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對外文化貿易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核心文化產品的國際占有率、TC指數、RCA指數和SRCA指數測度結果表明,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出口額大,但產品內部發展不平衡,出口集中于高耗能低附加值產品上,競爭優勢較弱。究其根源,缺乏針對性支持政策、文化品牌效應不強、文化貿易模式難以跟上“互聯網+”時代節奏以及文化距離尚存等原因造成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大而不強”的現實困境。為此,應在保持傳統出口優勢的同時優化文化貿易結構;打造中國特色文化產品,實施文化品牌戰略;完善版權立法的頂層設計,加強文化產業版權保護與管理;積極援引“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實施具有針對性、專業化和戰略性的對外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支持政策,并實施開放型的適度保護文化貿易政策措施。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核心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高質量發展
一、引言
文化貿易歷來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與重要渠道。自從加入WTO以來,對外文化貿易已成為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日益受到政府層面和學術界的重視。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開啟了新篇章。文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靈魂,文化傳承與創新為各國經濟貿易合作提供了“軟”支撐[1],“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沿線國家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帶來戰略機遇。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提出我國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總體要求,力爭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顯著提升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2016年《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對外文化貿易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促進“一帶一路”文化貿易合作、鼓勵國有企業及社會資本參與“一帶一路”文化貿易。“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相關文化貿易政策的出臺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帶來強力支撐。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文化貿易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勢頭。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8.9%,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24.9%,對美國出口下降6.3%;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進出口52.8億美元,同比增長14.5%[2]。然而,盡管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總體上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但進出口增速并不平衡,文化貿易結構不盡合理,文化服務貿易逆差較大。特別是2020年以來,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增大,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不斷升級,疫情疊加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下行壓力。
伴隨全球文化貿易地位的提升,文化產品貿易相關研究文獻日益增多,但針對核心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研究文獻卻相對少見。國內學者主要從不同視角探討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競爭力狀況。一是從比較分析視角探討中國文化貿易競爭力。研究表明,中國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較強,甚至強于其他金磚國家,而文化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弱[3,4]。二是從對外文化貿易政策變遷視角,探討不同階段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競爭力狀況及其政策目標[5]。三是從供給需求視角分析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并從文化產品創新等方面提出優化我國文化貿易競爭力的對策建議[6,7]。此外,還有少數學者利用實證方法對我國文化產品出口典型模式進行了識別和測算研究[8,9]。國外學者對文化貿易的關注集中在文化產品貿易影響因素上。有些學者研究表明,鄰近性、共同語言、過去殖民聯系有助于雙邊貿易[10],出口國相對經濟發展和進口國市場規模是決定文化產品貿易水平的重要因素[11]。文化因素對于特定創意產品貿易和國家競爭力評價也是國外學者關注的對象。相關研究表明,文化距離對于視覺藝術品出口大國會產生更大的負向影響[12],文化屬性實際上影響著國家競爭力的評估和衡量[13]。
綜上所述,國內現有關于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研究文獻較為充實,但針對核心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的比較分析則相對不足;國外雖然存在不少關于文化貿易影響因素的研究文獻,但專門針對文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文獻較為少見。因此,本文在結合現有文獻研究基礎上,運用可獲得的最新數據,通過測算和對比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走廊11個國家核心文化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TC指數、RCA指數和SRCA指數,比較分析中國與各國核心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及其差異,歸納總結其原因,并就如何提升中國核心文化產品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中國核心文化產品的貿易現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文化產品定義為“傳播思想、符號和生活方式的消費品。它能夠提供信息和娛樂,進而形成群體認同并影響文化行為”。此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還將文化產品劃分為核心文化產品(Core Cultural Goods)和相關文化產品(The Related Cultural Goods),認為與文化內容直接相關的是核心文化產品,而伴隨核心文化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過程所需要的設備以及材料則是相關文化產品。與文化內容直接相關的核心文化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內涵,是我國文化產品貿易的主力軍。針對核心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而展開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研究的客觀性需要,我們采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布的《2009文化統計框架》提出的文化產品分類方法,結合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核心文化產品目錄,從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中提取相應數據歸納整理并進行分析,整理得出的核心文化產品主要包括五大領域(A-E),即文化遺產(A領域)、印刷品(B領域)、聲像制品(C領域)、視覺藝術品(D領域)、視聽媒介(E領域)。
推薦閱讀:核心價值觀與法治文化的邏輯關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