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金磚機制;政治安全合作;全球治理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Issues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季刊)曾用刊名:當代國外社會主義問題,1983年創刊,是國內唯一以研究和介紹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重大問題為主要內容和特色的專業學術刊物。
近年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格局遭遇系統性震蕩,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疊加發酵,熱點、難點問題交替升溫。在此背景下,金磚國家加強政治安全合作、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恰逢其時,其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金磚國家政治安全合作需要妥善處理內外矛盾、創新思路,協力將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打造成以峰會為引領,以政治安全合作、經濟合作、人文交流為支撐的立體合作構架。
金磚國家政治安全進程及意義
經濟要素是金磚國家之所以成為“金磚”的首要因素。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成員國均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針對上述國家經濟快速發展而持續崛起的態勢,高盛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提出由幾個新興大國組合而成“金磚國家”。這一理念從提出到實踐再到機制化,使得金磚國家經濟合作成為國際社會的主要關注點。
不過,金磚理念提出伊始就已超出經濟范疇,因為其成員國不僅是新興經濟體,而且是在地緣政治甚至國際政治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行為體。它們既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更是地緣政治和國際政治中的“大塊頭”,其綜合國力和政治影響力在地緣政治中往往具有風向標的作用。換句話說,如果某國僅僅是經濟快速發展,而未具備資源稟賦優良、幅員遼闊、政治安全影響力大等綜合要素,則不太可能被納入金磚國家行列。
因此,緣起于經濟金磚機制建設一開始就將政治安全合作納入議程,并在2009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首次會晤聲明中發出了金磚政治安全聲音,提出“金磚國家致力于推動多邊外交,支持聯合國在應對全球性威脅和挑戰方面發揮中心作用;支持在國際法治、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由各國協調行動和集體決策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極世界”。[1]這是金磚國家首次發出不同于西方大國用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解決國際熱點難點問題的聲音和主張,表明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大國沒有拘泥于經濟合作框架,既未屈從西方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舊安全觀,也未附和西方某些大國所謂“單級平衡”的政治安全觀,而是協調一致提出了國際政治新安全觀。
在2019年11月13—14日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再次重申了這一新安全觀的核心要義,即一方面主張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闡明了“反對外來干涉,致力于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的立場;另一方面堅持以多邊主義為原則解決國際問題,主張“國際上的事大家商量著辦,而不應該由一個國家或少數國家說了算”。[2]新安全觀展示了金磚國家力圖在國際政治安全決策體系中發揮公平正義作用的決心和意志,金磚國家政治安全合作就是為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而進行的有益探索和努力。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2019年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時,主張“金磚國家建設性參與地緣政治熱點”,得到與會國家領導人的積極響應。圖為2019年11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發表題為《攜手努力共譜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歷屆峰會上,金磚國家領導人均就事關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問題加強溝通與協調,不但多次重申以聯合國為核心、國際法為基礎、多邊主義為原則的國際政治安全的總方針,而且每次峰會都會就具體的國際熱點和難點問題發出“金磚聲音”。如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指出,解決敘利亞問題“唯一出路是推進‘敘人主導、敘人所有’的包容性政治進程”;針對巴以沖突僵局難破,金磚領導人一致認為,“應在聯合國相關決議、馬德里原則、‘阿拉伯和平倡議’以及此前雙方達成的協議基礎上,通過談判實現巴以沖突的公正、持久和全面解決”。[3]針對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2018年7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次會晤約翰內斯堡宣言》明確指出,“所有各方應全面履行義務,確保其得到全面、有效執行,促進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4]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一次會晤巴西利亞宣言》中,金磚國家領導人則對海灣地區危機持續升級以及某些國家采取的單方面行動深表關切。[5]
針對全球治理中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的形勢,金磚國家安全合作突破傳統安全框架,通過金磚國家領導人深入交流意見、協調立場,攜手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在反恐、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糧食安全、疾病防控、能源安全等領域提出新主張。無論是理念的提出還是相關實踐都走在了全球治理的前沿,如針對恐怖主義在全球發展的新態勢,金磚國家領導人提出建立“全球反恐聯盟”的主張,呼吁聯合國大會加快達成并通過《全面反恐公約》,建議各國必須在本土切斷恐怖主義網絡融資渠道,堅決打擊恐怖主義濫用新媒體進行蠱惑、招募成員等極端行為。[6]這些主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支持,“金磚國家發聲,世界都會傾聽”的效應開始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將金磚政治安全合作推向常態化和機制化,并就重大國際安全問題及時對表、協調立場,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提議下,金磚國家成立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合作機制:金磚國家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晤機制(簡稱“安代會”)和金磚國家外長會晤機制。這兩個機制,特別是作為金磚國家政治安全合作戰略性平臺的安代會,對金磚國家加強政策溝通、增進政治互信、提升國際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安代會已舉辦了9次會議,有效地維護了成員國的安全和發展利益,也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進程中打上了“金磚烙印”。此外,新近成立的金磚國家反恐工作組和金磚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組也為成員國政治安全的機制性合作提供了新抓手。
金磚國家加強政治安全合作,不僅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公平合理國際秩序和維護國際安全穩定的需要,也是為自身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加強經濟合作保駕護航的客觀需要。金磚成員國均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之中,各國資源能源進出口、資金流通、人員往來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經濟發展的對外依存度也隨之攀升。例如,印度工業化發展迅速,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80%;巴西轉向出口導向戰略,其對外貿易依存度居高不下;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金磚國家與世界各國已經形成相互依存、深度融合、難以脫鉤的利益共同體。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既得益于自身的開放戰略,也得益于現行的國際多邊自由貿易環境。金磚成員國深知發展與安全相輔相成、不可割裂,一國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一個穩定而和平的國際環境,任何國家都無法在一個動蕩不寧的世界里獨善其身或一花獨放;無論是傳統安全還是非傳統安全都與自身發展息息相關,不能袖手旁觀。金磚國家有義務也有能力攜手加強政治安全合作,既為自身經濟發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也為世界的和平發展與繁榮貢獻金磚力量和金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