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近年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導下,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與壁壘被不斷破除,很多領域的一些難題通過本行業的開放與共享、跨行業創新、多領域協調等,形成了多行業共贏的局面。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領域也是如此,它們連接著能源與交通這兩個傳統行業,也將在我國能源低碳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
首先,國家能源安全至關重要。從能源建設方面看,我國非化石能源已達到了7.56億千瓦,其中風電1.8億千瓦,水電達到3.1億千瓦,還有4500萬千瓦的核電、8000多萬千瓦燃氣發電。未來,非化石能源裝機總量將超過煤電,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發電中的貢獻率將超過50%。從電網方面看,我國已經形成了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六大區域電網之間的互聯。我國的風電、光伏、水能大部分都在西南部、西部,我們通過大范圍的輸送通道把清潔能源送到東部中心,力爭2020年清潔能源送電超過1萬億千瓦。從電力系統運行看,2018年我國整體用電量7萬億千瓦時,一直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其中,風、光、水、核等相對清潔低碳的能源發電量超過了2萬億千瓦時,占比將近30%。通過新能源消納等方案,我國棄風、棄光指標逐漸優化。從目前能源綠色轉型成效看,我國清潔能源產業在逐步推動我國能源生產革命、消費革命,我國正在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其次,交通領域綠色轉型是實現我國履行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發展綠色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降低能源依存度,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也發展快速,現已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絡。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建立相對完善的城市充電設施運行管理平臺。
充電基礎設施支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是也面臨一些問題。去年發布的《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行動計劃》提出,力爭通過三年時間提升我國充電基礎水平、產品質量,加快完善標準體系,全面優化設施布局,以顯著增強充電網絡互聯互通能力,快速提升服務品質,完善發展環境和產業格局;并提出了六方面重點任務,即提高充電設施技術質量,加大大功率無線充電、智能充電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充電基礎設施運行企業全面提升運維水平,切實提升設施利用率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充電設施布局和規劃;完善充電流程等,強化充電設施供電能力;提升互通互聯水平;加快推進充電標準化進程,建立國家、行業、團體標準有效互補的體系。
我們提出了三方面的保障措施,即鼓勵整車企業、充電設施運行服務企業、出行服務企業開展合作,創新推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生態環境;電網企業安裝類似于核減表配置,滿足電費降低抵扣需求;發揮聯盟作用,特別是在互通互聯方面,進一步推動充電互通互聯,強化平臺融合。
再次,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但是能源有間歇性、隨機性的特點,跟用電用戶特性不太匹配,給電力行業調整帶來很大壓力。隨著技術不斷提高,作為未來解決調控問題的重要手段及提高能源電力可靠性的手段,儲能在電力系統中將有廣泛的應用場景。目前,儲能的應用場景主要是供應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三個領域。其中,用戶側儲能主要是依靠峰谷電價引導實現儲能設施在低谷時充電,在高峰的時候供電,從而改善電力系統的不規則性,提高電網高峰時段的供電能力,增強電網調峰能力及可靠性。
新能源汽車是可移動的用戶儲能裝置,在電力系統中應用,未來統一調度管理將有很大的前景。我們將積極鼓勵引導新能源汽車實現有序充電,發揮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儲能作用,實現電網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友好互動。
未來,產業發展一是要加大充電商業模式創新支持力度。我們將同多部門研究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指導地方政府將購置補貼轉為支持充電、加強基礎設施短板建設以及配套服務等;同時督導車企深度參與運營,支持整車企業向充電服務商購買配套的整體服務方案,更好地發揮車企引領作用,實現車樁相隨。二是要加快推進先進技術研發,比如柔性充電技術、無線充電及智能充電等。在重點區域和城市推動充電設施與電網互動。同時,加大技術研發,形成良好技術儲備,以適應未來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的需求,迎接新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三是在要在充電基礎設施與電網互動領域加強示范工作,比如開展V2G相關工作試點,按照電力體制改革部署,讓電動汽車參與有序充電,研究充放電對電動汽車電池的影響,在確保電池安全的同時,盡可能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推薦閱讀:《南方能源建設》是2014年6月經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由南方電網傳媒有限公司主管、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南方電網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能源行業科技類學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