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實體經濟,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了制造業立市戰略,既有重要的政治意義,也符合天津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
1 天津制造業發展現狀
天津制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鏈較為完善,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全部制造業的31個大類,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工業八大優勢支柱產業,特別是裝備制造產業基礎雄厚,形成了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成長性較好的制造企業集群,為三峽工程、神舟載人飛船、北京奧運會等一系列國家重點工程提供過產品和服務。
1.1 產業基礎數據分析
天津近三年GDP、三次產業產業結構、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如下表:
據表一分析,天津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較大,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始終保持在30%以上,天津的產業結構屬于典型的工業化城市產業結構。
由表一和圖一對比可以看出,2018年至2020年,天津第二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且所占比例越來越小。而據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天津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2.9%,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3.5%。據此判斷,天津市制造業規模也在萎縮,呈下降趨勢。
由圖一、圖二觀察得知,天津GDP下滑與第二產業增加值下降具有正相關性,這其中建筑業增加值并未發生明顯變化,所以工業增加值減少是造成天津經濟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這就說明天津的制造業有逐漸衰弱的跡象。制造業的衰落將帶來兩個方面的嚴重后果:一是發展不均衡和貧富分化;二是產業空心化和城市衰退。
綜上,對于工業化城市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制造業,天津要想恢復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必須提振制造業發展的信心。制造業是天津經濟的命脈和根基,是天津城市的筋骨和靈魂。沒有制造業支撐,城市就容易陷入產業空心化和衰退的泥潭,天津的經濟就很難實現正增長和良性發展,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就業渠道就會變窄,政府的稅收來源就會受到較大影響,因此重振制造業刻不容緩。
1.2 優勢
1.2.1 制造業基礎比較完善。一是傳統裝備制造業產業基礎較好。天津工業基礎好,制造業生產比較集中,配套產業鏈較為完善,是制造業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天津擁有4813家規上工業企業。還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制造業企業落戶天津,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150家在天津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自濱海新區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天津開始采取依靠重大工業項目拉動的策略優化產業結構,已經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工業等八大新興支柱產業。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高新區網絡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產業集群獲批國家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濱海新區化工新材料、寶坻動力電池材料特色集群初步形成。
1.2.2 潛在消費市場大。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為制造業產品開發、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京津冀區域也是制造業產業資源比較集中的區域,聚集效應比較明顯,上下游關聯度高,市場需求比較旺盛,能夠容納各類制造業企業生產的產品,促進這些產品很快地形成規模經濟。
1.2.3 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天津是擁有海陸空鐵聯運優勢的特大型城市,物流成本相對較低,便捷性高于內陸城市,而且天津地處華北平原腹地,地勢平坦,可供利用的土地資源相對較多,是發展制造業的首選之地。天津港是我國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和自由貿易港區,是輻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出海口。濱海國際機場是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際定期航班機場和中國主要的航空貨運中心之一。天津還擁有天津站、南站、西站、濱海站等多個綜合性鐵路樞紐,陸路交通也可以便捷通達全國各地。
1.2.4 勞動力成本低。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領域占優勢,競爭力強。而且天津的勞動力素質也比較高,天津的高等教育較為發達,擁有本科院校30所,其中,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的985院校2所,特色較為突出的國內一流學科院校8所,每年培養本科以上高學歷人才7萬多人。職業技術教育也很發達,擁有高職院校26所,規劃建設了海河教育園,擁有高水平職業教育示范校,每年培養合格技能人才5萬多人。
1.3 劣勢
1.3.1 重制造輕研發。制造業規模做得雖然很大,但是制造業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技術都是從國外引進來的,研發與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比如我們常用的手機和電腦中的芯片及操作系統很多依賴于進口,我們沒有原創技術,容易受制于人。
1.3.2 制造業產業結構不均衡。產業資源多集中在汽車、冶金、化工、醫藥、紡織、食品等傳統制造業領域。2020年,天津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為72.9%,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3.5%,電子、半導體、新材料、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規模相對弱小。本土制造業企業缺乏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地標企業。部分國有制造業企業管理機制、管理思想落后,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不夠發達,與制造業產業協同性不好。
1.3.3 制造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從天津制造業企業百強數據看,2019年天津制造業企業100強上榜企業總營業額為7266億元,營業收入過百億的只有19家,前三名分別為天津榮程祥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690億元、中石化天津分公司595億元、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543億元,還有17家上榜企業年營業收入不到10億元。天津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僅3%左右,勞動生產率約10萬元/人,均低于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
推薦閱讀:中國制造業信息化期刊征稿欄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