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英語(English language)屬于印歐語系中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由古代從歐洲大陸移民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并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世界各地。由于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匯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從“多屈折”變為“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就是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教師要改變過去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自學才是關鍵。文章發表在《長春教育學院學報》上,是教育期刊投稿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 英語學習 培養自學能力 積極性 興趣
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第二語言,是歐盟和許多國際組織與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英語的母語使用者數量位居世界第三,少于漢語和西班牙語,但上兩個世紀英國和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作為溝通的媒介。英語也是與電腦聯系最密切的語言,大多數編程語言都與英語有聯系,而且隨著網絡使用,使英文使用更為普及。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潛在的。作為人師,有責任挖掘和開發學生的這種潛能。怎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是開發這種潛能的關鍵所在。學習能力依賴于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圖的確立。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一、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長期受老師的控制而被動地學習;一切圍繞老師的思維轉。也就是說: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老師甚至包攬了學生的一切。比如老師教單詞和短語;詳細地講解翻譯課文、語法、語言點。老師滔滔講,學生默默地聽,認真地記筆記,學生的課堂活動毫無發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學生只知道默默地聽老師講,機械的背誦和訓練。如今,學生逐漸會使用新教材,而我們的教法仍然是舊的傳統的教法。傳統的教法桎梏了學生的創造力。所以只有改變傳統的教法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習能力的培養關鍵是要有學習興趣。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一)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作好閱讀前的思考。
在每次的閱讀課上,我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去快速閱讀,然后就這篇文章進行討論。再簡單地復述課文。也可以讓學生講些有關的幽默故事為閱讀做鋪墊。這些預備訓練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現在我們以初中教材unit13“Albert Einstein”為例,我們可以激勵學生講一些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言,將一些有關愛因斯坦事。很多學生會仰慕愛因斯坦的精神。
也有學生崇拜愛因斯坦的簡樸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過對愛因斯坦的討論,聯系到本班,那一位學生具有愛因斯坦的這種精神?我們又能從他身上學到些什么?我們再以Unit17 “Life in the future”為例。我先讓學生設想我們的未來生活是個什么樣子。一個學生對他的同伴說:“去另一個星球” 我問他為什么,他答到:“因為地球上的能源越來越少,而人口越來越多”另一位學生說:“將來我呆在家里使用電腦去做我想做之事,有機器人為我代勞”其他各組的討論都很激烈。 學生學習主動性在聽力和閱讀課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那么口語課上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使用英語練習口語;閱讀課上也能積極地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
從全世界來看,說英語的人數雖然沒有說漢語的人數多,但是英語是所有語言傳播最廣的。英語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當中,是新時代人類不可或缺的的一門語言。目前而言,上班族、白領由于工作需要也都加入了英語學習者的行列。
(二)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讀后的一系列任務。
以Unit13 “Albert Einstein”為例。當學生閱讀完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復述課文。學生會盡力做準備。他們會看課后補充材料,會去改寫、背誦、會查閱自己要使用的詞或短語。這無疑中訓練并培養了學生積極地閱讀習慣。
(三)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學,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
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使學生能夠讀懂簡單的文章是教學的主要目的。怎樣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學習方法的引導。閱讀前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學生回答有困難的題,可以設計成用“ yes”“no”回答的題型。有時也設計一些能開發學生思維的“why”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試著回答。如果學生完成任務時有困難,老師要加以引導。比如,學生第一遍讀了“Albert Einstein”我讓學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單詞的題。或者縮寫課文。當學生完成了這些任務之后,再讓學生就有關愛因斯坦的故事進行討論。不同的是:在閱讀 unit17 “Life in the future” 這篇文章時,我要求學生寫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我給他們幫助。
怎樣引導學生學會新的語言知識點,那是對學生另一種能力的培養。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查出在學習中遇到的新單詞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語言知識點,然后我讓學生用這些新詞造句。根據情況,可以口頭訓練,也可以做筆頭訓練。當然,學生查出新詞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說老師就馬上去講解,而是要學生認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讀,然后學生再不懂的話,老師就有必要講解。然后就這些句子復述課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這種方法是給予學生必須需要的幫助。
總而言之,無論是學習積極性的培養,還是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都離不開老師的正確的引導。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挖掘并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早期時候日耳曼人四支部落(盎格魯族、撒克遜族、朱特族和弗里西族)移民到英格蘭,英語就是從他們的語言中變化繼承下來。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公元449年左右,大不列顛群島國王伏提庚(Vortigern)邀請“盎格魯親戚們”來幫助他對抗皮克特人,于是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作為回報。后來,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便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了七個王國::諾森伯利亞、麥西亞、東盎格利亞、肯特、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和威塞克斯。
教育期刊投稿發表須知:《長春教育學院學報》是長春市教育局主管、長春教育學院和長春市教育學會主辦的公開學術季刊,本刊刊發的論文內容主要以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育改革、師資培訓、學術研究、教學藝術、教學研究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