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結合山西省某建筑工程實例,詳細介紹施工過程中采用的低碳設計方案,結合線性規劃探討房產價值的變化特征,總結低碳經濟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同時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以此促進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快速轉型。
【關鍵詞】低碳經濟;房地產經濟;影響解析;對策建議
引言:
房地產行業一直以來都是高排放行業之一,由房屋建筑所產生的能源損耗始終占據著我國總耗能的40%左右,國家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前提條件,便是推動房地產行業快速升級轉型,然而,受限于技術、經濟、材料等一系列因素,導致我國房地產經濟結構的調整進度相對緩慢。本文專門對此展開研究,解析低碳經濟與房地產經濟之間的相互制約與促進關系,希望能夠規范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
1、工程概況
本項目為國家“康居示范工程”,位于山西省TY市東郊附近,總占地面積約為10860畝。建筑區域由別墅區、高層住宅區以及商業區共同組成,其中包含25棟別墅與13棟高層建筑,另有一條長達0.88km的商業街,綠化面積占整體的51%左右,總建筑面積約為48萬m2。該建筑項目集旅游、居住、休閑、低碳、會展、消費為一體,融入了非常豐富的低碳設計元素,且園區內生活配套設施齊全,已不單純是房地產經濟開發,而是充分融合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為一體,如圖1所示。
2、低碳設計及構造模式
2.1整體規劃
該建筑設計期間充分考慮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的相關規定,對建筑住宅的整體空間規劃進行了合理設計,以確保能夠在交通、綠化、環保、節能方面提供給人們更為便利的生活條件。具體設計包含以下幾個點:
(1)建筑選址規避了濕地、文物、基本農田、自然水系以及森林等重要自然保護區域,避免人類活動空間與當地生態系統產生沖突[1]。
(2)住宅建筑布局考慮人口日常的通風、采光需求,確保日間維持足夠的光照時長,并且室內、外通風條件便利,保障人們冬季室外行走與夏季室內居住的良好通風環境。居住空間內的通風開口在其所處房間地板面積的8%以上,采光系數大于1%。
(3)合理規劃園區各個出口與交通節點之間的距離,確保人們從住宅區域到各個交通站點之間的步行路線不超過500m長度,同時充分開發地下空間,空置出足夠的公共活動區域。
(4)住宅區綠化覆蓋率控制在30%以上,結合當地物種分布特征以及自然條件選擇合適的種植植物,以減少后期的人工維護成本。綠植布局強調喬、灌、草結合構成多層次的植物群落,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保證人均享有綠地面積在1m2以上[2]。
(5)施工過程中對材料嚴格控制,合理使用各類大型機械設備,避免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噪聲影響、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室內裝修工程中要控制游離苯、甲醛等污染物濃度,避免對居民身體造成影響。
2.2節能設計
首先,充分利用現場地勢條件,設計建筑樓距、體形、窗墻面積以及建筑朝向,確保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保證室內的基本溫度與亮度;其次,調整建筑物的耗能比例,根據建筑區域的自然條件使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確保其占據建筑總耗能的5%以上;再次,根據國家備案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調整建筑物的暖通空調與熱工設計,通過建筑地面、外墻、外窗、屋頂的合理設計保證建筑維護的熱工性能,以此減少對空調等主要耗能設備的依賴程度;最后,建筑公共區域的照明控制采用光電或定時設置,并搭配低損耗鎮流器以及高效燈具、光源共同使用,從而進一步減少建筑能耗問題[3]。
2.3生態循環
首先,設置雨水蓄集系統,通過在園區內部設置徑流、溝渠組合,收集自然降水,對其凈化處理后用于綠化或各種非飲用水作業。凈化處理后的水資源出于技術經濟性考慮,要避免輸送過程中產生額外耗能[4],因此控制超高層利用率為5%左右,其余中低層或高層建筑利用率控制在10%~20%范圍之內。此外增強室外地面滲透措施,對非機動車道采用硬質透水性地面,保證室外透水地面面積大于45%,滿足綠化用水需求。
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有70%以上來自于施工現場周邊500km內的生產廠家,從而避免長途運輸產生的排放以及能耗問題。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使用可循環建筑材料占整體工程用量的10%以上,其他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約占同類材料的30%。
2.4低碳運營
首先,設置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傳感設備與網絡通訊技術的相互配合,對園區內部的溫度、亮度以及空氣濕度等環境參數全面監測,更加精確地進行能源使用與分配,并制定更為合理的維護保養方案。同時居民的燃氣、水、電采用分戶計量與收費標準。
其次,園區內的綠化管理以生物防治技術為主,避免大規模使用化肥、殺蟲劑、農藥、除草劑等化學藥品,以免對園區周邊的地質環境與地下水造成污染。
最后,園區采用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居民的生活垃圾設有專門的處理站,有嚴格的垃圾清運制度,避免園區垃圾對外造成二次污染,各類垃圾的有效回收率達90%以上[5]。
3、對該建筑房地產價值的線性規劃評價
根據該建筑項目的低碳設計,選用最小支出的材料成本與技術手段達到相應的減排效果,以此構建最低建筑造價求解模型,得到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A=minP(A1,A2,A3)
推薦閱讀:青島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