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做法大大增加學習興趣,學生不僅明白了鄧小平這個理論其中的道理,而且對于今后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感到鄧小平理論對自己非常有益;正是因為堅持管用原則,讓學生對于學習鄧小平這一理論有了穩定的興趣。專題教學有利于教學手段的拓寬也豐富了教學。
高等學校開設鄧小平理論課,就是要大學生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認清形勢,提高能力,轉變思想,跟上改革開發的潮流和時刊發展的步伐。說道底就是要落實到提高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上。筆者從事鄧小平理論課教學多年,為了使學生對本課認可接受,產生興趣、獲取知識,從而提高能力,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幫助。我改進了教學,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
1 專題教學
采用專題教學主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首先,要擺正授課內容與教學大綱、教材之間的關系,則具體的體現在重點與一般的關系。既突出重點,又要展現一般,讓重點與一般相應的結合起來。這樣講授即不脫離大綱,又保證內容的完整,還能體現少而精。其次,課堂語言要精練,多種語言的融匯是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的統一,理論課教師的語言要高素質,要邏輯思維到位,要把深奧理論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專題的講授中還要堅持“管用”的原則。
“管用”主要是體現在讓學生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往在課堂教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卻為之失去興趣,這就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主觀性,是學生內心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從而,失去對課程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發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覺掌握知識。即用鄧小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講授中教師力爭每一節課利用五分鐘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中讓學生提問、自學、還有學生間的辯論。
鄧小平理論課要打動學生,就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由于時代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新聞媒體、圖書館等一些介質接觸到大量的知識信息,增強師生互動的雙向交流,討論、溝通等方式,這樣能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并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從而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加強課外閱讀的環節,結合討論,做作業,選幾篇鄧小平理論原文或提供一些相關參考書目要學生閱讀,拓寬和豐富教學的內容。專題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專題教學需要有較強的綜合性和重點性,要求有較高的理論深度,又要聯系實際。
專題教學必須在研究層面去講解還要以高水平的科研為依托,這樣教學才有說服力,才能打動學生。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準備專題教學講稿時,就是在從事一個綜合性的教學工程。每一個講稿都應該是一篇水平極高的學術論文,具有深厚的科研內涵和學術底蘊。同時,教師要關注社會的形式與發展,并具備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的能力,善于將最新科研成果、理論信息創造性地融入自己的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2 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
2.1 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如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毛澤東有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稱之為“有的放矢”,放箭要對準靶子,用鄧小平理論之“箭”去射實際問題之“的”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鄧小平理論”,講授最根本的是要學懂弄通。要求教育者在教學中要知實情、講實話、求實效,尊重事實、尊重規律、。
知道實情就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說實話就是擺事實、講道理,增加真理和知識的投入,實實在在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作為理論課教師自己必須首先清楚和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引導學生懂得其中的含義。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不能給學生“老一套”的感覺,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新鮮感,滿足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當然,“鄧小平理論”教學不能脫離形勢發展,國內外大事。比如:要結合我國改革開發30多年來的事實,尤其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家經濟的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等情景。在這樣好的形勢下,對改革開發,發展市場經濟的積極效應有足夠的認識;比如:這一過程呈現的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為“人民幣”服務,貪污受賄腐敗等負面現象,對我們的影響和沖擊要有清醒的認識,并努力加以防止和克服。要想在“鄧小平理論”課的講授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思想進行解惑,筆者認為要通過課下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摸清學生的思想脈絡。實實在在的提高講授教師的素質和水平,不斷提高理論修養,時刻關注現實,深入研究,注意積累。這樣才能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透徹的理論分析,給于學生滿意的有說服力的回答。
2.2 講授還要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即從學生實際理論水平出發
要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理論,教學活動的目的是有效促進學生發展。所以,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如:怎么引出新理論或新專題,怎么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來詮釋鄧小平理論內容和現實生活的現象,怎么歸納銜接學過的理論知識,都要符合學生實際,才能引起學生的愛好和激情,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結合學生思想疑難教學是提高教學實效性一種好方法。當代大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思想活躍,求知欲強,難免提出質疑,在他們思想發展過程中,會受到許多現實問題的影響,對現實生活和當代中國的關心,會使他們產生諸多的思想問題,對他們議論的熱點、思想的疑點、理論的難點,如果不認真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則這些問題就會成為一個謎團困擾他們,給他們帶來麻煩,影響學生的進步。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是:對深化改革的疑慮、對社會公平的期待、對切身利益的關注,學生希望通過“鄧小平理論”課的學習能夠對他們所關注的問題給以解釋,對他們的成長進步有指導作用,這種想法和要求與筆者希望提高和增強實效性的目的是一致的。
學生能提出問題,是對國家大事的關心及振興中國的積極表現,也是調動理論課教學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但不應該回避,則相反應該用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對學生的理論進行分析,力求有說服力的解答他們的每一個困擾,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與發展。
總之,實效是教師教育教學的一種價值追求,也是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將引起更多的思考和關注,要更踏踏實實研究教學、研究學生,從高等學校教育目的出發,使教學不斷地建立在實效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