞:藏品保護;博物館;預防性保護
博物館是藏品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對館藏物品分類管理,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等文化教育功能的公共機構,在我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需要藏品標本為依托,緊緊圍繞藏品來開展各項業務。博物館的藏品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每一階段,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也是博物館開展各項業務的物質基礎,因此,科學有效地展開博物館藏品管理和保護是博物館諸項業務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工作。充分認識藏品保護的重要性,切實做好藏品保護工作,是歷史、社會及公眾賦予藏品管理工作者的使命。
博物館的藏品在入館時經過正規的入庫收藏手續和分門別類入庫保管。但是由于現有條件的限制,很多館藏藏品的保存環境往往不盡如人意,保管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藏品出現問題,且沒有進行及時處理或因處理不當造成藏品損壞甚至報廢的情況層出不窮。常見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被動思想,造成損壞的事實后果,再怎么修復處理都不能恢復保持藏品原有的樣貌狀態。因此,在藏品保護工作中把預防性保護工作作為重點,防患于未然,貫徹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根據藏品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性保護措施,來應對藏品遭受的各種環境和人為因素的破壞,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
一、博物館藏品保管存在的問題
館藏藏品存放的地方一般是在堅固、密閉,同時通風良好的庫房。庫房的環境因素對藏品保存有直接影響,是藏品保護應該關注的重點。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庫房溫濕度、有害氣體、蟲害、霉菌等自然環境條件的影響,還包括庫房設施、人為因素等間接影響因素。
(一)溫、濕度對藏品的影響
藏品標本存放的地方一般是堅固密閉同時通風良好的保管庫房。不同的地區,季節氣候溫度、濕度也不同。四季溫度的變化會引起存放藏品標本的庫房溫、濕度變化,導致藏品的性質也發生變化。研究表明,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度就會增加1~3倍,同時造成物質內在物理、化學結構上的變化,從而引起物質原有屬性的破壞。溫度、濕度的變化會直接引起不同類藏品的不同破壞和損害。比如紡織品、紙張、木器等藏品發霉生蟲,金屬文物腐蝕生銹,臘葉、昆蟲標本的粉蟲侵害,動物剝制標本的皮毛干裂、蟲害。因此,在藏品庫房的管理工作中,要把溫度、濕度監控工作作為藏品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對藏品進行預防保護管理。
(二)有害氣體對藏品的損害
隨著社會的工業化生產,人類所處的環境日益遭到破壞。藏品文物所處的環境也會遭到各類有毒有害氣體的侵蝕。比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在潮濕的環境中會形成具有強腐蝕的酸性氣體,當有機質的藏品文物暴露在含有二氧化硫的氣體中就會受到腐蝕損害。二氧化硫還容易造成化石的風化損壞、巖石礦物的化學變質等。空氣中含有HS、NOX、CL2、等氣體對文物藏品有著不同程度的危害。在預防性保護工作中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來改善庫房微環境,使文物藏品免受有害氣體的損害。
(三)霉菌蟲害的影響
四季氣溫變化引起溫度、濕度的差異變化不同。春夏季是梅雨天氣的多發季,庫房潮濕的環境易產生霉菌等微生物蟲害現象。發霉和霉菌污點主要發生于臘葉標本及動物昆蟲類標本等有機藏品標本中。臘葉植物標本在入庫時如果烘干不夠徹底,熏蒸蟲害去除不完全,例如有些原有攜帶蟲卵未被發現就入庫的標本,易造成蟲害。霉菌蟲害也發生于動物的剝制標本中,如獼猴、水獺、鳥類等剝制標本,這些剝制標本在入庫時如果殺蟲不徹底都會造成霉菌蟲害。鯨魚、鯊魚等動物皮張剝制標本在制作處理上如果脂肪未脫盡、防腐處理不夠徹底,在潮濕溫熱的環境下也會引起腐爛蟲害的發生。因此,防霉、防蟲害也是預防性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
(四)人為因素的影響
藏品的保護管理工作是一項煩瑣而又具有技術性的工作。由于工作人員的疏忽造成的藏品丟失和火災事件也不少見。藏品上架或下架擺放、清潔擦拭等護理工作也易造成藏品磕碰損壞。在藏品出庫過程中如果包裝不妥,運輸過程中車輛的顛簸震動也會引起磕碰損壞。在展覽陳列擺放藏品過程中沒有輕拿輕放會產生人為損壞。因此,要加強保管人員的安全意識,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準則,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藏品損失。
二、藏品預防性保護的應對策略
(一)溫、濕度控制
藏品標本保存環境的溫度、濕度要控制在有利于藏品保存的值內。對于不同質地的文物,保存它們的溫、濕度環境各不相同。經國內外博物館藏品保護科技人員的長期研究實踐,目前已基本公認的博物館建筑物內環境氣候的標準數值是: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為45%~65%。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藏品庫房應建立實時監控管理的智能化空調控制系統,采用恒溫恒濕系統設備控制庫房的環境溫濕度,保證藏品標本的存放安全。通過空調系統自動控制,根據季節變化,合理調節適合各類藏品標本的溫、濕度。如果條件不允許,應當結合本館實際,庫房管理人員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以及不同的季節變化制作館藏庫房的溫、濕度日常監控表格,通過日、月、年的匯總表觀察分析,獲得每一時段庫房的溫、濕度變化范圍,獲得理想的控制范圍。根據需要,通過抽風機、空調、除濕機、干燥劑等措施達到庫房溫、濕度要求。
(二)有害氣體的控制
有些博物館由于條件限制,現有環境監測手段比較簡單,僅配備少量精度不高的簡易溫濕度表,不能對環境中的污染物有害氣體進行科學監測、科學分析和治理。因此有必要在館內建立一套藏品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及控制系統,其無線傳感環境監測器能夠滿足有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和含硫污染物等環境質量綜合評估要求,實現對庫房環境質量的及時感知和風險預控,使藏品處于一個穩定、潔凈的安全生存環境。對藏品保存環境的有害氣體進行有效的監測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減緩環境因素對文物材料的破壞作用,是從源頭上預防性保護藏品標本的關鍵,也是當前我國可移動文物保護迫切與重要的工作。
推薦閱讀:博物館講解工作的創新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