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本篇民事訴訟法論文研究我國農村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律,目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已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也是近年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在我國農村的很多家庭,受經濟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往往認為讀書無用,特別是對于女性,有的甚至連基本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都無法保障。提高婦女自我保護意識尤其重要。
《法制與經濟》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廣西日報社主管主辦的省級綜合性法制類權威理論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龍源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連續榮獲“廣西優秀期刊”稱號,被入選為中國精品期刊資料庫的法制與經濟精品半月刊。被轉載率及學術價值高,深受廣大專家、學者及作者、讀者的好評。
所謂家庭暴力, 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 即一個人為了控制和支配與之具有或有過某種親屬關系的另一個人所使用的任何暴力的或者欺辱性行為; 廣義的家庭暴力包括夫妻之間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暴力行為, 狹義的家庭暴力僅僅指夫妻之間的, 尤其是丈夫對妻子的施暴行為。①后一種家庭暴力是最常見,也是最難以治理的一種家庭暴力形式,尤其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丈夫針對妻子的家庭暴力依然時有發生。因此,本文的研究所針對的僅是狹義的家庭暴力。
一、農村地區家庭暴力現狀
(一)家庭暴力仍普遍存在
據全國婦聯2007年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2.7億個家庭中大約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且施暴者90%是男性。②筆者于2012年7月在云南省彌渡縣紅巖鄉針對200名村民進行了有關家庭暴力的問卷調查,根據調查顯示,61%的被調查者表示,近年來,其身邊有親人或朋友遭受過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有17%的被調查者承認,自己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的侵害。由此也可以看出,家庭暴力在農村仍然普遍存在。
(二)群眾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存在誤區
1.對家庭暴力的概念沒有正確理解。在筆者所做的調查中,僅有25%的被調查者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行為”,而其他人分別選了“丈夫對妻子的暴力”、“妻子對丈夫的暴力”、“父母對子女的暴力”、“成年子女對父母的暴力”等。而在我們所列出的家庭暴力行為備選項中,75%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毆打”,有40%的被調查者人為“捆綁”也是家庭暴力行為,有超過20%的被調查者認為“辱罵”、“強迫過性生活”屬于家庭暴力,而對于“長期不理睬對方”、“無端猜忌懷疑”等屬于精神暴力行為的項目,人們的認可率還不到20%。由此可見,群眾對于家庭暴力的概念仍缺乏正確理解,對于家庭暴力中常見的毆打、捆綁等行為的認知度較高,但對于一些精神暴力行為的認知程度仍然不夠。
2.對家庭暴力的性質認識不準確。在筆者所做的調查中,對家庭暴力的性質,雖然有63%的人認為是違法行為,但仍有 18%的人認為不違法,還有19%的人認為說不清違不違法。而當被問及“家庭暴力是不是家庭私事”時,61%的人選擇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傳統觀念對人們的思想影響很大,大部分人仍然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務事,而對于家庭暴力違法性的認識仍然不夠。
(三)家庭暴力發生后的救濟途徑仍以私力救濟為主
在筆者所做的調查中,對于“家庭暴力發生后會如何做”一題, 2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找親友求助”,3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找村委會、鄉政府幫助”,12%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向公安機關報案”;1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向法院起訴”,還有26%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盡量不讓外人知道”。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家庭暴力發生后的救濟途徑選擇上,雖然仍然有很多人持有家丑不可外揚的觀點,不愿意讓外人知道自己遭受家庭暴力的事實,而尋求救濟的途徑也依然以私力救濟為主,但亦有50%以上的被調查者愿意尋求村委會、鄉政府或公安機關、人民法院的救濟,這表明在我國農村地區,公權力介入家庭暴力已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二、農村家庭暴力的產生原因
(一)傳統觀念的影響
雖然我們身處21世紀的文明時代,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思想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傳統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較男子要低,因此,當家庭矛盾發生時,男子對女子施以家庭暴力,常被視為是正常的事情,而婦女也往往心甘情愿地受制于男性,當遭遇家庭暴力時,常采取逆來順受、息事寧人的態度,這也使得男子更是肆無忌憚地實施家庭暴力。
(二)經濟地位的不平等
在農村,大多數家庭中依然延續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模式,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往往依靠男性,女性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這種經濟地位上的弱勢,使得農村婦女在夫妻關系中亦居于弱勢地位,容易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而由于經濟上的不獨立,婦女只得依附于男子存在,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往往不敢反抗,只能選擇忍受。
(三)個體文化素質的低下
在筆者所做的調查中,200位被調查者中,受教育程度為小學的占25%,初中的占47%,高中的占18%,大專及以上的僅占8%,還有2%的文盲。由此也可以看出,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依然很低,而這也必然導致農村家庭當中個體的文化素質低下。文化素質的低下,導致農村男性往往以控制妻子、打罵妻子來體現自己的能力,將自己大男子主義的自尊心建立在對妻子的控制、打罵之上。而文化素質的低下,導致農村女性一方面不太懂得溝通技巧,在遇到家庭矛盾時常常抱怨、不滿,另一方面,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往往不懂得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只能屈服于家庭暴力之下。
(四)法律意識的淡薄
農村地區由于受到本身文化素質低下的條件限制,加之沉重的農業生產壓力,以及相對封閉的環境,使得農村婦女很少有機會學習法律知識,更毋庸談什么法律意識。因此,自身法律意識的淡薄,很多人不能夠正確認識家庭暴力的違法性,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也不懂得尋求救濟的途徑,不懂得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既使有一部分農村女性已經認識到家庭暴力是違法行為,卻依然因為缺少相應的法律知識而不懂得如何尋求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