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面對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現狀,音樂為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新局面,也形成了不同音樂元素的融合趨勢。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均是聲樂演唱當中的重要類型,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征以及優勢。如今民族唱法愛好者的數量呈現出逐漸減少的趨勢,影響了民族唱法的傳承。在這樣的情況下,民族唱法與流行唱法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融合發展,可借助流行音樂成功發展的策略實現雙贏。
關鍵詞:民族唱法 流行唱法 融合
流行音樂具備通俗易懂和情感鮮明的特征,具有廣大的受眾以及多元化的內容,同時在演唱方面也具備一定的獨特性,這讓流行音樂的影響范圍逐步擴大。而民族唱法則是我國傳統音樂藝術體系的重要內容,承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但是相對而言在求新和適應時代方面不具備優勢,從而影響到了民族唱法的推廣與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尋求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融合,既順應了音樂融合趨勢,又為民族唱法擴大受眾面創造了良好條件。
一、民族唱法與流行唱法融合的意義
現如今,國家經濟正處在迅猛發展的新階段,人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對于文化的需求,顯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而音樂作為文化的載體其發展也一定會朝著多元化的方向演變。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之下,只有走多元化的道路,善取眾家之長,才可以在現代社會中不被其他的元素吞沒,保持獨立和特色。為推動民族唱法的長遠發展,繼續保持流行唱法的特色與優勢,讓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進行有機整合以及音樂元素之間的彼此交融顯得至關重要。這樣能夠讓民族唱法得到更多的受眾,擴大民族唱法的影響力,讓民族唱法這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對流行音樂而言,同樣也是巨大的發展契機,通過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融合,能夠讓流行音樂在內容上更為豐富,更具文化與歷史厚度,最終達到永久傳唱的極高境界。就民族唱法而言,融入流行音樂元素,能夠讓其增加很多新鮮的時尚元素,凸顯時代精神,讓更多的年輕人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讓民族的傳統唱法重綻光芒,走向國際。
二、流行唱法及其特征
單純從唱法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流行唱法和民族唱法有著很大的差異,最為明顯的表現是流行唱法沒有對聲音提出統一要求與標準,追求的是個性化以及具有特色的聲音。正是因為這一特征的存在,讓我們能夠看到當前流行歌手的演唱特征與聲音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而沒有遵循統一的要求和標準。流行演唱發聲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用聲帶全部振動發出金屬聲音,而這樣的聲音以演唱搖滾樂居多。第二,只用聲帶局部振動發聲,呈現出柔美的聲音,常用于抒情歌曲的演唱。第三,將以上兩種發聲方法進行整合發聲,呈現出具備可塑性的聲音,既能夠演唱抒情歌曲,也可以演唱搖滾歌曲。
流行音樂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第一,音樂表現形式廣泛,擁有多種多樣的作品風格,如爵士、搖滾、民謠、藍調、嘻哈等等。第二,音樂內容通俗易懂,旋律簡單,易于學習,同時在形式上具備多元化和生動活潑的特征,表達情感非常直接。第三,流行音樂的傳播速度極快,影響范圍廣,同時也被形象地稱作大眾音樂,與大眾的實際生活存在著密切關系。第四,流行音樂極具時尚性與娛樂性的特征,不受身份限制,更沒有較高的門檻,深受年輕群體喜愛,可以滿足他們追求時尚和娛樂的要求。
三、民族唱法及其特征
民族唱法是我國的一種傳統唱法,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是各民族根據自身習慣愛好創造發展起來的帶有各民族演唱特色的傳統唱法。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在唱法、風格方面非常多元化,而如果要從整體上對其進行歸納分類的話,通常可以分成四種,分別是戲曲唱法、民間歌曲唱法、民族新唱法與說唱唱法。民族唱法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第一,在氣息方面的要求較高,而民族唱法的氣息特征是深沉、流動大、存氣量大。第二,在聲帶運用方面,民族唱法對聲帶的要求相對較多,以便讓呈現出來的音色質感堅實明亮。第三,在共鳴方面,民族唱法由于追求音色,因而在腔體運用方面強調頭腔、咽腔、胸腔三方面的共鳴,形成了順暢的共鳴通道。
民族歌曲在創作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傳統民間歌曲歌詞創作沒有專業作曲技法的諸多局限性,通常是廣大民眾在生產生活當中自發創作的,運用口口相傳的方式,長久傳承下去,凝結了群眾的集體智慧。如今的民族歌曲創作加入一定作曲技法,也會加入本民族的特色,比如蒙古族民歌歌詞通常會歌頌草原英雄以及草原美景;陜北民歌歌詞有很多口語化語言和地方方言。第二,從旋律特征上看,民歌的旋律都帶有本民族藝術風格,與本民族的語言、風俗、生產生活聯系密切,而創作特征通常會在節拍、調式、音階等方面體現出來。這也是民族唱法區別于流行唱法的原因。
四、民族唱法與流行唱法的融合發展
(一)演唱風格融合
將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進行融合是一種必然趨勢,更是一種實現雙贏的有效措施。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融合,可以先從演唱風格方面著手。如今注重把兩種唱法整合的音樂創作者和歌唱家數量都在逐步增多,他們主動將流行音樂元素融入古詩詞賦、民族歌曲、傳統歌曲等音樂作品之中,形成帶有中國特色的民通唱法風格。這樣的唱法助推了流行唱法與民族唱法的融合,與此同時,也能夠明顯提升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民族唱法的主動性,發揮流行唱法的優勢。
(二)創作風格融合
就音樂創作而言,音樂風格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結合排列的音階進行展現。我國的民族歌曲調式通常為五聲調式,也就是首唱唱名是“do、re、mi、sol、la”。 在目前的近代流行音樂發展過程中,也開始廣泛應用五聲調式來完成創作。這實際上就是將民族歌曲的創作風格融入流行音樂演唱當中最為直觀的表現。其中,《青花瓷》是極具代表性的將民族音樂的創作元素應用于流行音樂創作的作品,不僅運用了五聲調式,還在實際編配過程當中使用了很多民族樂器擔當伴奏。在創作的內容上,將古詩詞賦與流行音樂、歌詞創作結合起來,也是一項重要的融合措施,可以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使其煥發新的魅力。
(三)演唱技藝融合
我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不同的民族在歌曲創作過程當中都獨具特色,而這些歌曲的創作給流行音樂創作與實際的演唱供給了大量素材。這些年以來,很多的創作與演唱者把流行音樂的演唱技藝融合到民歌演唱中,如《鴻雁》《敖包相會》等,讓傳統民歌光芒再現,成為傳唱的經典之作。而傳統民歌在經過了現代化編排之后,展現出來的藝術魅力更加新穎,因此更能夠得到觀眾的肯定以及年輕群體的喜愛,促進了民族唱法的拓展。
(四)地方戲曲融合
地方戲曲是我國民歌音樂作品當中的一個代表,地方戲曲以及諸多曲藝作品元素在流行音樂的創作和演唱過程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且在未來的融合過程當中,這樣的融合趨勢會更加明顯。例如《貴妃醉酒》這首歌曲就保留了京劇的演唱唱腔和技巧方法,在此基礎之上還加入了流行唱法,是將民族唱法與流行唱法融為一體的一個代表性作品,增強了作品的藝術魅力,同時也促進了民族唱法活力的增強以及流行唱法的豐富性發展。
總而言之,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走融合發展的道路是當代音樂藝術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一項實現雙贏的重要措施,能夠讓民族唱法在發展中顯現出勃勃生機,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增強流行音樂的影響力與特色,為音樂藝術的繁榮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李毅梅.論西洋唱法與中國傳統唱法的優勢互補[D].太原:山西大學,2007.
[2]孫玉強.流行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借鑒與融合[J].北方音樂,2017(18).
[3]王遠.從藝術學視角分析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藝術差異[J].藝術百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