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敘述了在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內(濕地公園中)建立“山西電力博物館”的必要性,提出了從外形到內置、從環保節能到休閑娛樂的設計理念與方案。該文是是課題《晉陽湖畔百年職業大學人文地標與共生環境雙重價值的設計與研究》最終研究成果之一。
關鍵詞:城市記憶展廳電力博物館;內涵設計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地處晉陽湖西岸,是山西省唯一一所中央企業辦的電力大學,作為見證并參與太原第一熱電廠和晉陽湖轟轟烈烈歷史的一所大學,如果能融入晉陽湖公園的自然景觀,在開放式職業大學校園設計的城市記憶區塊中,建造記錄歷史的晉陽湖西岸城市記憶展廳暨電力博物館,并成為湖區景觀中的人文地標,這不僅僅呼應太化工業遺址的“記憶城市”板塊,還將對周邊產生地域性影響,高等學府的校園文化將成為一道獨特風景;沒有圍墻的校園建設還會帶動以校園文化為核心的周邊地區建設,從而為湖區景觀注入一種新的文化內涵,甚至會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和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建筑設計
步入21世紀,資源、能源危機成了嚴峻的全球性問題,如果將為山西乃至全國發展貢獻過重要能源的晉陽湖地區建設成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轉型示范區,將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教育、典型意義。
在資源、能源的消耗活動中,人類的建筑活動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在建筑設計上可以推廣力求滿足生態和諧及可持續發展內在要求的“綠色建筑”。
1、外形設計上與外部環境進行有效互動,達到生態和諧的效果
本建筑處于晉陽湖濕地公園之中,建筑層高不宜過高,同時可以采用“綠色屋頂”,使建筑在外形上更好地融入環境。
所謂“綠色屋頂”,即在屋頂種植綠植取代傳統的屋頂結構,這樣的屋頂不僅可以增加綠色,融入公園環境,而且屋頂泥土可以保溫隔熱,蓄自然雨水進入建筑水循環系統,有一定的節能效果。
2、建筑材料選擇有保溫、隔熱等功效的材料,同時能體現地域性的文化與傳統
作為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一棟代表性建筑,在外觀上體現電力的因素,與學校主業聯系,可以更好地成為讓社會了解學校的一個窗口。外立面可以選擇玻璃幕墻搭配光伏板,既可以增加建筑的自然采光,同時可以利用太陽能為建筑提供電力。
3、整體能耗低,力求達到可以自己產生可再生能源,甚至為校園別的建筑提供能源
除了在外立面采用太陽能光伏板為建筑提供能源外,還可以使用淺層地熱能資源為建筑供暖和提供熱水。
二、空間布局
1、核心空間:序廳
晉陽湖的蛻變之旅---晉陽湖西岸城市記憶展廳:通過三維掃描技術構建的創意化數字視覺,記錄太原晉陽湖西岸城市發展剪影,以沉浸式全景聲化作為打開記憶大門的鑰匙。
2、交通空間
外部交通空間:為更好地融入晉陽湖公園環境,可通過與游客和城市公眾共享外部交通空間來增加城市記憶展廳暨電力博物館的開放性和大眾化。
內部交通空間:要有明顯的導向性,且設計為單線形式,使游客不僅可以完整的參觀,而且使整個參觀更加順暢有序;在不同的展廳單元之間設置節點空間,使展線有所中斷,緩解參觀者的疲勞;出口與入口分開設置,實現游客出入口分流。
3、陳列空間
1)基本陳列廳:太原資源分布情況及作為典型資源型城市的太原的發展史。以時間軸為設計構思,通過時間卷軸、圖片展、能源發展與城市發展數據相關性展示、歷史工業物件等方式將城市發展與能源關系的歷史、發展、來龍去脈貫穿其中。
2)臨時展廳:臨時展廳可更換展品,對外出租或借用給藝術家或收藏家,或舉辦會議和一些社會活動等。
3)專題展廳:發電科技展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向信息社會迅速轉變,現代技術的發展以及娛樂經濟與休閑經濟的興起,使博物館互動體驗開始走向生活化娛樂化。發電科技展廳中的一些科技展示可采用互動式和體驗式的展陳方式,讓游客從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全方位地激發觀眾的情感,在親身體會的境況下主動地思考展品所傳達的信息。
4、服務空間:觀眾服務區
設置觀眾娛樂文化、消費文化相結合的內容,打造一個集教育、娛樂學習等為一體的場所,使參觀者輕松愉悅地得到社交性和愉悅性方面的體驗,如:提供學習的閱覽室、喝茶休息的場所、與電力相關的科創產品專售區、電力工業文化趣味有獎問答等具有娛樂性的互動項目等,一方面可增加收入、擴大客源,另一方面,可以讓參觀者在觀賞和參與中獲得不同的體驗和感悟,充實文化求知的體驗。
三、電力博物館未來發展趨勢
電力博物館承載著各個階段的電力歷史文化及知識內容,能夠凸顯出城市記憶,因此在其未來的發展中應該融入更多的現代化元素,提升博物館智能水平。
在博物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可以加入建設互動、互聯以及體驗等設計理念。互動指的是參觀者能夠通過互動的形式了解并掌握當地電力歷史文化,無論是學生還是游客都能夠在互動中更主動的了解歷史工業物件的功能以及相關探索業務,以互動這一形式營造出一種愉悅、自由的參觀氛圍,例如可以根據游客參與情況來改變展品以及展示空間,在展陳空間中融入新的照片、圖像、問題以及答案,使博物館能夠每天呈現出不同的狀態,而參觀者也將作為博物館中的“展品”元素;互聯性指的是以動作、語音和短信等方式運用多媒體設備來溝通,而這一溝通具有隨機性,參觀者能夠和展項對話,實現人機互動,此外,可充分運用網絡資源,使參觀者通過相應平臺獲得博物館最新的資訊,從而獲得不同的體驗。城市記憶展廳可24小時持續“營業”,不能夠實際來到博物館的人即可通過網絡來參觀,通過運用網絡媒體,增加和參觀者互動的頻次,將博物館粘度增強與影響力擴大,使參觀者在展館中不斷參觀;而體驗性指的是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參觀者體驗感,結合電力特性落實展項設計與體驗,在體驗中參觀者能夠產生興趣、學習知識、收獲感動,還可以通過信息分享與溝通實現線下展廳與線上展廳互動交融,突出展館智能化特征,通過展示作品來體現出智能化。
博物館設計與建設中可以運用實體博物館與虛擬博物館相結合的模式,運用網絡來連接虛擬博物館和實體博物館,實體博物館中其展項構建網絡基礎,運用智能手機等終端移動設備使參觀者和展項進行交流,在實體博物館參觀者進入博物館后可以連接博物館中的網絡,使用手機掃描各展廳展項相關二維碼進行閱讀,同時參觀者可以上傳自己想要表達的感受或者是提出意見,并且可對一部分展項內容進行操作。虛擬博物館則是以網絡為基礎,受眾可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通過網絡渠道進入虛擬博物館,雖然是在網絡上暢游,但是會使受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這一過程中受眾可以修正、補充、點評展項內容,使博物館所呈現出的城市記憶更加完善。
加強展項與觀眾間的互動,能夠使各個展廳更具活力,提升博物館的智能化水平,使博物館更具生命力,所傳播傳承的電力知識也更具活力,可以更好地承載和宣傳城市記憶。
總之,電力博物館作為城市記憶展廳,可以為電力學院學生學員提供了解電力發展概況、網廠生產過程、電力設施模型或實物的近距離接觸;也可為游玩晉陽湖(濕地)公園的游客提供能源工業知識科普、晉陽湖片區工業發展概況、體味光明世界的奇妙,從而達到休閑、娛樂并汲取工業文化給養的目的,使之成為全國繼天津、湖北、福建、嘉興、秦皇島等電力(科技)博物館之外的又一家電力博物館---山西電力博物館。
參考文獻:
[1]王培杰.陜西歷史博物館公共空間的設計、使用與演變[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
[2]陳晨. “企業博物館”在辦公空間的拓展設計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9.
[3]陳璐瑩. 基于環境行為學的電力企業展廳設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晉陽湖畔百年職業大學人文地標與共生環境雙重價值的設計與研究》(課題編號:GH-19264)。
推薦閱讀:廣西博物館文集博物館類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