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工程的意義和價值,然后就數字化地籍測繪的作業方法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和意義,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化測繪技術;地籍測量;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ing engineering of meaning and value, and then the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methods relate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with strong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Cadastre survey; methods
中圖分類號: P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數字化測繪技術運用到地籍測量工程中的優勢
數字化測繪技術是先經過數據采集、編碼、傳輸與存儲,然后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圖像處理、最后完成顯示及打印的工作。目前數字化測量技術已成為高精度、高效率、實時測量及自動控制的最佳手段和可靠保證。傳統的地籍測量方法是使用經緯儀配合平板儀、量角器的圖解方法,其界址點、地物點的平面位置誤差主要受到測量、展點、視距、方向等誤差的影響。而數字化地籍測圖使野外測量達到自動記錄、自動解算處理、自動成圖,自動化程度高,出錯的概率小,而且可以自動提取坐標、距離、方位和面積等,繪出的地籍圖精確、規范、美觀。數字化地籍測繪產品更加多樣化,技術含量和應用水平更高。數字化地籍測繪及產品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1)可以滿足客戶對數字化地籍圖的要求,增強了在地籍測繪市場的競爭能力。省去了手工制圖中圖廓整飾、展點、草繪、修改、清繪、驗收、最終提交成果資料等復雜的工作流程,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避免了多工序所出現的積累誤差,縮短了成圖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2)數字化地籍圖可以通過計算機按類別和要求分層儲存、分層顯示,一目了然。真正體現了地籍圖的實用性和易用性。
(3)數字化地籍圖在使用、維護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夠隨時保持產品信息的現勢性,同時根據不同用戶的需要,通過對地籍測繪產品的各種要素及數據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圖件。
(4)利用數字化地籍測繪成果作為底圖,可在計算機上進行土地利用規劃與設計;對各種要素的統計、匯總、疊加、分析也方便、準確。在計算機技術的幫支持下,大大提高了測繪生產作業的自動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度。
(5)數字化地籍圖可以作為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源,GIS是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的與采集、存儲、管理、描述及分析地球表面與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它已在規劃、管理、監測、建設和決策等方面得到了廣泛運用。
2數字化地籍測繪的作業方法
2.1控制測量
地籍平面控制測量是地籍測量的基礎,使用精密測量方法得到具有精確平面坐標值的平面控制點。隨著GPS技術的發展成熟及全站儀的普及,傳統的三角測量方法逐漸被高精度的靜態GPS控制和靈活簡便的導線網控制所代替,這無疑大大地減輕了控制測量工作的強度,去掉了三角測量的繁瑣和限制。首級控制測量可用靜態GPS技術測定,并用隨機平差軟件進行嚴密平差;外業細部點的采集如果采用RTK技術無需做圖根控制點,如果采用全站儀,需要在首級控制點的基礎上做圖根控制點,也可采用RTK技術直接加密,圖根控制測量采用導線測量和各種交會測量等方法進行。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所采集的界址點、地物點的精度,使測圖的精度控制在規程和用戶允許的精度范圍內。
2.2界址點、地物點等細部點的測量
外業數據采集的方法有:GPSRTK技術、全站儀、掃描數字化、全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2.2.1 RTK技術
對于無障礙、無遮攔的開闊地,一般建筑物的房角和較容易到達頂部的高大建筑,應用RTK技術進行測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野外采集的數據,自動記錄在電子手簿或內存中,并在現場繪制地籍草圖。RTK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其優勢在于:作業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高,測繪功能強大;降低了作業條件要求,RTK技術不要求兩點間滿足光學通視,只要求滿足“電磁波通視”和對天基本通視;定位精度高,數據安全可靠,沒有誤差積累;作業效率高,操作簡便、數據處理能力強。
2.2.2使用全站儀進行外業測量
對于高大建筑物或較為隱蔽的界址點和地物點,則首先利用RTK測設一組圖根點,使用全站儀利用圖根點進行界址點和地物點測量,全站儀具有自動記錄和內存管理功能,外業直接觀測界址點和地物點的平面坐標,并記錄在全站儀內存中,測量過程中注意繪制宗地草圖。由于全站儀測量的坐標精度高,且又能如實記錄數據,方便地向計算機傳輸數據,尤其是免棱鏡全站儀的出現,可以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操作起來更加靈活方便,所以使用全站儀測量是數字化測圖最主要方法。而對于在十分隱蔽的死角,或無法使用儀器進行測量時,可以采用量取界址點、地物點與已測點和線的關系距離,利用幾何關系來確定其位置。不論是使用全站儀還是RTK技術,都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實現內外業一體化:一是對測繪的對象進行邊測邊記,記錄各種觀測數據及各測點的特征代碼和相互關系,然后將記錄的信息輸入微機,利用專業軟件將其換為圖形,再對圖形進行必要的編輯和修正,便得到所需要的數字化地籍圖成果。二是利用筆記本電腦,在測站直接將觀測數據進行展點,并根據實地情況對地籍要素進行編輯、注記和繪圖。
2.2.3掃描數字化作業
對于已有的地籍圖、地形圖,可采用將原圖用掃描儀進行掃描,得到柵格圖形后,再利用專業的掃描矢量化軟件將柵格圖形轉換成矢量圖形,從而實現原測地籍圖、地形圖的數字化。利用該方法所獲得的數字地圖其精度因受原圖精度的影響,加上數字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誤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圖的精度差;可以通過采取修測、補測等方法,實測一部分界址點或地物點的精確坐標,再用這些點的坐標代替原來的坐標,通過調整糾正,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圖的精度。
2.2.4全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它是通過在空中利用數字攝影機所獲得的數字影像,內業通過專門的航測軟件,在計算機上對數字影像進行像對匹配,建立地面的數字模型,再通過專用的軟件來獲得數字地圖。可以說,這將是我們今后數字測圖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該方法的特點是可將大量的外業測量工作移到室內完成,它具有成圖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勻、成本低,不受氣候及季節的限制等優點,適合于城市密集地區的大面積成圖。
2.3地籍圖生成與編輯
對照宗地關系圖與宗地草圖,根據分幅地籍圖的坐標范圍,選定該幅圖所波及的作業分區數據文件,由測點平面坐標和地塊描述信息自動生成平面圖。地籍圖生成完畢后,在輸出前利用制圖軟件的圖形編輯功能進行圖形編輯處理。圖形編輯處理后,要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查看是否有漏測及處理不當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的矛盾,進行文字注記說明及地形符號的填充,進行圖廓整飾等。也可對圖形的地物、地貌進行增加或刪除、修改。如沒有什么重大問題,則可生成界址線等地籍要素,注記相關的地籍要素內容,打印初步地籍圖。進行外業巡查,根據初步地籍圖利用鋼尺對測量精度進行審核,這一步是質量控制的關鍵所在。
2.4面積量算匯總
在錯誤修正后,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層層控制,分級量算,塊塊檢核,按面積平差的原則進行面積量算、面積平差、面積匯總等工作。
2.5圖表生成
在檢核無誤的情況下利用制圖軟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圖、宗地圖、界址點成果表、宗地面積繪總表、土地面積分類表等圖表文件。
2.6地籍信息系統的建立
進行圖表一致性、勘丈邊長與反算邊長一致性的檢核,經檢核無誤或對檢核問題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調查數據庫文件,再進行入庫前的數據檢查,如無錯誤則可以入庫,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統。
結束語
數字化地籍測量的結果不僅能提供一份圖形資料,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含有各宗地數據信息的數據庫;地籍數據庫包含宗地屬性信息、宗地數據信息、界址點坐標、地物點坐標、宗地面積、街坊、街道分類面積數據統計等;利用已制作的數字化地籍圖,經過適當的處理,就可方便地入庫,為建立地籍信息系統打下良好基礎。當前數字化測繪技術正在圍繞地理信息系統(GIS),結合全球定位系統(GPS)與遙感技術(RS),以全新的3S技術逐步取代傳統的測繪方法和觀念。GPS、RS是當代最先進的能實時快速獲取數據和信息的采集工具,GIS是數據和地球空間信息處理、分析乃至決策的平臺。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政府各職能部門實行現代化、科學化和自動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支衛斌. R T K技術在數字化全要素地籍地形測量中的應用[J].職業時空,2010(11)
【2】 俞金標. 論GPS技術在城鎮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