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山地與平地的自然環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使山地建筑設計時必須依托于山地地形,緊密結合山地環境。建筑空間形態設計主要著重處理基底面的設置,透過不同的基底面使建筑可以在不同標高不同樓層處形成與外界的聯系從而豐富了建筑的空間形態。
1山地建筑與山地地形、環境的關系
1.1建筑功能布局與山地地形的結合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山地建筑設計時功能布局往往無法在水平方向上得到延伸,此時就必須考慮垂直方向的聯系。因此建筑功能可以分塊而不分層布置,再通過踏步、連廊、平臺等過渡性空間聯系起來形成動態空間布局。再者根據地形結合設計時采用的不同形式,如錯層、掉層等來考慮建筑功能布置。當高差較小的時候,建筑群體或建筑內部采用錯層形式可以提高功能布局在水平方向的延續性,使功能布局較為靈活。當高差較大時,則可以采用掉層形式來完成。避免了對原始地形的大規模改造,還創造了不同層面的使用空間以滿足功能分區的需要。但此時的功能布局需要考慮到采光通風,這是因為掉層建筑的掉層部分通常只有一面可以開窗。最后山地建筑的功能布局還應考慮到山地景觀等因素。
1.2建筑造型設計與山地環境的關系山地建筑的本質是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其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它作為山地環境的一部分,起到點綴或增加山地環境景觀的作用;另一方便它又作為人們的一個觀景場所,為人們提供了觀賞山地景觀的駐足點。因此在山地造型設計時,應盡量遵循這一原則,使建筑與環境達到“共融”的效果。做到建筑輪廓及尺度與山地場地相契合,建筑立面及細部與山地景觀相呼應,建筑空間與山地高差相互穿插交融。同時作為觀景場所可以結合造型利用露臺、屋頂等空間來使人們獲得美好的視覺感受。
2以九天御景社區活動中心為實例淺談山地建筑的設計
2.1項目概況該項目為九天御景大型社區的活動中心,坐落于江西瑞金。瑞金位于贛南東部,三面環山地勢高峻群山重疊,其東南屬山區、西北為丘陵、中部是丘陵與谷底沖擊平原。位于瑞金的西北部,地塊內以低山丘陵地形為主。總體地勢較高,地形高低起伏,具有典型的山地特色。社區活動中心處于小區近中心位置,其地塊根據小區道路及周邊住宅設計規劃呈不規則形,用地塊面積約6000平方米,包含室外游泳池及籃球場用地。會所占地面積為11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見圖1圖2。
2.2原始地形分析原始地形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走向(見圖3)。如何結合高差,盡量保持原始地形成為會所設計需要解決的一個要點。從地形圖可以看出地塊大致為由西北至東南下降,但崎嶇不平,尤其是西北側地塊。其次地塊西北為最高黃海高程達210.30,而東南為最低黃海高程達198.30,二者豎向標高相差高達12m,水平方向上的直線距離約為80m,整體坡度約為8.5度。根據這一特征將地塊分為西北與東南兩側作為活動中心室內與室外部分的設計。西北側地塊,且具有地勢較高的優勢。東南側地塊至西向高差為2m,地勢相對較為平緩,適合布置室外活動場地。其次考慮到位于地塊東南面的別墅區等高線密集陡峭,呈一個小山體,配合植被綠化的種植以及小品涼亭的設計,具有極好的景觀面。因此將建筑體塊設計于西北面緊鄰小區道路一側,室外活動場所設于東南面緊鄰別墅區一側,不僅有效地結合了地形高差,更充分發揮了自然環境的優勢。
2.3空間形態設計為了盡量不改變會所原始地形的標高,建筑體塊設計時采用主體塊與副體塊串連的形式解決東西高差。根據總平區域將主體塊規劃為“L”形,副體塊規劃為矩形,兩地塊之間呈60度夾角。主體塊為北面二層南面三層建筑,副體塊為北面一層南面二層建筑。兩體塊依據原始地形標高設置不同標高的基底面,主體塊一層±0.000黃海高程設置為203.45,而副地塊一層黃海高程為205.40,二者存在1.95米的高差,設計時通過室外臺階,平臺、連廊、樓梯來連系。而地勢的南北面高差通過體塊內設置不同基面來解決。其中主體塊以中心軸網為主將南北面設計成不同的基面,使南北面的建筑出入口位于不同樓層處。北面的出入口位于±0.000標高處與廣場、小區路相連,南面出入口位于-4.200標高與泳池設施相連,副體塊設計延用該手法。從而使空間功能在不同標高處也能串連起來形成靈活方便性。見圖4.
2.4功能布局設計功能分為室外與室內。室外部分主要設有游泳池、籃球場及綠色庭院,位于地塊的南側,該側地勢較低且平緩。室內部分設于建筑體塊內,位于地塊的北側地勢較高且高差略大,主要分為休閑娛樂及物業管理兩大區域。由于其功能性質不同,主要服務的對象也不同,將其分塊設置,不僅很好地適應原始地形,而且管理也相對獨立。由于南北面高差的問題,兩體塊設計時均采用掉層的形式,形成了體塊內南北面具有不同層數及不同的建筑高度,功能布局根據這一特性也做了考慮。見圖5。休閑娛樂區的功能較多,設于主體塊內。且主要服務于小區業主,設于出入口處,與休閑廣場相鄰,便于業主的使用。負一層主要作為健身功能使用,首先是由于地形高差影響,建筑設計時采用了掉層形式造成該層僅有南面采光,布置時選用一些采光要求較低的功能房間,如健身房及瑜伽教室。其次結合南面的室外游泳池及籃球場活動場地所需要的配套功能設置更衣室、淋浴區以及泳池設備用房等。這些均是較不需要采光的區域,正好彌補了負一層采光不足的缺陷。一層為活動中心空間最直接、方便與小區主路相連的區域,該層面積也最大,因此大部分的休閑娛樂功能均布置于此。北面直接與室外相連設有兩個出入口分為主次。進入主出入口即可看到咖啡廳。咖啡廳設于南面是由于該面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觀,且此處實際為二層高度,視野開闊。使人們在品咖啡的同時也能欣賞窗外美景,達到休閑放松的狀態。北面則設計為運動場所,主要有乒乓球室,臺球室。喜歡靜態休閑的則可以從東側次出入口進入,該區域設有棋牌室,以及兒童娛樂區。二層設有茶座、放映廳及閱覽室。物業管理用房設于西側的副體塊,形成一個獨立的功能空間。亦采用與主體塊相似的掉層手法來解決高差問題。見圖6。
2.5造型設計社區活動中心地塊作為小區的休閑娛樂場所,兼具使用性與景觀性,尤其是室外空間結合山地環境可以成為一個景色優美的場所。因此建筑造型采用靈活的體塊穿插,再利用構架串連,使之具有趣味性,成為山地環境景觀中的一份子。建筑形體采用了主副體塊串連的形式,體塊的輪廓線由于地形的要求,并不是規整的“L”形與矩形。兩體塊之間采用連廊及平臺等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并具有韻律感。會所南面景觀豐富作為主要觀景面立面采用了落地窗,露臺的設計,在使人們駐足于此觀賞風景的同時也豐富了立面元素。細節上采用了片墻,屋頂構架,百葉等元素增加了會所立面的韻律感。
3結束語
功能布局上結合地形分塊設置,再利用錯層,掉層等不同的處理手法,通過樓梯臺階等空間聯系形式使功能布局無論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都能形成方便與靈活性。最后,造型設計結合環境從體型、立面、細節等方面的設計來體現了山地建筑作為景觀與觀景的雙重性。因此山地建筑設計應該圍繞山地這個特殊的環境來創作,才能使二者相互融合,達到和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