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人類文明的特點在于它的延續性,人類文明需要沿襲和繼承。沒有傳統的文明不成其為文明,沒有經典的文化也不成其為文化。因此,傳統的毀滅就是文明的毀滅,經典的消失就是文化的消失。接受經典和珍惜經典,是文明的標志,也是創造的開始。摒棄經典,或將經典視為收藏的文物,都是在斷送文化。經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只能從閱讀經典開始。而閱讀就要從學生時代開始。文章選自:《語文學習》自1979年創刊至今,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學語文教育質量、中學語文教師的教研水平及教學能力,20年多來,它以促進語文學科教育改革,面向素質教育為辦刊方向,已經形成“觀點新穎、內容翔實、思維活躍、語言典雅”的整體風格,曾被評為上海市“十佳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中國優秀語文期刊,曾獲首屆國家社科期刊優秀獎(提名獎),為全國語文期刊唯一獲獎單位。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界的品牌雜志,受到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好評和青睞。
現在學生不知道傳統文化,缺少模糊科學,從民族的明天來講,西方科學沒有改變世界內心的幸福感。如今,上海,臺北的學校都在進行經典教育,我們更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滲入,讓學生讀經典。作為中學生,很多學生沒有讀過《三字經》《論語》《道德經》……而國學經典只有通過語文教學這個紐帶滲透給學生,怎樣滲透呢?主要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 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經典
1.1 舊指作為典范的儒家載籍
《漢書·孫寶傳》:“周公上圣,召公大賢。尚猶有不相說,著於經典,兩不相損。”《后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后重違母言,晝修婦業,暮誦經典,家人號曰‘諸生’。”唐劉知幾《史通·敘事》:“自圣賢述作,是曰經典。”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祭祀之理,制於圣人,載於經典。”
1.2 指宗教典籍
如:《圣經》《古蘭經》《大藏經》等。
1.3 指文獻典籍
如:李約瑟《中國科技史》,司馬遷《史記》,李二和《中國水運史》等。
用一句話簡單概括:經典就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著作。
2 學生必須知道為什要讀經典
中學生讀經典就是因為讓他們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
博爾赫斯說:“經典是一個民族或幾個民族長期以來決定閱讀的書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秘的忠誠閱讀的書。”朱自清曾在《經典常談》一書的“序言”中說:“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經典重于文化與人文,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于其所傳遞出的與人類普遍命運、終極關懷、人文思想所共通的精神價值,在于其作為民族、國家、社會可以藉此長傳不斷滋養后人的高尚品性與內質。經典之為經典,正在于其所攜帶的“形上”價值。沒有這一點,經典便稱不上經典。
在經濟全球化、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讓學生多讀經典,于己于國,都大有裨益。人的素質單靠學英語和電腦是培養不出來的。人的素質只能靠人文教育來培養;而閱讀經典,應該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中學時期,對于文字已經有了相對較好的理解能力,中學生讀經典,不但能培養其內涵,也可以對其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一定的導向。
3 指導學生閱讀經典的方法
第一是把人文經典當作主要讀物。讀什么書是學生時代就養成的習慣,現在的學生常對漫畫,雜志,故事類的書比較感興趣,一讓他們讀經典,他們常會唉聲嘆氣,說經典乏味難懂,所以應讓學生從小學養成讀經典的習慣,把經典當作最主要的讀物。
第二是用輕松的方式來閱讀。應該以正確的態度,輕松的方式來閱讀。只要有正確的態度,有興趣,有自己的判斷力,會活讀就好。把閱讀經典看作是一件輕松、簡單、有效的事情。
第三是絕不能將任何一個經典絕對化,神圣化。在閱讀經典的同時,還要閱讀生活這部“大書”,關心、參與現實生活的創造,在生活實踐中加深對經典的理解。
經典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一個寶庫,它就在我們身旁,其中的財富屬于我們每一個人。閱讀經典,就是享用這筆寶貴的財富。凡是領略過此種享受的人都一定會同意,倘若一個人活了一生一世,從未踏進這個寶庫,那是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作為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讀不讀書,讀什么書,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在現今社會的應試教育下,很少有學生去讀經典。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時間;另一方面,如果有一點課余時間也耗在影視和網絡閱讀上。我并不反對影視和網絡閱讀,并且認為影視和網絡確實提供了閱讀的新的可能性,擴大了人們的視野,這都是應該充分肯定的,但其局限也是明顯的:有可能削減,以至取消了深度閱讀和個性化閱讀,因此,如果以影視、網絡閱讀代替經典文本閱讀,就會有很大的問題。
這里還有一個讀什么書的問題。像魯迅所說的胡亂追逐時髦:隨手拈來,大口大口地吞下的閱讀—— 這頗有些類似今天的“快餐式閱讀”,吃下的不是滋養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紅紙包里的爛肉。魯迅大聲疾呼:“我們要有批評家”,給青少年的閱讀以正確的引導。
經典閱讀正是這樣的導向:要用人類、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我們的下一代,使他們成為一個健康、健全發展的人。
4 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國學經典
我國的國學經典有很多,我個人認為,在小學階段,學生應該完成《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的閱讀。而初中階段則應該閱讀四大名著,《莊子》《道德經》《古文觀止》。
5 國學經典在我班的滲透過程
(1)每周課時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好合理的計劃,才能在保證正常教學,又不給學生增加壓力和負擔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國學經典的滲入。教師要做好每學年,每學期,每個月,每周,每天的閱讀計劃,按照計劃給學生布置閱讀經典的任務。至少保證每周一課時的經典閱讀。
(2)要求學生準備閱讀經典的記錄本,記錄經典語句,讀后感以及對經典內涵的理解,從而明白做人的準則,原則。
(3)要做好五個一。
第一,每天都讀經典,可以是一則論語,一章《老子》,也可以是一首古詩。
第二,每周都要寫讀后感,不限字數,但一定要寫出人生道理或者自己最大的收獲。
第三,每月都有筆記展覽,口語交流。同學可以通過交流進一步加深對經典的理解。
第四,每學期都有一次經典閱讀競賽,學期末小組評比。
第五,每學年每名學生至少要讀一部完整的經典,并有閱讀筆記。
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也可以讓他們做人更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