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領導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回顧黨領導人民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總結其成功經驗,對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很有意義。
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季刊)創刊于1998年,由貴州省社會主義學院主辦。本刊是以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新中國成立初期確立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有著很大的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使來自各方面的人民代表表達自己的訴求,實現真正的當家作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能凝聚全社會的共識,使中國政治保持穩定性連續性,避免多黨制無法避免的政治惡斗。單一制國家結構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能使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讓少數民族群眾體會到各民族平等和祖國統一大家庭的溫暖。
黨領導人民通過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的基本經濟制度,也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保證了國家的經濟安全,能為黨執政和社會主義制度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對于實現共同富裕有著重要作用,使中國不會出現很多發展中國家存在的貧民窟現象。對于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也有著重要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黨還領導人民建立了獨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打下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基礎;實現了“兩彈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中國真正的大國地位;中美關系解禁讓整個西方世界同新中國關系改善,為后來的對外開放創造了前提條件;還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長時間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還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觀點。比如,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用100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把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等等。
雖然這一時期的探索經歷了嚴重曲折,但正如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歷史新時期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沒有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沒有它積累的思想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改革開放也難以順利推進。”
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定了黨在這一歷史階段所應堅持的基本路線。十三大報告還概括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將其命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還確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還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立創新型國家,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純潔性建設。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提出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都不能少,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他特別重視脫貧攻堅,要求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他還提出社會政策要托底,要守住民生底線,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同志提出,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也必須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須體現公平正義,讓人民從改革中受益。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
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同志指出, 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系,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