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馬克思主義者從政治、經濟以及人權等角度對平等作出如下解釋:“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文章發表在《法學論壇》上,是雙核心政法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公平觀,資本階級公平觀,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著社會收入差距拉大所導致的諸多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出現,公平問題也引起了我國學術界的重視。自古以來,人人都希望能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在我國古代,儒家創始人孔子有句名言:“吾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順。”
一、馬克思主義的公平觀思想
(一)公平的內容和性質由一定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公平作為道德和法的觀念,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從主觀上和道義上確立的“應然”標準,它體現的是處于不同經濟地位的人們對待利益調節關系的最起碼的價值態度和價值取向,即由于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對利益分配中的公平標準也必然不同。
馬克思則更加嚴厲地批評指出:“這就給一切庸人提供了一個使他們感到寬慰的論據,說商品生產形式像公平一樣也是永恒的。”可見,任何社會的公平都不是永恒不變的,它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而發展,要科學正確的理解公平,首先必須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公平觀劃清界限。
(二)公平是具體的、相對的、階級的和歷史的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公平從來都是具體的、相對的、階級的和歷史的,不存在任何超越特定歷史條件、超越階級的抽象的“永恒公平”。在馬克思主義以前,資產階級思想家們總是以基本權利、基本自由為人性作為前提始而論述公平,區別于這種先驗方法論,從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出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立場上,對資產階級的公平觀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馬克思主義公平觀認為,公平問題根源于現實,其中最根本的是人類的勞動實踐。
無論是作為調整社會關系規范和準則的公平,還是人們關于公平的觀念,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發展變化的。恩格斯在《論住宅問題》中論述道:“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平等觀認為奴隸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資產階級的公平觀則要求廢除被宣傳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
(三)實現社會主義公平必須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
可見,實現社會主義公平的前提是要求消滅階級差別,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宣揚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公平是歷史上最公平且永恒的,因此資本主義制度也是歷史上最理想的制度。馬克思和恩格斯則指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和工人所謂的公平只表現在雇傭關系這一方面的交換價值規律中的公平,且資本主義社會公平外衣下的勞資關系也隱藏著骯臟和血腥的內容,資產階級所謂的“理想之國”只不過是建立在無產階級經濟上受壓迫、政治上受鎮壓的基礎上而已,何來公平之說呢?
所以,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最終實現人類解放,不僅是無產階級的奮斗目標,也是社會主義公平觀的最基本內容,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義公平觀與資產階級公平觀的最大區別。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無產階級公平思想的實質內容“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謬。”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進一步說過:“隨著階級差別的消滅,一切由這些差別產生的社會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
(四)共產主義社會公平的實現具有階段性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中指出,共產主義社會的公平分為兩個階段:在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階級差別已經不存在,具有平等社會地位的勞動者在進行個人消費資料分配時,只能以“勞動”為同一尺度進行公平的分配,即“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按勞分配原則所體現的“平等的權利按照原則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法權。”馬克思從唯物辯證法的視角,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按勞分配”的原則,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公平依然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公平,而非事實上的公平,因此,“按勞分配”原則是既公平又不公平的。實際上這種非事實上的公平,也是按勞分配始終無法解決的難題。
第二個階段是共產主義達到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公平,這一公平屬于形式上不公平事實上公平的公平。因此只有到了共產主義高級階段,才是真正實現了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所描述的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這表明,從社會主義形式上的公平達到共產主義事實上的最高原則的公平,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體現了共產主義社會公平實現的階段性。
二、馬克思主義公平觀對我國社會公平問題的指導意義
在理論不斷創新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必須清醒的看到,我國現階段社會成員和地區之間在分配收入上的差距比過去擴大了很多。這體現在,城鄉之間差距明顯擴大;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差距明顯擴大;在行業與行業之間,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除了經濟領域外,教育不公、就業不公、性別不公、政治權利享有不公等等。
職稱論文投稿推薦:《法學論壇》以“繁榮法學研究,推進依法治國”為宗旨,遵循“傳播新思想、探討新問題、交流新成果、宣傳新法律、介紹新知識”的辦刊思路,立足科學前沿,關注法學基礎理論為主,側重法學應用理論和學術研究,以普及與提高,創新為主,著重刊登法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法學進度的最新動態,介紹法學領域的最新觀點,積極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