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旅游管理論文發表了我國旅游信息平臺中的問題和改進建議,旅游信息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 對平臺數據進行分析挖掘, 從而提高旅行社的產品開發質量, 實現精準營銷。但是現有平臺存在很多問題,論文探討了實現旅游服務平臺的數據構建模式與建議。
關鍵詞:旅游管理論文,大數據,智慧旅游,旅游平臺
1目的與意義
國家根據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現狀,把旅游信息化作為旅游業發展和轉型的重點。智慧旅游是現在旅游行業發展的趨勢,通過整合國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交通、氣象、酒店、餐飲、旅行社等相關數據,并結合旅游管理和目的地促銷活動中產生的所有數據形成國家旅游大數據集成平臺[1]。通過對數據篩選、分析,提供如旅游行業發展動態、服務模式、旅游者偏好等的數據分析報告,為國家旅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提出的大數據理念引入到區域旅游中,建立起旅游預測、監控及反饋的大數據平臺,推動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旅游景區、旅游者信息共享。現有的旅游企業、旅游景點建立的信息服務平臺,缺乏系統的服務信息規劃。因此,由政府旅游部門主導建立一個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旅游信息服務平臺,利用海量的旅游即時數據,進一步指導旅游行業實踐,更好地服務旅游者。既可以為潛在旅游者提供準確的,不同目標的旅游信息,還可以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部門提供深度數據挖掘,實現高效的管理和游客營銷[2~3]。
2理想旅游管理平臺的基本要求
理想的旅游管理平臺能夠存儲、交換與共享互聯網中產生的數據。實現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同時為旅游運營管理提供數據資源和共享交換能力支撐。依托平臺中的大數據可以實現以下幾點。(1)政府旅游管理部門通過數據平臺可以更快捷準確地實現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流量和流向的監管。政府旅游部門可以依據平臺所反饋的信息,作出及時反應。(2)旅游者可以通過平臺實時獲取到信息,滿足旅行者個性化要求。(3)旅游企業可以通過平臺便捷地獲取其他相關旅游企業的信息,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可以收集旅游者性別結構、客源地結構、出游時間、出游動機、旅游工具選擇、旅游消費偏好、旅游景區選擇偏好。
3現有旅游平臺的存在的問題
目前旅游平臺中數據源主要存在以下數據問題。
(1)雖然初步具備了團隊游客的旅行社信息、入住酒店信息、乘坐交通工具信息和景點游客信息。這些信息作為旅游平臺的有效數據組成,但卻無法在數據統計中產生更大的作用。例如,旅行社所產生的數據,從旅行社的基本信息(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到旅行社的監管數據(負責人信息,導游信息,獎懲信息等)。這些信息被采集進平臺后,很難與系統現有其他數據進行關聯。
(2)雖然完整地記錄了團隊游的旅游行程計劃,但這些團隊數據僅以文本的形式存儲,沒有被對象化和結構化,難以進行深入利用。而且數據僅為旅游計劃,而非實際的旅游行為數據。直接利用這些數據來描述、分析和研究游客行為,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3)系統外部獲取的數據,雖然能彌補單靠旅行社填報行程單,但由于其他系統的數據采集不是針對智慧旅游平臺使用,數據結構和數據內容也只能選取一個子集,帶來了外來數據時效性不強,和系統內數據建立聯系困難等問題。
(4)旅游平臺現有的統計對象與平臺數據之間的關聯簡單,對象與對象之間的關聯也缺乏以游客關鍵字段作為主線來串聯,使得對現有數據挖掘,只能針對不同階段的數據進行不同維度的基礎統計描述來獲取對游客特征的概要描述。如果可以通過一些關鍵信息來實現不同統計對象之間的關聯,就能擴展多層次的關聯關系,相當于編織一張覆蓋旅游各環節的數據網。
例如利用游客身份證號這個關鍵信息,將游客對象與公安系統的數據源進行關聯,游客的關聯數據得到延伸,可以根據游客住酒店的頻率,房費來測算游客收入。但由于當前智慧平臺對游客統計對象可關聯的數據字段較少,難以利用先進的數據挖掘方法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使旅游相關部門掌握游客的特征,從而旅游服務部門一方面能夠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另一方面能了解市場的需求,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
(5)當前智慧旅游平臺的數據缺乏游客旅行過程的數據,區別于平臺中對狀態與結果的記載數據,過程性數據本身就具有關聯性,可以形成一張關于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數據網。智慧旅游平臺按旅游的六要素進行了團隊行程的記錄,但僅是旅行社登記備案的形式存儲,沒有將行程分解到個人的層次,無法刻畫出游客的行為。這些行程記錄沒有結構化,只是停留在文字描述的形式,無法進行數據的統計和關聯。行程數據是整個旅游行為的主線和綱領,將游客在景點、旅店、交通工具、購物場所等環節采集關聯數據,從而獲得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4智慧旅游數據改進建議
單一的結構數據量再大,其價值也極其有限。從大數據平臺中可以預測某個游客去某個景區旅游概率,進行某項購物活動的可能。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對于預測評價具有極大價值[4],將旅游看作一個完整的產品,以大數據來描述用戶的需求,讓用戶體驗感到旅游的愉悅。
(1)改變傳統的旅游管理部門依靠平臺,要求旅游企業定期上報報表數據的信息采集模式。拓寬平臺的數據采集渠道,既要有旅行社的團隊電子行程單,又要有公安部門的酒店住宿數據,還要有航空、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部門數據。旅游平臺建設中,應該以游客的行程信息為數據綱領,增加旅游過程中平臺外數據源關于游客旅游消費行為六要素的數據引入,建立覆蓋每一名游客全過程的數據架構。以游客人數統計為例,受旅游行政部門行政許可的限制,非星級住宿業不在旅游行政部門的管轄范圍之內,導致非星級住宿業數據需要通過抽樣調查進行推算。與此同時,隨著特色客棧和經濟快捷型酒店的快速崛起,這一類酒店又恰恰是旅游者的消費熱點,公安部門數據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用精確數據替換了抽樣數據。
(2)主動采集數據與被動采集相結合。目前旅游平臺的數據采集較為被動,行政強制錄入采集的數據除了若干關鍵字段,缺乏完備數據,數據獲取也是被動的。酒店入住的數據需要協調公安系統來獲取,游客進入旅游所在省的旅游交通數據,需要協調航空公司或鐵路客運來獲取。這樣跨部門獲取數據,不僅時效性差,很容易出現而且由于各自采用的主關鍵字不同,難以進行數據關聯,很容易出現幾個系統之間的數據難以同步的情況,最終導致數據統計出現偏差。例如在酒店,可以利用游客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及不涉密的個人信息獲取上網時長的方式,讓游客自發產生旅游信息,同時可以通過現有的公安部門數據來進行抽查校驗,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但要真正實現旅游平臺的“智慧性”。根本方法就是通過提高旅游相關個體在平臺的參與度,來直接獲取數據。例如對游客,可以進入目的地旅游后編制唯一的電子行程身份識別碼。作為游客在目的地旅游的根信息,根據根信息來擴展和延伸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為各環節信息。例如在景區有電子講解的景點,游客通過手機或其他手持設備以掃描的方式獲取景點介紹,實現游客電子身份信息與到訪景點關聯建立。不知不覺中,游客成為了信息提供源,管理部門也獲取了游客的旅游時間序列和實際旅游地[5~6]。
(3)從各角色考慮平臺建設。在大數據分析的背景下,旅游平臺的數據將會是指數級增長,且年數據量也將從現在的每年數百GB,迅速成長為每年TB甚至PB級別。平臺的數據中心主要目的是能對游客、旅游服務提供者、旅游監管單位、旅游發展研究單位提供各自所需的數據服務。對游客而言,除了獲得以往的一般性旅游資訊,還可以通過手持電子獲得平臺中眾多游客貢獻出的旅游行程、旅游體驗,選擇自己合適的產品。如果能將采集到的某位游客的整個旅游過程,通過與其他旅游資訊,例如景區景點的圖片文字結合,自動生成一份個人旅游日志,提供游客個性化的旅游反饋和記憶。
對不同地區采取不同旅游方式的游客進行識別和分類,對其消費傾向及消費能力進行刻畫,可以通過總體數據得到不同類型游客的旅游習慣和旅行規律,為旅游各個服務提供者提出營銷建議。旅游平臺數據還可以定義旅游過程中游客的常態行為模型,當某個游客或旅行團的旅游行程發生偏離常規的行為時,便可自動向監管部門報警。針對旅游發展研究部門,平臺數據采集的數據是一項寶貴的資源,除建立旅游數據中心專門進行數據保存、管理和利用。還要建立數據轉移與保存機制,將生產運行數據和歷史數據分離。
參考文獻
[1]曹寧,郭舒.大數據時代旅游產業鏈的重構、產業趨勢與對策[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面向大數據的旅游微觀數據信息平臺研究學版),2015(4).
[2]孟小蜂,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1).
[3]張凌云,黎逶,劉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J].旅游學刊,2012,27(5).
[4]張建濤,王洋.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7(2).
[5]王賽蘭,楊振之.面向大數據的旅游微觀數據信息平臺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6]周洪武,顧夢雨.交通+旅游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探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7(1)
作者:何繼燕 趙紅波 郜魯濤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推薦閱讀:《旅游時代》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獲有國際、國內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