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通過針對老年人保健品詐騙犯罪案件分析,揭示保健品詐騙犯罪案件現狀、特點、犯罪團伙實施犯罪方式、方法、場所等,揭發犯罪分子的偽善面具,透視犯罪團伙背后的陰謀,并提出偵查和防范對策,以期對公安機關及社會各界打擊和防范保健品詐騙犯罪的實際工作提供參考,保障老年人人身財產安全和凈化保健品市場。
關鍵詞:保健品;老年人;詐騙;偵查;防范
《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籌辦于1979年,1980年正式創刊。1985年經批準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日漸提高,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整體上呈下降趨勢,使得近十年來我國65周歲以上的老人數量逐年增加,人口老齡化的進程逐漸加快,老年人數量的增多催生了諸多專門針對老年人所實施的詐騙犯罪案件,其中保健品詐騙犯罪便是一類典型。隨著人口老齡化現狀加劇,從而激增針對老年人實施的詐騙犯罪案件。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公安機關共偵破保健品詐騙案件3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00余人,追贓挽損1.4億余元,由此可見保健品詐騙犯罪案件已經不容忽視。
這類犯罪案件讓大量的老年人上當受騙,有的老年人甚至掏空積蓄購買詐騙犯罪分子所銷售的保健品,不僅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承受了身體和心靈上的巨大痛苦,使其幸福安寧的晚年生活被擾亂,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損害了國家形象。鑒于保健品詐騙犯罪案件的多發及其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公安機關在近些年來開展了這類犯罪案件的專項打擊,但到目前為止,針對保健品犯罪的研究論文比較少,缺乏對犯罪案件的系統分析。本文在總結相關參考文獻與大量案例基礎上,對保健品詐騙犯罪案件現狀、特點、犯罪團伙實施犯罪方式、方法、場所等進行系統分析,揭發犯罪分子的偽善面具,透視犯罪團伙背后的陰謀,并提出偵查和防范對策,為公安機關及社會各界打擊和防范保健品詐騙犯罪的實際工作提供參考,保障老年人人身財產安全和凈化保健品市場。
一、保健品詐騙概述
(一)保健品詐騙犯罪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而保健品實際上是保健食品的簡稱,其在國外通常被稱為膳食補充劑,根據《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方法》的定義,保健食品是指生成具有特定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從中可以看出,保健品屬于食品,并非藥品,不具有治療功能。綜上,筆者認為,保健品詐騙是一種以保健品銷售為載體所從事的犯罪活動,這種犯罪有其獨特的行為方式,具體來講保健品詐騙犯罪是指行為人以騙取錢財為目的,在保健品宣傳、銷售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等方式,使消費者產生錯誤認識,進而購買保健品,涉案公私財物達到較大的行為。具體來說,夸大、虛構產品功效,做虛假廣告以及冒充專家以虛高價格銷售保健品或者將保健品冒充具有治療功效的藥品進行銷售等,均屬于這里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具體表現形式。
(二)保健品詐騙犯罪現狀
1.侵害對象以老年群體為主。在生育率降低,醫療水平進步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影響下,我國出現了新生兒以及青壯年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人口則不斷增加的情況,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針對這種形勢,國家也在宏觀層面上出臺多種針對老年群體的福利、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法律及規章制度以保障老年人的各項權益,然而就是本來應該受到優待和照顧的老年群體,卻成為從事保健品詐騙的不法分子實施詐騙犯罪行為的首選目標。縱覽近些年來爆發的層出不窮的保健品詐騙案例,其受害群體主要是老年人。
2019年4月在武漢江岸區,警方破獲一起保健品詐騙犯罪案件中,由近百人組成的犯罪團伙對普通食品的功效進行虛假宣傳,并以藥品的名義向老年人進行高價銷售,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受害老人就達3000余人,涉案金額達到了3500萬元。在今年3月常州警方辦理的一起保健品詐騙案件中,犯罪團伙是以“免費旅游”“免費體檢”等手段誘惑老年人前往聽課,然后實施以虛高價格銷售其產品牟取非法利益犯罪事實。類似案例比比皆是,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對健康與生活質量的需求不斷增加,防范意識較差,因此在保健品詐騙犯罪分子精心設計的騙局中成為標的主體。另一方面,子女對老年人缺乏關心與照顧。很多子女對老人購買保健品的事情并不知道,甚至有老人離世之后子女在整理遺物時才發現了大量保健品,近年來,老年人因購買虛假保健品被騙巨額財產、老年人迷信虛假保健品而貽害健康或貽誤治療、老年人去世后子女發現滿屋保健品等新聞層出不窮。
2.犯罪團伙分工明確、組織嚴密。保健品詐騙犯罪行為的實施具有階段性,從前期的散發傳單或是電話來訪到開展活動虛假宣傳,再到后期的免費體檢、旅游,甚至在老人購買保健品之后為二次詐騙做準備的售后回訪,每個階段犯罪行為的實施都由團伙內不同的人員來進行。這就決定了保健品詐騙犯罪團伙往往具有比較完整的組織結構,且分工明確,每個環節均有專人負責,構成嚴密的犯罪網絡。2017年鄭州警方打掉一個大型保健品詐騙犯罪團伙由團伙頭目、業務骨干、業務員、物流人員、倉儲人員等分工不同的犯罪分子組成,層級架構分明,而且犯罪團伙在每個窩點還設置熱線組、回訪組、售后組等,嫌疑人按照各自分工有條不紊實施詐騙行為。這樣的犯罪團伙一般人數較多,內部具有鮮明的層次結構,犯罪團伙的主謀往往在幕后對整個團伙的犯罪行為進行指揮和操控。
3.作案流竄性強,涉案地域范圍廣。為了防止受騙人警覺、逃避執法部門打擊等,保健品詐騙犯罪團伙不會長期盤踞在一個地方進行持續作案,而是采取在某地實施詐騙行為并騙取了一定數量的錢財之后,就會卷款潛逃,轉而流竄到另一個地方繼續作案。
現實案例中,為了讓老人放心購買保健品,詐騙分子往往會告訴老人購買保健品在先行支付錢款之后會有補貼政策,可以退款甚至超額補貼,老人聽到這種說法會動心,認為反正不用花自己的錢,便會購買大量的保健品,然而在之后想要領取補貼時卻發現之前向其承諾的業務員已經聯系不上,保健品詐騙犯罪團伙已經逃之夭夭。
近些年來,隨著層出不窮的保健品詐騙案例的曝光,相關部門加大了對此類犯罪的監管和打擊力度,然而這并沒有阻止犯罪分子繼續將犯罪的黑手伸向老人,而是使此類犯罪團伙向監管力度較弱的三四線落后城市甚至是農村進行轉移,其中農村留守老人更是成為詐騙犯罪分子眼中的重點目標,農村的青壯年一般都外出打工,兒女不在身邊,留在農村的老人比較孤獨且防范意識差,從事保健品詐騙的不法分子便會乘虛而入,大打親情牌、對其銷售的產品虛假宣傳,由于青年人不在身邊,沒人能識破騙局,留守老人就會落入詐騙分子精心設計的圈套。在公安部組織打掉的一起涉及十五省的特大保健品詐騙犯罪案件中,案件就是發端于浙江瑞安,犯罪分子在瑞安騙取40萬元后,便立即關閉店鋪組織人員離開瑞安,公安機關經過縝密偵查發現,該保健品詐騙犯罪團伙組織結構龐大,流竄于各地作案,作案地竟然涉及全國十五個省份,并且涉案金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